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恐怖校址
作者:风之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83

“我认为是您又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所以必须要报答您,现在我想好了,今后无论我有多大的成就,它都有一半是属于您的。”阿海说这话的时候,可是认真而又严肃。

“是你想多了,我已经跟你说得很清楚,那是我在尽自己的责任。好比现在有人来抢劫咱们俩,我会让你先逃跑,这就是我的责任。如果你受到什么伤害,那我实在是没法去向你爸爸妈妈交待。所以你必须要跑,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根本不用你来管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你的责任,大人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插手。”阿海的话似乎是引起了李华的反感,他再次说话的语气很是生硬。

“我要是逃跑,那成什么人了。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也是男子汉,大不了一死,也没什么可怕的。”阿海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急于表白自己的勇敢无畏。

又争执了一会儿跑与不跑的问题,李华觉得阿海有点不可理喻,阿海觉得李华对他有所成见,在江边一个青年人和一个少年人就这样不欢而散。尽管阿海付出了一个人家不愿意接受的承诺,但他对自己的承诺却是终生不渝的。

大礼不拘小节,已经为自己人生道路设下道道门槛的阿海,始终跳不出认知的狭隘,所以他的前半生基本都是暗淡的灰色。但他只是执著于己念,而非不明是非的执拗,尽管没有振翅高飞的壮志,飞黄腾达的理想,但也是活得平平安安,淡然中也能自得其乐。不过这样压抑的生活态度,对一个从少年时就开始规范自己的人来说,则是一种非人的磨难。

然而阿海能有如此观念,却与别人的情况大为不同,他这可都是自找的,并没有人来监督审查他,于是在自我心理地调节上,他要远远胜于那些真正有心理闭塞的人。在缺少了人生跌宕起伏的‘冲浪快感’同时,他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早别了青春的欢声笑语之后,他却有了笑看人生的精神境界。在止步于花前月下、浪漫情感门槛前时,他那自幼操练的魔法功课可是在抽根发芽。

没有如果,只有必然。前人中专研魔法者有之;天资才智强过阿海百倍者有之;比阿海更偏执者有之;比阿海更勤奋者有之,但都不如他幸运,不如他摸索出来的路子对头。在魔法成就了阿海的同时,他也在时刻想着如何来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他放弃了继续做生意,而投身于建校的主因。

现在有了市长杨明的帮助,学校手续的事情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了,那余下的事物更是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因为那都是一些花钱能摆平的事情,阿海现在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大兵未动,粮草先行,办学校除了手续,那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校址。尽管杨明已经答应随便选,但阿海可不是那种给竿就爬的人。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阿海本着既能为自己那还没影的学校选个好地方,又能为政府分忧劫难的原则,请市长杨明提供一份江城闲置或废弃的厂房名单,容他尽量从中选择。他仅有的两点要求就是,一要地方够大,二要地方清静。

杨明是个干实事的好官,马上就安排人把名单整理出来,送到了他与阿海的饭桌上。先看了一眼名单的杨明直皱眉头,而阿海拿过来看得却是眉飞色舞。不过当他最后从中选好校址的时候,看着定下的那个场子的名头,杨明市长已经把双眉缩到了一起。

地盘有了,在阿海等待学校手续的同时,开始了招兵买马。肥水不流外人田,他招募的都是同学和旧友。

正好母亲的六十大寿来到,阿海在家里摆下西式大Patty,宴请的除了亲属,还有他能找到的高中同学,及在社会上交往的一群朋友。他请到的人几乎是全部出席了,这都得归功于往日阿海的人缘好。尽管有些人多年未见,多数人也刚刚才知道他发了大财,但是阿海依然故我的性情,让那些感到有点拘束的人如沐春风,从而使当夜的情景是宾主尽欢。

期间,阿海对同学朋友当中状况不好的人抛出了自己需用人手的信息,但他也只是有那么一说,并没有道明自己真实的意图。几位时下待业的朋友当场就答应前来帮忙,其他人的决定是会慎重考虑。这事在当时也就那么一带而过,随后就是吃喝聊天。

第二天,阿海在外面的酒馆里又安排了两桌,已经有二十位朋友决定加入他的建校大军。其中原来的同学是相信他的人品,多年来他们从未见识或听闻过阿海有什么损人不利己的言行;而另一部分阿海在社会上的朋友则是相信他不会亏待自己,以前的相处中他们很清楚阿海是个慷慨且不轻举妄动之人。

对于朋友们咨询阿海具体的项目和他们的工作范围时,阿海如实相告自己是在兴办学校,还兴奋地表明校址已经选定。

朋友问:“校址在哪里呀?”

阿海答:“江南疗养院。”

朋友问:“你把疗养院买下来啦?”

阿海答:“没有,是对面。”

朋友问:“疗养院对面是片荒山坡啊!你包下荒山了吗?”

阿海答:“不是包荒山,而是山上面的那块平地。”

朋友问:“好象那里没有什么平地呀?”

阿海答:“是原来那里闲置的场子。”

朋友问:“不会是那家火葬场吧?”

阿海答:“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人生的终点’。”

是的,阿海选择的校址就是江城原来的火葬场。头些年阿海可是没少去那处地方,在送光了爷爷辈老人的同时,他倒是很喜欢那里幽静的环境。在他看来校址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将来的学校周围没有几家住户,下了山坡就是江城的外环道,过道已是美丽的松花江畔。在校区可以远眺隔江的闹市区,更能欣赏到如玉环般绕走江城的大江,虽说江上并不跑船,但是连通市中心和南区的三座桥梁上每天都是人潮车流穿梭不断,足以使校区不会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