第3章 酒楼初闻秘辛(下)
作者:燕乔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20

“你们咋咋呼呼的叫什么,都给我闪开!”从几个禁卫军军官身后进来一人,身形魁梧,正在燕乔峰之前在乾清宫见过的大内侍卫总管陈国桦。

“七殿下!”他乍见燕乔峰栖身在这酒楼中与几个监生一起喝酒,也是大吃一惊,幸好他当了几十年的侍卫惯于处理紧急事态,忙挥手把那几个小军官赶出包厢,只留下那个还捂着胳膊一脸愕然的禁卫军统领。

“微臣陈国桦给殿下请安。”

燕乔峰上次与陈国桦交过手,知道他是少林弟子,自然就有了几分香火之情,心中早有结交之念,忙站起身呵呵笑道:“陈大人,前几日我还说要领教你的龙爪手呢,不想今日就在此巧遇。”

陈国桦一把拉过愣在旁边的那个禁卫军统领,大声喝道:“谭进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向七殿下动手,快给殿下磕头认错。”

“微臣禁卫军巡防营统领谭进人给殿下请安,不知殿下大驾在此,臣罪该万死。”

“谭统领,起来吧,不知者不罪。”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燕乔峰也不愿做那仗势欺人的事情,只是先前这谭进人有些跋扈,让他略感不满罢了。

叫过伙计添了两副碗筷,两人也加入这席中,只是两个武夫和五个书生本就格格不入,先前又发生过冲突,桌上气氛极是冷淡,略略再吃几口,谢少瑾他们几个就以怕国子监祭酒发现他们逃课为由,先行起身告退,只赵宁亭临别前再次承诺三日之内一定将燕乔峰所交代之事办得妥妥当当。陈国桦也见这个谭进人只知一味的向燕乔峰赔罪道歉,惹的燕乔峰脸色渐渐不悦,忙使了几个眼色,把他也给送走,原本拥挤的包厢这下就剩下三人了。

“七殿下,请勿见怪,这谭进人是昆仑派掌门乾坤一剑震山子的二弟子,算是昆仑第二代弟子中的好手了,只是来自穷乡僻壤的,为人有些不太通晓世务,所以会冒犯殿下。他前些日子才当上这巡防营统领,今儿个特特的寻了我来喝酒,算是感谢我的举荐之情吧。”陈国桦简单的交代了一下缘由。

“无妨,只是他已是官府中人,行事还需多加谨慎。不提他了,来,陈大人,你也别太拘谨,咱们就当江湖朋友相见,我敬你一碗。”燕乔峰举起酒碗,和陈国桦对干了一碗酒,擦了擦嘴角,道:“这南方的酒就是不如北方的烈性,前些日子我去了北方一趟,倒是喝了好几日的美酒。”

陈国桦也感慨说道:“是啊,我也有同感,当年离了少林寺初到应天,好几个月都喝不惯这儿的酒,在应天找来找去,总算在一个往来南北的行商那儿高价买了几坛北方的酒解馋呢。”

“哈哈,原来陈大人也如此好酒,那我可要时常寻你喝酒去了。说起少林寺,前些时日在北边,我还和这个妹妹一起去拜访过你们少林,跟少林的觉月大师也算是有些交情的。”

“原来殿下还见过觉月师弟呀,我也有几年没有见过他了。”陈国桦一直对这个神秘的七皇子会少林功夫耿耿于怀,借着酒劲问道:“殿下的那几招少林龙爪手使得极为不凡,莫非也是少林门下弟子?却不知是师从我少林的哪位大师呀?”

“这个么,我师父确实是位少林僧人,不过他从未和我谈及他的身份来历。我小时身患重病,师父一直就在暗中传授我武功,这几年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我只听他说起过,我们是少林玄苦大师一脉传人,我前次去少林拜访就是想探询一下玄苦大师的来历,却是毫无所得。”

“嗯,虽然我只见殿下出过一次手,但使的确实是少林嫡传的龙爪手,少林七十二绝技,虽然在江湖上流传甚广,但诸如龙爪手、大金刚掌、一指禅这样顶儿尖的武功,择徒向来极严,精研的更不多,当今少林寺中,我师叔罗汉堂首座方生大师在龙爪手上的造诣最深,我可致信给方生师叔,说不定便可从这套龙爪手上寻到殿下师父的线索。”

“如此就多谢陈大人了。”燕乔峰心里暗暗好笑,你要是能猜出谁教出我这一身武功,那才是见鬼了。他不愿在自己的武功来历上纠缠太多,转而说道,“陈大人,如今父皇让我协理内务府处理江湖事,有很多事还要向陈大人请教。”

陈国桦忙客气道:“殿下太见外了,我与殿下论公,我们大内侍卫一向受内务府节制,论起来殿下正是我的当管上司,自当鼎立协助殿下办事;论私,殿下武功系出少林一脉,我们也算有同门之谊,殿下的事就是我陈国桦的事了。”

燕乔峰见陈国桦如此爽快,高兴道:“那就多谢陈大人了,这些天有件事情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前些日子也到江湖上走了一趟,所遇到的江湖江湖中人都很忌惮与官府的往来,即便是那些安分守己的正道中人也是如此。按理说,草莽中人为非作歹,他们与官府作对还算是理所应当,可是为何嵩山派、华山派、恒山派这些名声较好的名门正派也是如此?”

