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肮脏交易
作者:吴老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980

() () 乘着贪婪友军有意天意替自己牵制住周边清军的机会,身边江南富贵之乡的胖子军终于过上一段难得的太平日子,军士们照常的严格训练之余,有秀美富贵的江南景色可以游览,有丰厚的军饷赏赐可以挥霍,有胖子军从汉jiān、蜡城劫掠而来的军妓可以享受,还有大把大把的新兵蛋子可以欺负,基本上只要不违反比之以前更为严格的军纪,就是想干什么干什么,人人升官扩军了么,老兵们自然就水涨船高了,个个发家一固然是相对之前在云贵边疆而言。..

将士们高兴,卢胖子也是笑得脸上的肥肉都开了花,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就扩军到七万不,靠着好麻子糠稀之前奠定的坚实物资基础,南京兵器局也已经开始大量产出三好炸药和三好火箭:在获得卢胖子教授的铁模铸炮法后,勤劳伶俐的江南工匠也已经开始为胖子军大量铸造各类火炮:另外还有炮弹的精度问题,在获得了天才工匠黄履庄的大力相助后,胖子军也终于攻克了高精度开花炮弹的技术难关,虽然因为工艺要求过高的缘故产量不大,但好在江南一带人力物力之充沛甲于天下,只要舍得投入和有耐心期待,高精度开花炮弹的供应应该还是能够满足胖子军的需求。

为了迅速提高至关重要的火器供应能力,卢胖子还不再保存的应用上了流水线生产技术,把生产工序分隔交给专人完成,冶炼焦碳专门有一批工匠,提炼硫酸专门有一批工匠,提炼甘油也专门有一批人,最后再统一由玄武湖兵器局配制成硝酸甘油,再配制成三好炸药。同时最为关键的这批工匠还被破天荒的允许全家住进代表身份与地位的南京皇城,不但傣禄远高过一般工匠还给予了一定的特殊权利例如在刑事、税收与劳役方面有特殊照顾,用于提高这批工匠的忠诚度,减少泄密可能。而卢胖子这一手也确实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原本地位底下的工匠为了不过回以前的苦日子,自然加倍的给胖子军卖命,由衷的支持胖子军这个新生政权。

在和江南最多的田主士绅打交道时卢胖子除给奏销案、哭庙案、明史案、科场案和通海案中门g冤的江南田主士绅平冤外,还昧着良心的主动提出继续实施士绅不当差、不纳粮的特权也承诺继续实施现有税制,决不随意检查任何一个士绅富商的家产田地,但必须依照田亩和家产的几多捐纳军饷军粮…也就是变相征税了,直至大周军队定鼎中原将蜡清朝廷完全推翻,然后再停止捐纳并且许诺夺得天下之后重用江南士绅子弟,借以换取江南的田主士绅支持。

而在此之前,因为蜡清朝廷需要大量的军需军粮缘故,江南的田主士绅们也早被蜡清朝廷和蜡清官员搜刮勒索得满腹怨气,现在卢胖子虽然同样搜刮勒索,但好在承诺不随便用文字狱杀头抄家,已经被蜡清朝廷杀怕了的江南田主和士绅也暗示坚决拥护支持胖子军,一口承诺卢胖子提出的捐纳军粮军饷要求归正都是被搜刮,两害取其轻,同是汉人又手段相对温和的卢胖子在争取汉人田主士绅的支持方面自然拥有相当优势。

哄完了士绅田主卢胖子的三寸不烂之舌又瞄准了江南商人,提出了农商并重与个人财富神圣不受侵犯两条理论,一边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加讨好,一边严厉冲击处所官员肆意搜刮商户的行为鼓励商家做大做强,大力开展海外贸易并且教授自己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先进经营理论,同时又向扬州盐商许诺夺得天下后将继续包管他们的垄断特权,加大冲击食盐走si行为。

商人向来就是这世上最现实的人,对卢胖子的许诺虽然还在将信将疑,但看在卢胖子呵护他们的财富份上,又鉴于卢胖子手握兵权刀把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垂头,还是乖乖承诺交税捐资,帮忙胖子军扩张军力,并且接受胖子军官员最为苛刻的税务监督。并且因为之前康麻子只允许广州的民间商人与海外商人贸易的缘故,现在卢胖子又大力鼓动海外贸易,很多商人还很快就在海外贸易中尝到了甜头,带动了整个江南商界大力开展海外贸易,也更加的支持拥戴胖子军这些人可不希望清军打回来禁海和肆意搜刮。

