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 缘起太平洋(二)
作者:Eric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99

王太守很迟疑,在成为死间以前,他经受过一系列的特殊训练,在硬气功上也到了以头开砖的地步,只是间谍不是特工,数十年来,来来往往的花红酒绿早以使得他将这个荒废,如今王太守不免对这个年轻人的用意有了疑问。

周广陵没有再说话,一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看到周广陵的表情,王太守忽然怔住:“不一样了,不一样了,照他说的,我应该是死后重生,难道?”

一种可能象灵蛇一样缠上心头,越想越是心惊,终于忍不住吐气开声,对着身旁半米高的巨石就是一拳。

‘哗啦啦’一声,腾起一片粉尘,待到硝烟落定,王太守不敢至信地看着自己的拳头,他身旁的那块巨石已经裂成了无数小块。刚才拳石相交之际,他并不感觉到疼痛,只觉着手臂一热,拳头就好象被暖流包裹着一样,然后一拳就变成了这样。

这个变故让他惊讶:“超人。”看看自己,又看看周广陵,王太守终于叫了出来。

看到王太守还是执迷于这个名词,周广陵不由哑然:道门数千年传承,如今在世人眼里,竟然只知道‘超人’!想想近百年来的所见所闻,古老的智慧被一一抛弃,淹于尘土,所谓的现代文明在啸尘中珊然而上,占据主宰,也怪不得如今的人们会将这些忘记。

其实周广陵错怪了王太守,在王太守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念头翻来覆去,折腾不休,只是他终究还是没敢问出口。

听到王太守又将‘超人’两字叫了出来,周广陵心中微微不爽,他踏上修行一路虽然不是自愿,可千年来也食如甘饴,越发地对道门产生一种由衷的崇敬来,当然不乐意别人将道门的东西灌个虚假的名词,当下指着王太守手中的玉石说到:“你可知这是何物?玉?”说这摇头一笑,“和田?南阳?蓝田?还是白玉,青玉,黄玉,墨玉?不,什么都不是。”说完看了王太守一眼,“千多年前,世间有道门,门中子弟炼丹起炉,多以玉石为佐,不想千年以后竟然无人以识。”

“那这个是?”对于手中的这块玉,王太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也就听得更加仔细。

“这叫‘魂玉’,下品者按魂定魄,保命延年;中品者,夺人神智,养护元神;上品者,吸日月光华,妙用无穷;只是若是以现代的方法去分析,此玉无名无姓,不过顽石。但是,若是以玉养人,又或是以人养玉,千年后,灿若光霞。”

“啊!”听到手中这玉竟然有如此来头,好象还和鬼神有关,王太守不免心中一惊,差点就脱手扔出。

没理会王太守的惊讶与疑惑,周广陵继续说到:“数月前我将你的一缕残念藏于此玉,以日月精华养护。昨日里,终于让我窥得一点生发奥妙,强夺造化,重造人身。虽然略显仓促,也算是一尽全功,现在你可明白?”

“明白”其实王太守很想说不明白的,可不知怎的,总觉着自己象低了一等似的,处处被他言语牵制,连心中的话也说不出来。

王太守的心理,周广陵并非不知,只是懒得理会,懂也好不懂也罢,一番言语下来,已有了主义,看也不看地继续说到:“我以精血为引,造你肉身,你这身体,如今却和别人不同了。”

