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章 缘起太平洋(四)
作者:Eric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38

“大哥、大哥,至虚师叔来了,有急事要见你。”刚想和妻子再嘱托几句,张到陵的同胞弟弟就又跑了进来。

“至虚师叔?婉儿,我先出去看看。”说罢抹去自己妻子的两滴泪水,跟着张道义去了前厅。

“师侄难道要闭关了?福寿无量天尊,还好我来的及时。”看到张道陵出来,刚和张道陵的几个叔父相继坐定的至虚道人只是神色微微一变,就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张道陵心中微微一楞,为了防止纠葛不清,天师一脉闭关前从来就是秘密安排的,现在听得至虚师叔这么一说,似乎话里有话,上前行礼道:“师叔,你怎么来了?”

“道陵,闭关一事暂且放后,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我此来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刚刚‘明净’一脉,孙远道兄和他弟子前来拜访,此刻正在山上歇息。”至虚道人虽然有很多话要说,却一直气定神闲,缓缓道来,心性的修为上,远远超越了他道法的修为。

“可是五十年前退往海外的‘净明’宗当代宗主?”刚刚才说过海外道门的事,现在就有人来拜山,张道陵感到很意外。

“正是当代‘净明’宗宗主,可惜孙远道兄已经修为尽去,得悟天年。福寿无量天尊。”言罢,至虚道人心中微微叹息,修道中人虽说以道心为重,道术为末,可身在红尘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看透,连至虚参悟了近60年的道心依然有那么一丝可惜的意味。

“啊!?”张道陵和在坐的其他几位天师俯师叔全都惊讶出声,如今虽然不能说天下太平,可大体环境安静,中土道门自五十年前后就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过,何况以一宗宗主的修为竟然会弄得一身修为尽去,那会是什么事呢?”

“难道?”张道陵和其他几为师叔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眼中的惊讶,“难道和东南亚的土著起了冲突?还是和日本人?”想来想去,他们都觉得不可能,五十年前那次,日本人虽说占了上风,可实际上并没有占去多大便宜,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尤其是当时几个小一点的宗门在后退无路的情况下,纷纷发动禁忌秘术,和对方同归于尽。五十年来,日本方面不可能恢复的比中土道门还快,况且还有美国人看着,以日本人的阴暗心理不太可能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就掀起冲突,让人渔翁得利,难道又是冒险?至于东南亚土著,几十年来虽然传言不断,可是以他们那一点点咒杀的歪门邪道要对一宗宗主产生产生真正威胁恐怕还半不到,难道是那几个‘老妖怪’?

几个念头渐此排除,心中隐隐有个念头,却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只好静听下文。

“孙远道兄一事并非你们所想,不过也相差不远。”似乎明白他人心思,至虚道人又念一声道号,继续讲道,“孙远道兄一位小侄中了‘魂印’一术,需要众为师兄帮忙。”

“哦?”惊讶声又起,坐在张道陵右下手的大师伯张金松当先问道,“可是当年师傅提过的‘玄教’一脉中‘身印、魂印、神印’三印秘术中的‘魂印’?”言罢又说,“五、六年前,我的一个弟子曾从阿母斯特丹传来消息,说是遇到一个很象是‘玄教’一脉的黄种人,可是‘玄教’三印秘术早已失传,就算没有,‘魂印’一术也必须要修成‘假丹’以上的修为才能勉强推动,而且推动以后‘假丹’立废,又有那个人会放弃进军金丹大道的机会去自费假丹?难道?”说到这里,张金松却是停住了,看看至虚,想及他方才的一句话‘闭关一事以后再说’,心中不尤一动:进军金丹大道,再开道门传承,是他天师一脉千年来的目标。千年来,每一个嫡传弟子只要到了气相生液的地步大都会交代后事,进军金液还丹的无上大道。也正是这种不计生死的前赴后继,让他天师一脉在修行上积累大量的资料,如今,作为数百年来达到‘气液相生’的最年轻的天师弟子,第65代天师就要闭关之际,至虚却说以后再说,这决不是‘儿女情长’的缘故,他这话里

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当不可能的事情出现时,首先会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会认为至虚道人判断有误,然后才会进一步分析,但是修道中人,尤其是具有一定道行的人却不会,常年的修心养性早已让他们的灵识超越常人,真真假假,必会在第一时间显出警兆。当然如果双方的修为相差过大,这种糊弄也是可能的,但是现在,大厅6个人在修为上绝对是相差无几。

微微一笑:“大师兄所想正是师弟所想,而且师弟还怀疑孙远道兄小侄身上的所中可能比‘魂印’更厉害?”