士绅和商人都哄好了,该轮到普通老苍生了,无比清楚这个时代的苍生最需要什么的卢胖子,首先是收缴了江南旗人与汉jiān的大量土地,然后以低价卖给普通苍生或者无偿分发给贫苦苍生耕种,又宣布认可蜡清朝廷颁布的土地田契,呵护苍生的合法土地财富。最后又宣布大周军队将来的新占土地,从四姓旗人和铁杆汉jiān处没收来的庄田土地,一律以低价出售给苍生和分发给立功将士、有功官吏,借以换取苍生和官吏支持,鼓励将士杀敌立功。

有着明确政治纲领的萝卜加大棒这么几下下来,胖子军迅速在江南残山剩水站稳了跟脚,胖子军吞并的州府县城也开始迅速稳定,本就被破坏不大的民生经济不但恢复如初,还更为富贵。同时卢胖子又鼓励扬州盐商积极对外走si,还更加无耻的派出军队呵护扬州盐商对外走si,积极联系周边被清军控制的州府县城,或收买或威胁,或强迫或软求,公然帮忙扬州盐商对外走si,间接呵护江南盐业及煮盐灶户,让江南盐业不至于在战乱中被完全破坏,收买与笼络江南盐业的从业商民,并且从中牟取暴利。

在卢胖子的所谓仁政统治下,江南苍生却是高兴了,卢胖子本人却累坏了,不但要经管民生经济,高筑墙广积粮,招兵买马积蓄力量,还得应付来自各支势力的拉拢收买,耿精忠和尚之信都来信要求卢胖子主力南下南北夹击浙江清军和翰南清军:吴应麒、夏国相和马宝来信要求卢胖子回师向西,夹击杰书和尼雅翰买通道路,兄弟一起发家:郑经则在书信上一边把卢胖子夸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边唆使卢胖子出动水卑南下,与台湾水师联手夹击淅江清军水师,买通海上道路,以便天下两支反清最为坚决的义军能够实现江南会师一然后一起发家。

这些人都还好打发,归正他们本人来不了南京,卢胖子随便拿点酒菜银子打发信使,然后就可以把他们书信拿去擦屁股擤鼻涕,可是康麻子派来的新任招抚大使黄机黄大人就不是那么好打发了。仗着年龄比卢胖子大上一倍,也仗着昔时在开笔大典上给卢胖子放置了一个好位置的恩典,黄机黄老尚书可是把卢胖子给缠了个够戗,天天领着一大帮官员客把卢胖子重重包抄,只得是天花乱坠,杜鹃啼血,要的就是卢胖子尽快起兵归正,接受康麻子的封爵,重新打开京杭大动脉,卢胖子却借口杰书没有撤兵,死活不肯承诺。

六月底,杰书与尼雅翰收兵的消息传回南京,鉴于吴应麒和夏国相联手东进,马宝折道东南。杰书与尼雅翰不得不收兵去守庐州与安庆,艰苦攻防了近两个月的太平府大战终于结束,胖子军王绪部在付出不价格后,终于成功保住了南京城的西大门,为胖子军立足江南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贵重时间。

收到这消息,卢胖子大喜下才刚刚下令奖励太平府大战的有功将士,黄机黄老尚书就又亲自登门来造访了,目前还需要与蜡清朝廷继续虚与委蛇的卢胖子无奈,也只好承诺在后堂中接见黄老尚书。

不一刻,黄老尚书被肖二郎很有礼貌的请进了后堂,刚一坐定,黄老尚书连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马上就微笑道:“卢贤侄,现在总可以相信皇上万岁的招降诚意了吧?按的要求,康王爷已经从太平府撤兵回庐州了,卢贤侄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吧?”

“黄伯父,康王爷真是为了承诺侄的要求,才从太平府撤兵的吗?”看在林天擎对自己不错又与黄机交好的份上,卢胖子一直对黄老尚书是以子侄自称,很是恭敬的问道:“可侄收到的准确消息,怎么是因为马宝的大军回师东南,取道光州攻打庐州,这才从太平府收的兵?并且康王爷收兵之时,为什么还杀害了几十个不幸被俘的我军将士,把他们乱刀分尸?”

