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地区南部地区的战事,一触即发,几十万独立师部队严阵以待,一百多万苏军昼夜兼程扑过来,双方超过二百万士兵,注定要在塞音山达一线,发生激烈的碰撞!
这是唐秋离在近十年的征战生涯之中,第一次使用这么多的部队,在一道不容失去的防线上,与对手进行一场正面的较量,塞音山达战场,势必要打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鲜血染红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
这样的打法,根本就违背了唐秋离一贯奉行的作战原则,在与日军、英军、苏军作战之中,他采取的战术,基本上是以伏击为主,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抄分割或者是合围,面对面硬碰的仗,第一次打,但他不得不这样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斯大林逼得必须采取这样的打法。
塞音山达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失守,一百多万苏军,就会兵临内蒙古边境,随时可以进攻漫长边境线上的任何一点,战火会烧到中国境内,这是唐秋离决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塞音山达战场,处于一触即发状态,而在远东外兴安岭一线的战场上,四百,而十天之后,南次郎大将率领的宫关东军主力部队,早就跑到满洲境内了,两处要点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已经失去了必须夺取的意义。
关东军第五军和第七军,也不会全军覆没,剩余的部队,还会撤回满洲境内,第五军司令官井上中毅中将,第七军司令官坂田新五郎中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认为最能体现大日本帝国武士道精神的打法,这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