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作者:潇洒的含蓄ZHH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37

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顿多吉约红军谈判的地点是在一个山头。[第](http://wWw.-..)天还没亮,他们就把山头占领,居高临下,布置了很多藏民,都拿着长筒枪,是怕红军袭击他们。经过研究,洪学智决定派民运部长周于民去同他谈。初步商谈很有成效。巴顿多吉要求到瞻化城去,见红军最大的“头人”。两天后,巴顿多吉来了,还带了一些人在山上警戒。洪学智在政治部接见了巴顿多吉。洪学智向巴顿多吉详细说明了红军的少数民族政策、红军长征的目的,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洪学智边谈边打开唱片机,播放唱片。巴顿多吉第一次听到唱片,非常吃惊,觉得很奇怪:“这么xiǎo的东西里面怎么有人唱呢?”洪学智笑着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巴顿多吉很是佩服,觉得红军真是了不起,显得格外开心。中午,洪学智请巴顿多吉吃饭。巴顿多吉害怕红军下毒害他,迟迟不肯动筷,请他喝酒他也不喝。洪学智就先举杯,一仰而尽,又吃了几口菜。巴顿多吉见洪学智如此豪爽,平易近人,很有诚意,非常感动,便逐渐解除了顾虑,也喝了起来,越喝越高兴。巴顿多吉说道:“你们红军纪律严明,把我们藏族同胞当朋友待,真是个仁义之师,你这个朋友我jiāo定了!”巴顿多吉提议,并按藏族风俗,与洪学智喝了公jī血酒,义结金兰。洪学智提出:诺那我们可以接收,但是我们有两个要求,一是诺那的徒弟应同时jiāo给我们,二是我们红军要吃饭,需要筹备很多粮草,请你们帮助解决。巴顿多吉愉快地答应了。回去后,巴顿多吉告诉所管的寺庙,不准反对红军。后来寺院也主动捐了许多牛羊和粮食送给红军。不几天,巴顿多吉就把诺那送来了。诺那有七十多岁,是黄教的大喇嘛之一。巴顿多吉没有同时把诺那的马送来,因为那匹马很好,他想留下。洪学智考虑马是诺那心爱的坐骑,诺那年纪大了,没有马不行,又派人同巴顿多吉jiāo涉,把诺那的马也要了回来。后来,洪学智与政治部商量成立瞻化革命委员会。为便于在当地开展工作,报经上级批准,请巴顿多吉出来当了瞻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在瞻化的几个月,红军需要的粮食、牛羊、帐篷,还有很多物资,都是经过巴顿多吉送到红军手里的。红六军团快到瞻化时,洪学智接到萧克等人的通报,说还有两天就要到达,请洪学智准备粮食。当时连粮食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洪学智很着急,找到巴顿多吉:“老兄,我们又有红军要来,急需二十八万斤粮食,还有牛羊等,请老兄务必帮这个忙,抓紧筹备!”巴顿多吉说:“老弟,没问题。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到时准时送到。”这么大数目,洪学智还是有点放心不下:“老兄说话可得算数呀!”巴顿多吉说:“你放心吧,没问题,看我的行动。”巴顿多吉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派人筹粮运粮,男nv老少,拉的拉,推的推把红军急需的所有粮食、牛羊全都送齐了。红四方面军攻克甘孜,在甘孜成立少烽民族革命委员会,洪学智就把诺那送到甘孜,建议让诺那当革命委员会主任。诺那年纪大了,一个多月后圆寂。他的徒弟海正涛按照藏族宗教仪式办理了丧事。红军和诺那jiāo往的全过程海正涛都知道。后来,国民党造谣说诺那是被红军杀害的。海正涛回到上海,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红军待诺那很好,诺那因为年岁大了圆寂的,是他亲手照顾诺那的。最后还说诺那的后事是怎么处理的,遗物和资财哪里分配多少,说得很明白。这件事直到后来洪学智在延安抗大学习时,看到这份《东方》杂志才知晓。事实证明,洪学智在瞻化做头人的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同藏族群众的关系很好,红军各方面保障都可以兑现。一状战斗化后勤。战争结束后,前苏联组织专家来华专mén了解和学习志愿军铁道兵经验,对于“顶牛过江”等发明倍加赞赏。

一和碘盐监测网。在地甲病的防治过程中,洪学智与地方主要领导同志一起,亲临金寨视察和指导。在家乡双河,将军还亲自为乡亲们发放yào品,宣传防治地甲病的重要意义。一九八八年底,金寨县通过国家级地方病检查验收,地甲病患病率从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十七点四下降到百分之二以下,其他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被评为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县。

为救助金寨困难群众,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年,洪学智组织动员部队官兵捐赠棉衣棉被二十四万多件。一九九一年又捐赠棉衣七点四万件,解决了不少老百姓过冬的难题。为帮助金寨发展运输业,一九八四年,洪学智将解放军换装后剩余的二十多辆军用卡车送到了金寨。为了让更多的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洪学智还主持总后起草了一个文件呈报军委,建议全军拿出两千辆退役堪用汽车,支援一百个老区。一九八五年国庆节前后,金寨县又得到二十五辆“解放牌”汽车,当时分管运输的县有关部mén在此基础上,立即组建了“双扶”汽车运输公司,这也是金寨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汽车运输公司。

洪学智一直非常关心金寨的经济建设发展。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向中央领导汇报,与有关部mén协调,并联系港澳爱国人士,从而获得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洪学智对家乡经济的关注,绝不是停留在一些空dòng的“指示”上。他的关心非常具体、也非常管用。他曾多次对金寨县的同志们说,像大别山这样的山区,如果光靠种粮食,农民是永远都富不起来的。应该多种一些适合山地的经济作物,比如说板栗、茶叶和野菜等,特别是要多种板栗。金寨县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广泛地种植板栗,通过多年的种植,金寨县板栗特sè产业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一九九零年十月三十日,洪学智又特意为金寨题词:“发展板栗,大有作为。”目前,板栗已成为金寨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金寨县的板栗产量已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板栗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