“还有这事?贤侄勿怪,老夫还真不知道这事。”确实没听到这消息的黄老尚书老脸一红,忙硬着头皮道:“请贤侄安心,老夫马上就派下人回京,向万岁上书,弹劾康王爷的不义之举,一定给贤侄一个交代。”

“那就有劳黄伯父了。”卢胖子道谈,又问道:“伯父,在南京驿馆里还住得习惯吗?如果饮食起居方面有什么要求,请伯父千万不要客气,尽管开口,侄一定尽力放置,以表敬意。”

“多谢贤侄,老夫在江宁驿馆里住得很好,什么都好。”黄老尚书叩谢,又很和蔼的道:“贤侄,不管康王爷是为了什么撤兵,贤侄提出的三个要求,大清朝廷都已经兑现了。贤侄要皇上的赦免圣旨,老夫已经带来给了,贤侄要朝廷另派大员招抚,老夫这个吏部尚书也已经亲临江宁,相信贤侄也该满意了吧?贤侄之前和王大人的约定,是不是也该……

“黄伯父,请恕侄无礼。”卢胖子先是打断黄机,又忽然提高声音,不骄不躁的道:“但侄还是认为,康熙皇帝还是在愚弄

侄,之前浙江军队来而复返,是因为尚之信逆贼倡议叛乱,浙江再次告急。现在康王爷收兵,也是因为马宝杀向庐州,不得不收兵自保。倘若没有尚之信逆贼叛乱和马宝改变进攻标的目的,只怕康熙皇帝的两路大军,早就兵临南京城下要侄的命了,这算得上什么招抚诚意?”

“这个……。”黄老尚书的老脸上更是尴尬。

“伯父,侄也知道是一片诚意好心,但侄实在不敢拿几万将士的贵重生命和自己的脑袋冒险。”卢胖子沉声道:“请伯父回禀康熙皇帝,他用招抚一策实施的缓兵之计成功了,侄确实错过了全力南下接应靖南王爷和西进接应大周王爷主力的最好时机了。可是,康熙皇帝如果还想用招抚一策骗得侄放下武器,押到京城千刀万剐,凌迟处死,那么侄就绝不会再上当了!”

“贤侄误会了,没人骗!”黄老尚书喊起冤来“老夫自问一向待贤侄不薄,与贤侄的叔父林天擎林大人更是生死之交,难道还会来骗贤侄?”

“伯父固然不会欺骗侄,但康熙皇帝很明显是在欺骗愚弄

径!”卢胖子很是愤怒的道:“两个月前,侄刚刚打进江南时,大可以全力南下攻打浙江,接应靖南王爷北上,也可以回师安庆,与二王子联手夹击尼雅翰,完全攻占翰北!”

“但就因为侄相信了康熙皇帝的招抚,错过了这好机会!杰书伺机从庐州南下,膏塔和李之芳也伺机从南线抽调军队北上。巩固浙江北部的防御,填补防地空白,反过来将侄重重包抄!康熙皇帝的妙计成功了,侄上当了!但侄什么都不会再上当了!侄不肯意象被康王爷屠杀的我军战俘一样,也死在康熙皇帝的屠刀之下!”

在卢胖子义正言辞的倒打一耙面前,黄老尚书目瞪口呆,这才发现自己昔时帮过忙的卢胖子竟然能无耻到这境界,倒打一耙还能得这么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卢胖子又大声道:“请黄伯父回禀康熙皇帝,他如果还想欺骗愚弄侄。那就别做这梦了!他如果想武力收回江南,那就来吧,太平府到安庆才八百多里,苏扬到金华也才一千多里,了不起侄一把火烧了南京城。把江南烧成一片焦土,重新杀回西南或者杀到东南去!”

卢胖子连把江南烧成一片焦土的话都出来了,还算厚道的黄老尚书也完全没言语了,频频盘算之后,黄老尚书天可奈何的对卢胖子道:“贤侄既然把话到了这境界,那老夫也没脸在江宁城里打搅下去了,老夫明天,不,老夫今天就启程回京,向主子当面禀奏贤侄的回答。”

“伯父,用不着这么急吧?”急需时间立足江南的卢胖子赶紧挽留,又微笑道:“如果侄没有记错的话,伯父好象是浙江钱塘人吧?伯父难得南下一次,就不想回老家走走,侄自当全力协助,派遣一军护送伯父南下。”

“多谢贤侄好意,但皇命在身,不敢担搁,等以后再吧。”黄老尚书摇摇头,又恳切的道:“贤侄,可别误会老夫是威胁于实不相瞒,就在老夫从京城南下之时,已经被拔除爵位解除一切职权的前安亲王岳乐向万岁上了万言书,指出江南是我大清第一重地,而贤侄得江南是困龙入海,如果让贤侄在江南站稳跟脚,则我大清危矣!”

