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组建重装兵团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34

唐秋离在全国招兵,动静搞得非常大,这一手,戳痛了各地方实力派的肺管子,弄得他们怨声载道,明面儿上不敢硬抗,就在背地里搞小动作,见收效不大,阻挡不住自己地盘儿上的有志青年人,冲破阻挠,纷纷加入dú lì师,便把主意打到国府监察院,这是个专门弹劾国府大员的衙门口。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一时间,大西南的战时陪都chóng qìng,来了许多各地方实力派的私人代表,兜里揣着大洋和金条,拉关系、找门子,频繁出入各监察委员家的门庭,打通各种关节,监察委员们吃饱了各sè宴席,兜里踹满了大洋和金条,自然是卖力气,监察院很快就下发了弹劾唐秋离的文件。

蒋委员长早就注意到唐秋离在各地招兵的事实,案头已经摆满了中统和军统送来的各种报告,但他不动声sè,国内,只有唐秋离负责的战区有战事,而且是面对rì军最jīng锐的关东军,招兵也是有合理的借口,拿得上桌面。

还有一点,他太知道那些视地盘为老命的地方军阀们的秉xìng,不用自己出头,这帮人马上就会跳起来,监察院的弹劾奏效,唐秋离自然会有所收敛,挫挫他的锐气,如不奏效,他也会弄得怨声载道,树敌颇多,里外自己不吃亏,不过,以蒋委员长对唐秋离的了解,区区一个弹劾,如何放在他的心上。

蒋委员长更关注的,是国府下达的统一财政与税收的政令,失去了财源,招再多的兵也养不起,此策略不单单是针对唐秋离一人,更是削弱各地方实力派的利器,在抗战的大旗下,统一全国的财政,蒋委员长可利于不倒之地。

对于监察院的弹劾,唐秋离根本不在乎,知道这个弹劾来的根源,以东北战事正紧为理由,无法脱身去监察院接受质询,对于国府的财政和税收政令,却不能不认真对待,琢磨了几天,蓦然想起后世时,那位锐意改变中国财政现状的总理,采取的zhōng yāng和地方分税制的办法。

心头一喜,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给chóng qìng国府和财政部行文,目前,华北地区处于抗敌前线,战事随时都要爆发,处在交战地区,地方财力,已然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军费开支,但是,为了响应国府的号召,也给全国地方zhèng fǔ作出表率,特决定拨出几个税种,由zhōng yāng直接收取,其他的,地方自用。

蒋委员长看了唐秋离的电报,半响无语,他没有想到,唐秋离竟然采取了这样的对策,分给zhōng yāng的税种,肯定是油水极少,肥肉他自己留着呢,与其这样,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一并给了唐秋离,也落个识大体的名声,可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针对唐秋离的财政政策,就这样被软钉子碰了回去。

解决完这个大麻烦,唐秋离把全部jīng力,都投入到部队的建设上,这才是他立足的根本,把定边兵工厂改装完的坦克,全部调到华北,从各部队挑选有基础技术的战士,进入坦克部队,又把定边军事学院毕业的第一批装甲兵学员一千一百余人,全部调到坦克部队,作为基层指挥官。

忙碌一阵子,组建起“国民革命军华北dú lì师直属兵团”,威武帅气,看得同在北平休整的其他兵团战士,羡慕加眼红,暗自感叹,没有这样好的运气,编入师长的直属部队。

直属兵团的官兵们走路,都是直着脖子,说话也是高声大嗓,那股神气和自豪劲儿,让人看着眼馋,高兴没几天,在七月的一个夜晚,全兵团突然紧急集合,黑灯瞎火的走了一夜,天亮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已经到了燕山深处,这是唐秋离训练部队的一个科目,大兵团夜间紧急拉动。

效果很不理想,各部队的秩序混乱,有的乘车步兵团,竟然插进炮兵团的行列,稀里糊涂的跟着走了一夜,有的骑兵旅,夜间竟然迷失了方向,走到另一条岔路上,而且,还走丢了几个炮兵团和坦克旅,经过电台紧急呼叫,才在临近中午的时候,赶上大部队。

最可气的是,十几辆炮车,竟然开进山沟,幸亏是浅沟,汽车受损,人员轻伤,三十多名骑兵,跌进深谷,马死人亡,连囫囵个尸体都找不到,随后的后勤部队,把急需的油料和弹药,送到了一个地名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地区,看到骑兵中间夹杂着坦克,炮车中间掺合着野战医院的医疗车,路边停着几十辆抛锚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完全是一片乱哄哄的场面,唐秋离气得火冒三丈。

现在,直属兵团的各旅旅长和战士们,就看到师长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的站在路边,参谋长常风少将,满脸的不自在,陪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