“此事说来话长,算是我们武林中人的一次劫数吧。”陈国桦见这位七殿下显然与少林有颇深的渊源,如今又在内务府负责处理江湖中事,沉吟半晌后还是决定将这些江湖密辛跟他细细解说,也算一次情报的汇总报告吧,“既然殿下开始协理内务府,我便将所知的一些江湖秘闻跟殿下细说一下罢。就在百年之前,这天下还是元蒙人的江山,万般的欺压我们汉人,当时江湖的黑白两道不堪凌辱纷纷起事反抗,其中原本一直与武林各正派作对的明教势力最大,前明的皇帝朱元璋就是凭借着明教的势力,才打下他们朱家的天下,因明教出力甚大,所以朱元璋也不得不将国名取为‘明’,以纪念明教之功。但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这明教渐渐的尾大不掉,本就对其很忌惮的朱元璋于是决定要剿灭明教,他利用江湖对江湖的手段,百般挑拨引发争斗,终于让江湖的名门正派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明教,几次江湖大战后武林正道终于成功的攻上明教的总舵光明顶,灭了他们的传教圣火。但是,这朱元璋一贯的喜欢卸磨杀驴,在灭了这明教之后,在洪武十五年,他专门设立了锦衣卫,收容了许多旁门左道中人,又回过头来开始对付起江湖各正道门派来,搞的当时的江湖是处处的腥风血雨呀。后来若不是朱元璋死后我大晋朝取而代之,说不定连我少林也难逃此劫。”

燕乔峰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这些天也翻阅了内务府的一些记载,都是语焉不详,想来作这些记录的人都是‘不在江湖中,不知江湖事’了。”

陈国桦长叹口气,“咕噜”喝了碗酒后,继续说道:“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江湖上也就一些前辈们还有印象,我也是从我师父那听来的。再说那明教,他们的总舵光明顶被一把火给烧了,幸免的那些教众逃到北方,聚在黑木崖上重建明教,只是明教的名称太过惹眼,便将‘明’字一分为二,所以就有了‘日月神教’之名,他们复教后千方百计的暗中行那报复之事,专一跟官府朝廷还有各大门派作对,因手段过于激烈,所以又被称作魔教。而正道的各大门派呢,特别是地处中原的少林、武当、丐帮等大门派,经此一劫,也是实力大损。嘿嘿,要说那左冷禅也确实是一代英才,竟趁着江湖的这段空虚期,把原本是区区一小门派的嵩山派扩张到如今这等兴旺,还顺势带动了五岳剑派在江湖上的崛起,这份雄才大略,真让人不得不服。”

小丫头显然对于她所信奉的日月神教的历史毫无概念,此时听得陈国桦娓娓道来,眼神中兴奋、惊讶、好奇、愤怒等种种心情轮番流露出来,不过这些天置身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她的江湖习气已经大大的收敛,学会了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悄悄的看待这个江湖,保持缄默只听不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动辄“我们神教”如何如何了。

燕乔峰也担心小丫头听了这些江湖密辛会过于激动,便在桌下轻轻的握住曲非烟的小手,说道:“这些都是朱明王朝生出的是非,如今大江以南都是我大晋的治下,虽然说‘侠以武犯禁’,但据我从内务府得知,这些年来,我父皇对江湖各门派的发展一直是以默许的态度置之,极少插手其中事宜。”

“殿下说的是,只是各门派受此一劫后,纷纷对官府敬而远之,他们可不管是大晋朝廷还是北明朝廷。只是我少林都是出家弟子,我师父方证大师又是卓识之人,见我们大晋朝的做派完全不象朱明,于是对我们这些俗家弟子加入大晋的官府采取默许的态度,而那谭进人所属的昆仑派,还有峨嵋、崆峒、点苍等门派,地处边隅,倒没有受这次劫难的太大损伤,自然也不怎么禁止门下弟子与官府的往来了。真正说起来,到了今日,各名门正派中最忌与官府往来的倒是左冷禅领导的五岳剑派了,左冷禅向来雄心勃勃,只是为何如此这般与朝廷作对,却是琢磨不透。”

“除了这些武林的各大门派外,这十几年来也有一些武林的世家渐渐的兴起。在元蒙治下时,我们汉人的地位最为低下,前宋时的很多名门世家都纷纷的或隐居或消亡,势力不显。如今我大晋朝开国四十余年来,国泰民安,这些名门世家也逐渐的浮出水面,只是他们的武功多是家族内传承,又不参与江湖纷争,朝廷也没有太多的关于他们的情报。这其中尤以川蜀、云贵、两广等地为甚,一它们一向远离中原的朝代更迭,门阀势力也流存最广。这些世家多谙经商之道,与官府是向来交好的。

“细细数来,我担当侍卫这些年来,也荐了不少江湖同道了,毕竟民不与官斗,不是人人都愿意过那刀头舔血的日子,光宗耀祖有什么不好呢。就在前不久,衡山派的刘正风师叔还托我捐了个参将的官衔,也想金盆洗手了,可叹那五岳剑派对官府的成见太深,左冷禅竟然会派人将刘师叔一家上下全给杀了……”这陈国桦久居官场,看待这件事的角度也与他人不同,不过很显然,他对此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让曲非烟忍不住朝他翻了个白眼。

燕乔峰这是第一次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听到对江湖的描述,始知当今武林中正邪对抗如此惨烈的缘由了。虽然对江湖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但是将来自己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态度去看待和处理江湖事宜,却还是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