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秋天对24厂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
10月国庆节刚过,“冰箱保护器”就宣布停产。
这早在郁树预料之中,所以他一点也不意外,反而因为终于从没完没了的返修中抽身而出,并且从此不必再日日面对肖芳,可以全力准备月底的自考而暗自窃喜。
11月10号,厂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没能按时发工资,而且没人知道哪天发。
这让许多人惊慌失措,包括郁树。一直以来,他那点可怜的工资几乎是天天算着过,突然断当了,他立刻慌了神。
好不容易熬到20号工资终于发了,又有传言,说戴厂长走了,电视机厂不再考虑他的情面,很快要收回“高频头”加工任务,“电感器”产量也要减半――若真是这样,全厂就要有一大半人没活干了,那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听天由命吧!” 那天食堂几位师傅在一起聊天时,任师傅感叹着。
“早倒早好,”孙会计发着牢骚,“早死早投胎!”
“如果真倒了会有人管我们吗?”郁树问。
上世纪*十年代的中国人,还没有下岗、失业的概念。尽管上半年厂长更替以来,目睹了以新厂长为首的一干人等各怀心思,有关系的纷纷找关系准备调走,没关系的边在厂里混工资边在外面挣外快,郁树头脑中也曾偶尔闪过“来日不多”的念头,但没想到事态发展得这么快,他还真没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
“会有的,区里、电子局应该会管的,200多号人呢,没人管都上街要饭去啊?”孙会计语速很快,“我听说以前19厂比我们厂人还多,后来倒了,大部分被电子局下面的厂挑走了。”
“你们是不烦喔,特别是小郁,又年轻又有技术,真要挑第一个肯定挑你。”任师傅叹了口气,“唉,我们这些老家伙怕是没人要喽……”
24厂人第一次有了大厦将倾、人人自危的感觉。
如果是一年前,郁树也许会为此烦恼、忧愁。那时候,虽然已经困难重重,但他还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盼着厂子能早一天好起来。再说,因为那套房子,不要说没有关系,就是有关系他也走不掉――厂里早就跟他说过,只要他在单位一天那房子就是他的,如果他想离开单位必须交出房子,除非哪一天单位倒闭了。
“也许真倒了就再没人提房子的事了,”郁树心里忽然冒出隐隐的期盼来,“而且说不定真如任师傅所言,能因祸得福分到一个好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