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魏霸中原》说到公元前343年,魏襄王命大将军庞涓率领二十万大军伐赵伐齐,赵、齐两国连手,共同抵抗魏军的进攻。齐湣王采用孙膑退避减灶,示弱骄兵和声东击西之计,于马陵大败庞涓,二十万魏军几乎殆尽。魏国因为连年征战,兵穷马乏,再经此一败,随之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霸主的地位也开始动摇。及至四国攻伐,秦击河西,赵取安阳,齐攻濮阳,楚破许昌,魏国的军队一败再败,国势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公元前329年,战国已经进入了中期,各大诸侯国的争霸战越演越烈,动不动便是十万、甚至几十万大军厮杀,以战车配以步兵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代之的是马军、步军相结合的兵阵战。这时,经过战国初期各大诸侯国的进一步兼并,已经只剩下楚、齐、魏、秦、赵、韩、越、宋、燕、蜀、鲁、卫、中山等十几个国家了。争夺天下霸主的战争更是趋于激烈,其中最有实力和最有资格,从魏襄王手里拿走霸王冠的,依次是楚、齐、秦三国,而宋、越、蜀三国也在虎视眈眈,无时不在磨兵厉马,寻找机会,夺取霸主的地位。
这一年,雄凌齐威的楚国威王突然染上重病,无药可医,死时五十六岁,其子熊槐继位,是年三十二岁。他就是楚怀王。楚怀王,身高1.78米,从小喜欢舞枪弄剑,臂力惊人,身材魁伟,年少时又受到良好的楚国皇家学校教育,知书识字,既有霸气又有英姿。楚怀王在当太子时,常常和襄阳的昭睢、荆门的昭阳、唐河的唐蔑,一起骑马弓射、谈兵练战,四人很是投机,情同手足。同时,还常常向大将军屈武请教用兵阵法,与昭滑、司马淖滑、景翠、景奎、柳襄(因柳刘同音,后改称为刘襄)、屈匄、屈庄等人,在兵阵练战上,也多有切磋,交情甚厚。而屈武,是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的两代名将,一把长刀打遍天下,难逢敌手,跟随楚宣王、楚威王东征北战,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深得楚威王的敬重。
楚威王病死的消息传到诸侯各国,引起了秦、齐、魏、韩、蜀、越六国的极大关注。首先是魏国,魏襄王召集满朝文武大臣说:“六年前,楚威王令大将屈武率领十万楚军在禹州、古城大败我军,夺走我禹州、古城、陉山之地。五年前,楚威王又率领三十万楚军北上伐魏,斩杀我魏军十九万余,夺走我许昌、鄢陵。现在楚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熊槐新立,国事政局不稳,楚国的上将军屈武也已经衰老,楚军中的将领青黄不接,这正是我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因此,我想起兵三十万,南下攻伐楚国,夺回五年前失去的鲁阳、许昌诸地,以雪当年丧师亡地的耻辱,不知众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魏国老将魏邯说:“现今楚军在许昌、鄢陵和方、叶二城驻军二十万,南阳、信阳又有十万楚军驻扎,且有老将屈武坐镇南阳。如果我军攻打许昌,方、叶二城和南阳、信阳的楚军,必定会北上支援。许昌城的城墙坚固,我看难以图到”。上将军犀首说:“微臣认为,楚王死,全国上下必定要举行国丧,等到楚军举行国丧之日,三军必定缟素默哀,疏于防备,大王可在这个时候,联合秦军,南下攻伐楚军,必定一战成功”。魏襄王说:“楚军举丧,必定疏于防范,这的确是个攻伐的好时机。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出兵,的确是有失道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