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信念坚定,坚韧不拔(总…
作者:妙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7

第五十四章:信念坚定,坚韧不拔

1、题解:

老子面对他人的不解、误解与不屑,信念丝毫没有过动摇,于是《道德经》、哲学大师和道家文化产生了。人们懂得了规律的重要,在规律的指引下,工作的效率提高了。

释子对于父母的反对,他人的耻笑和非议,意志坚定,于是《佛经》、精神导师和释家文化诞生了。人们学会了自我心理调适,烦恼减少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姜子牙面对世人的瞧不起,老婆子的闹离婚,坚忍不拔地继续学习,于是《太公兵法》、古今中外第一丞相(总理)产生了,800年的周朝天下缔造了。

信念坚定,持之以恒,愚公可以移山,精卫可以填海,海水可以舀干,海底可以成山。

三心二意,浅尝辄止,工作难有起色,生活陷于困顿,三十不能自立,一生庸碌无为。

2、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3、译文:善于树立正确信念的人,他的信念永远也不会动摇,他把信念牢牢地抱在怀里谁也抢不走,并将这个信念永远的传下去。能坚持住这个信念,他的道德修养才是真实的;如果再能将这个道理贯彻到一个家庭,那他的道德修养就比较高了;贯彻到一个地区他的道德修养就达到君子的境界而受到大家的尊重;贯彻到整个国家他的道德修养就达到了贤人的境界而使全国人民受益;贯彻到全世界他的道德修养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而使全人类受到他思想光芒的照耀和温暖。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从我联想到别人,从我家联想到别人家,从我的家乡联想到别人的家乡,从我的国家联想到别人的国家,从我们的天下联想到其他智慧生物的天下。我是怎么掌握天下事物的呢?就是根据这个道理。“修身”犹如巩固根基,是建立自我与处人治世的基础。

4、理解: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通往真理的路也不止一条。

学到了《道德经》的这一章,使我们联想到了儒家文化和释家文化,它们对于“修身”(管理自己)是同样重视的。

儒家文化认为,人生成功的境界可以分为八个层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五层功夫,前面的四个也都是修身之前所要打好的基础,而修养好自身的性格又是管理家庭、管理企业和国家最后实现天下太平的基础。

释家文化认为,要想帮助大家,必须自己首先要做好,如果自己一身的毛病,别人就不会尊重你,当然也就不可能愿意跟你接触,更不会向你学习。要想成为帮助人的菩萨,首先要做到“布施”,要舍得把自己的东西给需要帮助的别人;然后就是“持戒”,严格地按照好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接下来是“忍辱”,别人由于不理解而侮辱了我们,不知者不怪,我们不生气;第四个是“精进”,不断地学习和进步;第五个是“禅定”,当遇到金钱美色等等诱惑时,要能稳住阵脚,抵制诱惑,不能心浮气躁,失控堕落;最后一个是“智慧”,理智地看待问题,不能感情冲动,找到最好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把事情搞定。

关于海水是否可以舀干,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我们看看圣人怎么说。

释迦牟尼圣人在《佛说大成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的第五章“至心精进”中说: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世间自在王佛给法藏和尚讲道理,鼓励他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比如说大海的水虽然很多,但如果一个人用斗来测量的话,如果另外有个东西来盛装舀出来的海水的话,经过好多年的时间,一定可以舀干海水,见到海底。人如果追求正当的理想和事业,并且能够坚持得住的话,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任何愿望都能够实现。)

苏联有个习惯,把自己的媳妇儿叫做“小妈”。这是有道理的,好媳妇儿确实能像母亲一样帮助丈夫成长。我国古代的说法是“妻贤夫祸少”,用现在大家公认的表达方式是:好女人是(教育丈夫的)一所学校。

我国古代乐羊子的媳妇儿就是这样一位好女同志。他见到丈夫没有理想和目标,整天无所事事,就劝他说男人应该发愤图强,应该外出学习求得人生正道。乐羊子在她的劝说下果然背起行囊,踏上了求学的路。

一方面学习是个苦差事,一方面也是想媳妇儿,学业还没有完成,乐羊子就扛不住了,归心似箭地奔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妻子正在织布。一看他中断了学业,连忙继续教育:“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干事业,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就像我织的布一样,如果半途而废,就是这种效果” ,说着手起刀落,把刚织好的布割成了两半。

乐羊子顿时醒悟,打起精神,二次踏上了求学的路,一直到完成学业。

我会吉他等四种乐器,但其中没有钢琴。钢琴是乐器之王,我年轻的时候特别渴望能够学习,可惜那个年代咱们家没有那个条件。

弹钢琴最好是手指比较细长的人,学起来才比较容易。如果手指短粗,学起来就比较费劲。要是手指残缺呢?一般人看来,应该就和这种美妙的乐器无缘了,除非发生奇迹。

但这种奇迹真的被我看到了,并且是两次,一次比一次更加令人震撼。

在电视上,我看到了一位正在演出的韩国女孩儿,她就是被称为“四指钢琴家”的喜子。她学习起钢琴来该比我们正常的人艰难多少倍呢?是可想而知的。

去年(2010年),我又看到了我国的一位残疾人小伙儿刘洋,他失去了双臂,只能用脚趾来弹奏钢琴,如果他的信念不够坚定,如果他的意志不够坚韧,就不能创造这种奇迹。难怪观众们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