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掌握规律,体解大道
一、题解:
规律也可以称之为道、智慧、真理、原理、定律、原则、规则等,是我们每个人竭尽毕生精力去追求的,人人都想活得明明白白,不枉此生,谁也不想胡里胡涂、庸庸碌碌、死不瞑目。[听风手打 ]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圣人在经典中给我们留下的教导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去体会、领悟和践行,以期早日得道,早日与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之为“掌握规律、体解大道”。
二、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三、译文:
看它看不见,名叫“无相”;听它听不到,名叫“无声”;摸它摸不到,名叫“无形”。因为道无色、无声、无形,所以她的形象无法考究,是混沌一体的。它既不光亮,也不昏暗,渺茫得难以形容,然后他又回复到无形无像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我们勉强地将其叫做恍惚。迎着它,我们看不见它的头,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亘古就已存在的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事物,能够知道原始的情形,就知道了道的规律了。道虽然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但确实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他虽然无形无像,但他却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四、理解:
我们人类的肉眼为什么看不见道呢?因为我们人类的肉眼的视力太有限。老鹰能看清两公里之外的老鼠,猫咪能在夜间抓耗子,而我们就无能为力。
我们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反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光的物体。光谱其实是很长的一条直线,什么红外线、紫外线之类的其他无数种光,我们都看不见。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但我们的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等到我们学到了释家文化的时候,知道和明白了人的另外四双眼睛之后,才会知道,等到自己的法眼打开之后,才能看到感情的本质而消除烦恼;慧眼打开之后,才会看到物体和事物的内在本质,也就是这个“道”。
关于这几双眼睛,我将来在写到相关的释家文化作品时再给大家细讲。
至于我们人类的听觉,同样是差得要命,所以也听不见“道”的声音。
狗是人类的好伙伴儿,狗的听力是人类的若干倍。一只在十几层楼上等待主人下班儿的狗狗儿,主人走到楼下时他就听见了,他就会做好迎接主人的准备。
大象能够听见20里地以外同伴儿的呼唤,海豚和蝙蝠都能听见我们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声波的道理和光谱是一样的,也是无限长的一条直线,我们人类的耳朵同样只能听见其中一小段儿的震动频率。
至于我们身体的感觉,更是迟钝之极。
一个练太极拳的人,他的感觉会比一般人强一些。通过数年的练拳和推手,能够感觉到对方力量的细微变化,太极高手,能够在穿着衣服的情况下,感知到一个羽毛落在身上,要是灰尘呢?那是根本感觉不到的。这样迟钝的感觉,就算“道”跑到了我们的怀中,我们也是茫然无觉。
恍惚是一种感觉,是道指引我们进入新世界的一种状态。
看过三维立体画的朋友们都有过这种体验:
一开始:怎么也看不见,怀疑大家用一个新的概念欺骗自己;
接下来:请教看到过的朋友怎么才能看到?
传经验:朋友教给这种“恍惚”状态;
后来:自己试来试去终于突然找到了这种感觉;
结果:终于看到了晶莹剔透、色泽亮丽、立体感特强的三维立体画,透过这张平面的二维的纸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三维立体世界。
释迦牟尼圣人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给我们讲地藏菩萨其中的婆罗门女的那个来历时,谈到了婆罗门女在几天内两次出现了恍惚的状态。一次是在恍惚之间进入了母亲接受惩罚的地狱,一次是从地狱返回我们人间,要是不通过这个状态的中转,就不能跨越时空。
汉朝在建立400年之后灭亡了,出现第一丝灭亡的征兆是什么呢?是从汉武帝对真理的不耐烦开始的,当代的浮躁大病,也是从他开始的。
有一次,他让东方朔去调查一件事儿。
东方朔调查完毕,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呈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看了几千个字以后,还没有看到实质内容,就不耐烦了,将竹简扔在了一边儿。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怎么能保证江山永固呢?
有的事情简单,三言五语就能说清;但有的事情确实是很复杂的,如果草草调查,匆匆结案,一定会有无穷的后患。
孙膑和庞涓都是高人鬼谷子的高徒,他俩的同学关系也非常的好。
庞涓先下山入世为官,在魏国做军师,并写信请师弟毕业了来他这儿,他给安排前程。
后来孙膑得鬼谷子倾囊相授后来找师兄的时候,庞涓一看师弟水平现已远在自己之上,爱护之心就变成了嫉妒之心,差点儿没把师弟害死。
在这里我们忍不住要批评鬼老先生几句。光教游说、攻取、纵横、捭阖之术,不讲国学经典中的做人之道怎么能行呢?教育出自相残杀的徒弟来是不是很失败啊?
后来,孙膑装疯卖傻总算是保住了性命,后来被齐国救走后拜为军师。
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孙膑想诱敌深入到桂陵马陵再将庞涓的军队予以歼灭,但师兄也不是吃素的,也不是好骗的,于是他用了一招“减灶之计”。
头一天,他让士兵垒十万个灶台,明天五万,后天三万。
庞涓一看,啊,敌人的灶台越来越少,一定是士兵厌战不断地逃跑了,于是越追越来劲儿,一直追到了孙膑布下的口袋阵之中,陷害自己师弟的坏蛋死在了师弟的手上。
如果做生意的人学一学《道德经》,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莫大的好处。在这里,讲两个经商之道的具体小运用,供大家体会。
英国有个珠宝店的生意,始终是不死不活地,老板很着急。有一天,他听别人说到“名人效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
一天晚上,珠宝店附近的人发现有一辆小轿车停在了珠宝店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美女,看个头儿和身材还有穿着打扮都很像戴安娜王妃,晚上灯光朦朦胧胧地也看不太清楚。
只见“戴妃”挑挑拣拣了一阵子,买了一些珠宝走了。
第二天,“戴安娜王妃到他家买珠宝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大家一看,好家伙,戴妃在这儿买,那东西一定非常好啊,于是都纷纷前来购买,这下店老板发财了。
等到后还人们已经弄清楚不是戴妃了,店里的人气儿也起来了。
另一个故事则是利用了人们思维上的惯性。
有一段时间美国对进口皮手套收取很高的关税,一般人都暂时不往美国进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叫泰勒的商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发往美国3000只左手单只皮手套,然后故意不去提货。
时间一长,海关也懒得经管,就进行拍卖,由于是单只的手套,也没人竞拍,最后他以极低的垃圾价格买走了。
海关领导提醒大家,要注意右手单只的皮手套。过了一段时间,始终没有,大家就慢慢松懈了。
过了一段时间,来了1500双皮手套,手续齐全,顺利通关。
其实这些手套不是成双成对的,全部都是右手的,只不过是一反一正摆着像一副罢了。他将这六千只手套配成双,卖了个好价钱。
五、应用建议:
、你喜欢还是害怕真理?
B、如果是喜欢的话,那你是否已经开始追求了?
、孔子50岁得道、佛祖30岁得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