“啊,”这一次王太守只是稍微惊呼了一下,看看右手,再看看被他一拳打裂的碎石,心中已有所觉,望向周广陵的目光已经多了一丝肯定。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上古时候有大神造人,中古时候有山海走兽,到了现在,似乎所有的都是神话,真也好假也罢,只是人真无一物以报天吗?人生天地,阴阳孕化,16岁前先天之气未漏尽,灵性十足,可谓挚子;然16岁以后,先天之气漏尽,浊气横生,灵识受阻,已难窥天地奥妙,也算是‘人无一物以报天’的报应。至于你,阴阳孕育,造化天生,气机充沛,先天未绝,远甚常人,打个石头当然不在话下,只是你若不知收敛炼化,不守性、命,日久天长,你气脉中的先天之气必将渐渐散失。”说到这里,周广陵已决定传他以道,上一次在北冰洋上,一番言语演示竟然没有说服那个天赐!虽说最终还是不传而传,打上道门烙印,其真气性质也渐渐开始走入道门一脉,但是,有人指点与独自摸索,尤其是在筑基的阶段,两者的效用实在是天差地别。千年来,以周广陵的资质,若是放在巫道兴盛的中古时代,早已可以炼神还虚,破开虚空,达无远弗界,逍遥自在;如今直到一年前才刚刚突破瓶颈,两者差别,可见一斑。

这一次,周广陵算是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要一个世俗中人接受仙道的说法,如今毕竟不是古代,现代科技的熏陶虽然让人懂得更多,但也让人心胸变小,若不费一番口舌,怕是没人会接受。只是周广陵独来独往惯了,不善言词,也不习惯去说服人,心中所想往往就是口中所讲,言词简约凝炼,直指真如。若是说话的对象换了一个禅宗的和尚,必会听得心花怒放,可惜听得是王太守。

几句半古半白的话下来,王太守只觉得头晕,好在他古文底子不薄,慢慢地也听懂了一个意思,他刚才一拳打碎石头好象和气功有关,隐隐约约地更是觉得放在他眼前的也许就是一个大机会,当下心头一动,强自开口:“大师可否收我?”

这话一出,王太守就觉得仿佛去了一大心事一般,通体舒畅,却是忘了他那一句话里连‘弟子’二字都未曾提及。非不愿,实不敢奢望,总觉着这两字出口,亵渎了什么似的,这就好比一个岂丐看到一个天仙般的姑娘,自惭形愧,不敢上前言语,更不敢追求。王太守现在面对周广陵就好必是这种情况,天人般地差距,冥冥中的威压,这一点连周广陵都未曾料到。

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周广陵话逢一转,神情半是思索,半是严肃:“道门有十规,修行有九要,十规指:《道教源流》,《道门经录》,《坐圜守静》,《斋法行持》,《道法传绪》,《住持领袖》,《云水参访》,《立观度人》,《金谷田粮》,《宫观修葺》,为末法时代张宇初所留。”

说罢吸嘘不已,言词间悠扬遁挫,如虎跳龙吟:“不识阴阳真面目,不知铅汞交龙虎。繁文缛节,自梏心性,非我辈所取。”

言罢又道:“修行九要:勘破世事,积德修行,尽心穷理,访求真师,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这九要,是清悟元真人所留。”

说罢摇摇头:“修行一途,惨天机命理,识阴阳变化。静中生动,虚室生光,一念起,即万念起,如海潮东来,来也快,去也快;又似燎原烈火,往往一念所悟即达大道,神思所至,贯通玄冥。天地至理,玄妙难言,又岂是‘八股’文所能概括?难不成修行之人全成了考状元,一步步走去,待到最后就会成功?若是那样,哼!又怎么会落得如今田地!虚词假言,着实害人不浅,你要切记。”

“道门典籍可看,却不可尽信。上古先民无一文一字可凭借,却可俯仰天地,为何?若是放在千年以前,我必不费此口舌,只是如今,先人所传,良莠不分,内丹不成都敢著书立说,可笑可叹。”

“大道至简”

“恩”王太守小鸡一样地点头,周广陵虽未明说,可话里的意思已经让他狂喜,和天赐不同,做为一个死间,在国外独自压抑数十年,有时候明明知道了却不能说,不能和人联系,其内心之悲苦,非言语能道,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越能明白周广陵的强大,明白这其中的机会。现在自己已经重生,过往的一切都如浮云掠过,不成桎梏,若再得此人传授,那王太守想到了无数的可能。

三十年为国卖命,三十年浩首白头,这一日终于云开日月。

周广陵称他失神的刹那,单手一掌,拍在王太守的额头,插入他的灵识深处,自身修行的经验如泉水般地沽沽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