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 生化奥妙(三)
作者:Eric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76

天下间生灵自有生长消亡的趋势,无论是瓦砾下的幼苗,还是山石中的树籽,都会无知无惧地顶开一切阻碍,所谓为何?

按照现在的科学来讲,这一切的基因的功劳,DNA的自我复制,导致细胞的不断分裂,最终的结果,那就是生命的绽放。但是,为何生灵一物仍然会有死亡的趋势,无论是幼苗时期,还是将死刹那,DNA的复制,从未停止,为何会在那一刹那,生命之火就此熄灭?

作为一个东方修道者,周广陵并不会被那些所谓的科学所蒙蔽。

“天地薩媪,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顺而成人,逆而成仙”

道家所求不过了了数字。

大道运行,由无而来,生一生二,复生三,二为阴阳,三乃三才,阴阳生降,和气为人。顺天者得长寿,逆天者得长生,此中生化奥妙,修道中人早已从理论上说得明明白白,但是具体操作又该如何,周广陵直到前些日子他精神世界中的那一方‘四面金字塔’凝实变小,才有了一丝明悟:

生灵生发消长,都是因为有一种‘生气’在其中推动,一旦‘生气’耗尽,生命也就走到尽头。

双手做势不变,身体缓缓浮起,衣衫喇喇作响,无风自动,一双睦子,黑白尽去,一点十字星光浮显其中,若在细看,这星光又化为黑白两气,刹那间消失于这‘星睦’后的无穷深处。

这一刻,周广陵终于要夺这天地造化,生化造人!

“嘭”地一声轻响,这滴小小的血珠表面象煮开了的水一样翻滚起来,体积也随之膨胀。慢慢地,一条条细细的,虚实不定的红色脉络延伸开来,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略带椭圆形的网络,象一个茧一样地将那滴已经膨胀成了‘桃子’般大小的‘血珠’包裹起来。

这时候,如果有一位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站在这里,必然会被这一幕所震惊,上帝造物也好,无性克隆也罢,都没有这一刻来的形象与具体,在那薄薄的,似虚似实的网络中,一个拳头大的‘桃子’形状的东西正在渐渐形成,无数细丝一样的红线仍旧在不断地产生,越来越密实有力。

本命真元化就的庞大能量,与那五条生气细丝在周广陵的严密控制下,丝毫无差地缓缓输入,神识具无遗漏地监控这个茧里面的每一点变化,控制着‘生气’与能量刺激细胞的生长。

从细胞的分裂,到组织、器官的形成,再将那一点残念形成的晶芒与之相合,进而生造窍穴,安定神魂,这个过程终究是太过巨大,就算当今世上所有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都无法模拟其中变化。

周广陵虽然已经到了炼气化神后期,识神、元神、道心都大幅精进,就要跨越界限,进军‘炼神还虚’之境,依然无法承受这种需要精细到极点的操作。而且随着细胞分裂越来越多,数息之后,他神识控制下的细胞已经庞大到了一个天文般地数字。

而且,细胞生成所需的能量也大大提高,若无补充,必将无力为继。

造化生机由混沌中来,随二气升降而生,其中奥妙,终究不是如此简单地就可以窥视。

倒也不是周广陵胆大妄为,一知半解就敢行此变化,实在是机缘变化,失不再来。那一日,他自龙柱变故发生之后,他两次遭人算计,杀性激起,取了那个东南亚人性命,然后又去了日本人那边。

连消带打,借刀杀人之后,心性的着力点变幻下,道心终于告警。这一告警,让他又一次地触摸到了那缥缈无定的天道,连日来领悟的东西纷至沓来,渐成一体,精神世界中的那一方‘四面金字塔’凝炼成形,那一刻周广陵神识、元神一下跃迁到一个新的高度,刹那间原本浮于‘金字塔’上的无数生灵一一掠过,生老病死,孕育变化,终于让他得窥到一丝奥妙,那一刻,他的神识,就象一个计算机一样,一瞬间,再次阔容。也在同一时刻,他的精神世界又清明了几分,那原本几不可察的‘银点’此时已经亮若星辰。

就在那一刻,他思维的念波,刹那间穿越,自那白芒芒的原本无法窥探的雾气中强行摄取了一团,待到神识收回,他手中已经多了一团异常活跃的‘气团’。此时,周广陵一下子明了,‘银点’连接那的一方小小世界,并非虚无缥缈的所在,也就在那一刻,周广陵拥有传说中的芥子空间。

这种精进,到还不至于让周广陵莽撞行事,只是生灵消亡,神识冥灭,在这个过程中,或有残念,会借着一些地理环境留下烙印,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痕迹会越来越模糊,最终完全为天地元气催化,他若想给王太守再造人身,重铸神魂,那么时间越过得一分,他想聚集残念余痕,再铸神魂的可能也就越是渺茫。

他也可以将这事推后,待到他日后大道有成,天地万物尽在掌中,再施以造化一术,只是那样一来,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那时候,一切烙印消亡,他再也难以还‘王太守’本来面目。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

一者,当日他心有所感,招来这丝残念封于玉石之中,精心养护,想的就是有朝一日还其本来面目。

修行中人,最重心性,少有誓言承诺,往往一诺即出,就如刀雕斧刻,轻者,深种因由,待到灵台清静,忘念太虚,此因由就会由不知名处浮现,盘根错节,揪缠不休,是谓妄念磨障,不得清静;若是最终无有了结,必将导致心性磨损,如有缺口,再不得圆融通透,到那时,按周广陵现在的理解,他识神、元神、道心三者合一,将成妄想,数千年修行,止步于此。

二者,当那团‘气团’出现在掌中的时候,他心中冒出的念头是:他能够做到。这点念头,冥冥中如有预兆,又如天地孤鸿,来去无痕,放过了,他心性上也就少了一个精进的机会,他又如何舍得?

正因如此,他才有此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