“啊?”至虚道人这一句话立刻让其他人大吃了一惊,心低里的念头纷纷浮出水面,相互之间看了一眼,知道今天至虚道人特地下山,绝不简单,隐隐地透着一种可能。

这倒不是至虚道人故弄玄嘘,在听了孙远道人叙说了所有的事情后他也激动过,想要立刻就禀报当代教宗,可是,一路下山,心绪渐渐平静,心中所想也慢慢地多了,一时间倒让他心生顾虑,孙远道兄所说不假,可金丹大道着实骇人听闻,若这事真的确定,那不仅仅是道门,这世间都可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件事必须谨慎!

“走,我们一起上山。”最后还是张道陵打破了僵局。

龙虎山上上清宫后面的大殿里,孙远师徒和沈家父子正在喝茶,沈老爷子把茶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忍不住,还是向孙远问道:“孙大师,那个,那个‘周广陵’真的会放犬子一马吗?”

对于这些方外之人,他沈家一直礼遇有加,奉为上宾,自他爷爷那一辈起就一直交好,数十年来互帮互助,关系异常密切。但是,对于这些和‘鬼神’打交道的人,就算关系在密切,打心底里,他沈应东还是有所顾及的,尤其是在亲耳听闻,又亲眼见到自己的儿子行为的异常,这种顾及再一次子心底泛起。

“沈兄莫急,”说着拍拍沈应东的肩,又悠然自得地喝了一口茶。自从昨天忽然想通,孙远的心就一下子放了下来,云开日月,就好象久闭的房间忽然开了一扇窗,整个人一下变得神清气爽,不论是对自己小徒,还是沈老爷子的儿子,再无患得患失的忧虑,甚至连那天夜里周广陵在他心理上造成的威压恐惧,此时也淡了许多,一颗心心性,抽丝剥茧般地,抛去了所有的重负,一下子焕发出勃勃生机。道门正棕,虽入歧途,心性有偏,可数十年来,呼吸吐纳,从无偏怠,隐隐地,凌驾于心性之外的道心也算是磨出了一点点成果,现在,一切想通,如同明珠去尘,整个人,从里到外立时就换了付样子。

只是他这种态度反耳给了沈应东惶恐,以为这为孙大师在解决掉自身师徒的问题后就把他们父子不管不顾了,若是那样,就算他是世首富,权世滔天恐怕也解决不了自己小儿身上的问题。

“沈兄莫急,”孙远看看沈应东还是心神不定,不免又宽慰他几句,“沈兄,想毕你也知道道门天师一脉,”说着笑看沈应东,清瘦的身子竟然隐隐透着一点仙风道骨,“我门现在所在的,就是中原东南道门祖庭,正一较教宗所在,就算解决不了问题,以正一教在道门的地位,压制一下是绝无问题的,而且,至虚道兄也说了,那人并无杀意,当是小惩。小侄若是收心养性,未必不是因祸得福。”说罢,微笑不语。

“可是”沈应东不是不通世务之人,只是父子之情,关心则乱,连续两个‘可是’之后,终于还是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手拍在了扶椅上。

“师傅,师叔,掌教”

孙远刚刚安慰完沈应东,就听见坐在大殿门口青石板上晒太阳的小道童‘守一’在那叫道,心中立时明白,怕是这一代的正一教教宗亲临了,当下连忙站起,唱了个道诺,行礼道:“正一教下,‘净明’宗三十六代宗主孙远见过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