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兴王府西城门外,刘芳菲、赵无艳、王静茹在马车上焦急的等着刘长,昨天晚上四人约好今天一早在西门外等候,但是迟迟不见刘长的踪影。眼看已是日上三竿,刘芳菲跺脚道:“太子哥哥怎么还不来,言而无信。”
“也许是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王静茹倒是并不焦急,不紧不慢的说道。
说话间就见刘长打马来到城门,身后跟着内使张中、高强、左亮、杨林、刘辨等和一众侍卫。刘长来到赵无艳等人的马车前,说道:“让你们久等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刘芳菲撅着嘴埋怨道:“太子哥哥怎么才来?”
“早上处理了几件事情,所以耽误的时间。”刘长答道。原来早上刘长正要出发,御史大夫韩玉求见,刘长就在东宫大殿上接见了韩玉,韩玉是来催问上次弹劾和褒奖地方上官员的事情,因为战事来的突然,刘长压下了这个事情,所以迟迟没有给韩玉答复。刘长叫来左亮和杨林仔细询问了情况,两人上次先是考察了问题官员,褒奖官员还没有来得及考察。刘长就把弹劾官员的奏折批复了,褒奖官员责成吏部考察。送走韩玉后,刘长让左亮、杨林和自己一起去城西,刚到门口就见刘辨打马来到东宫见刘长要出去,赶忙上前道:“启禀太子殿下,大食良马明天就可到达了。”
“哦,仔细说说。”
“据我父王讲,昨天晚上派去大食国收购马匹的人回来了,据他禀报,这次共收购了大食良马三千匹,明天就可到达,他是提前回来报信的。”
刘长点头连声说好,看着刘辨说道:“你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跟我一起到城西看看。”
刘辨点头答应,这才跟着刘长来到西门口。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将作监和兵器监进发,早就有人通报了将作监的魏前和兵器监的张正,两人一听太子殿下亲自来了,连忙集合所有官员在路边等候。刘长一行不紧不慢的走着,快到将作监时,就见远远的有一座高炉,耸立在山坡上,傍边还有几座正在建设中。
刘长回头问张中:“张内使,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建在山坡上?”
张中赶紧打马上前禀报道:“太子殿下给他们的图纸很好,但是鼓风一直是个问题,魏前他们就把高炉建在了上坡上,他们把后山的河水用水车提到山上,在山上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池,一旦开始炼钢,就把闸口放开,河水带动鼓风机转动,解决了鼓风问题。第一座高炉已经开始炼钢了,产量很是可观,所以他们又在旁边再建几座高炉。”
刘长点头心中很是欢喜,打马加快了速度。
一行人来到将作监门口,就见魏前等人在门口迎接,刘长翻身下马,见魏前等人要上来见礼摆手道:“前去看高炉。”说完当先向高炉走去,身后众人翻身下马,跟在刘长身后,赵无艳等人也是下了马车,紧跟在刘长身旁。
一边向前走赵无艳一边问道:“这些都是哥哥让他们弄的?”
刘长点头道:“他们以前炼钢的方法很是落后,产量很低,我就给他们想出了高炉炼钢的方法。”
“原来我以前见到的图纸就是高炉炼钢的法子。”
刘长呵呵一笑,并不多言。来到高炉处就见高炉正在炼钢,熊熊的炉火燃烧着,巨大的鼓风机呼呼山响,一派繁忙景象。一行人远远的看着,时间不大就见工人们打开了高炉的阀门,滚滚的钢水从高炉中流了出来,众人兴奋的在刘长身后纷纷议论。刘长回身向魏前招了招手,魏前来到刘长身前。
刘长问道:“这高炉是什么时候建好的。”
“半月前。”
“产量如何?”
“一炉可产钢一千斤,一日两炉就是两千斤。一月刨去半月检修备料等时间,可产钢三万余斤。”
“你打算建几座高炉?”
“旁边有三座高炉正在建造。”
刘长在心中默默的算着,一月产钢三万斤,一年就是三十万斤,再加上正在建造的三个高炉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斤,心中高兴拍着魏前的肩膀道:“魏总管辛苦了,这件事你办的很好。”
魏前赶忙躬身道:“都是太子殿下的法子好,我不过是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做而已。”
刘长点头接着问道:“建造一座高炉所费钱粮是多少?”
“建造第一座高炉所费白银是三十万两,后面的三座就要节省些,估计在二十万两左右。”
“这是为什么?”
“因为前期在山上修建水池所致,后面就不用再修建了,所以有所节省。”
“我们到山上看看。”
魏前在前面引路,刘长一行向山上走去,山不是很高坡度却是很陡,众人吃力的向上爬去,一边走刘长一边问道:“魏总管,这高山引水的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炼钢最是在意温度,鼓风之法太子殿下已是交代了我们,但是如何利用水力,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了这个办法。”
“好、很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说罢众人哈哈大笑。正在此时就听得刘长身后一声惊叫,刘长回头一看,刘芳菲因为山路陡峭失足滑倒,幸亏左亮在身后扶住了刘芳菲,否则就有掉下山崖的可能。刘芳菲却并不领情,瞪着左亮道:“你跟在我身后干吗?我看你不像好人。”
左亮一阵苦笑,众人看着左亮的表情窃笑不已,刘长在前面放慢了脚步,以防再发生什么意外。
来到山顶,刘长放眼四望,就见一个很大的水池点缀在山顶的中心,水池的规模不亚于一般的小水库。刘长问道:“此工程不小呀!魏总管费力不小。”
魏前连忙道:“也不是很费力,我们利用了原来的大坑建成了这个水池,就是如何把水提到这山上着实费力。”
“看看去。”
来到后山就见十几座水车矗立在从大河到山顶这一路上蔚为壮观,水车把河水一级一级提到山上,刘长点头道:“真是奇思妙想。”
看着这耸立的水车,旁边赵无艳感叹道:“这里的风景可真美!”
刘长扭头看着赵无艳道:“就知道看风景,不知道这里面蕴含了劳动人民多少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