“娘的,岳乐这个王八蛋果然厉害。”卢胖子暗骂一句,又微笑道:“安王爷过奖了,侄实不敢当,那他接下来怎么呢?”

“安王爷认为,我们大清朝廷宁可抛却整个陕甘,也绝不得让贤侄坐大。”黄老尚书严肃道:“所以安王爷建议万岁与耿精忠停战言和,再抛却陕甘坚守潼关,抽调陕甘主力到江南战场,集结全国之力,与浙江大军联手,将贤侄全力剿杀!而万不成寄希望招抚招降,贻误战机!”

“安王爷可真是太看得起侄了,侄实在不敢当。”卢胖子大笑起来“看来康熙皇帝一定是没听他的,否则的话,黄伯父也不会给侄这个孝敬的机会了。”

“皇上固然没听他的,朝廷里的绝大部分人也认为安王爷是脑子被关坏了,出了这些昏话。”黄机颔首,忽然又压低声音道:“可是贤侄,江南的这些消息,如果让皇上知道的话,恐怕会慎重考虑一下这个提议吧?”

“江南有什么消息?侄怎么不明白伯父在什么?”卢胖子傻乎乎的问道。

“贤侄,就别瞒老夫了。”黄机脸色更是严肃,低声道:“老夫虽然在朝廷里素来以喜欢和稀泥著称,但也好歹痴活六十有余,贤侄的雄心壮志,老夫还是看得出来的。贤侄这段时间在江南的所作所为,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吴三桂,只是为了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另外不,光是贤侄的田地政令,开放海禁,招兵买马打造火器,就是为了图谋天下做准备!”

卢胖子终于收起傻笑,上下打量黄机一通,忽然又压低声音问道:“那么黄伯父,是否筹算向康麻子如实奏报呢?”

“身为臣子,所见所闻,自当向皇上万岁如实禀奏。”黄老尚书一摊手,又微笑道:“不过在临行之前,皇上还有一个交代,为了避免刺ji贤侄,ji怒贤侄,老夫千万不得擅自刺探贤侄军机,更不得象熊赐履那么收买贤侄心腹皇上有旨,臣下固然不敢不听。”

“多谢伯父玉成。”卢胖子赶紧拱手叩谢,又沉声道:“请伯父安心,他日侄若是真能称心如意,伯父与伯父一家,定然富贵终生。

伯父这次启程回京,侄也自然有薄礼呈上,还希望伯父在康麻子面前,替侄多多美言几句。”

“既如此,那老夫就愧领了。”黄老尚书颔首,又微笑道:“贤侄,听现在仅有两房妻子,还有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子因为重孝在身,暂时无法正式拜堂成亲。大丈夫尚且三妻四妾,贤侄现在手握江南残山剩水,年轻有为,这妻妾数量,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是,侄也是这么觉得。”卢胖子赶紧颔首,深以为然,又微笑问道:“黄伯父这么,莫非想为侄做媒,再纳一房妻妾?”

“老夫在杭州老家有一个孙女,今年十三,尚未许配人家。”黄老尚书笑吟吟的答道。

“祖父在上,请受孙婿一拜。”卢胖子赶紧起身,向黄机双膝跪下。

“贤孙婿快快请起。

”黄老尚书赶紧搀起卢胖子,微笑道:“熙凤年龄还了些,还不宜立时成亲,贤孙婿能否……。”

“全凭祖父放置,具体婚期,还请祖父首肯。”卢胖子恭敬回答,同时心里有些纳闷,熙凤?鼻熙凤?怎么有点耳熟?

“想起来了!”卢胖子一下子跳起来,绿豆眼瞪得比牛眼还大,差点没有喊作声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红楼梦里杭州王氏家族的原型,不就是这个黄机家族么?这么来,黄机的孙女叫黄熙凤,不就是……?”

“贤孙婿,怎么了?”鼻机被卢胖子的ji烈举动吓了一大跳。

“没,没什么。”卢胖子赶紧摇头,又拉着黄机枯瘦的老手,无比恳切的道:“祖父,那孙婿的事,可就奉求祖父了,务必请康麻子再派使者,再来招降!”

“都是一家人了,还客气什么。”黄机笑吟吟的道:“不过祖父却是不便利再来了,贤孙婿,也不肯看到祖父为了背黑锅吧?”

“那是固然,那是固然。”卢胖子连连颔首,又赶紧让肖二郎取来耿精忠和郑经给自己的书信,双手捧到黄机面前,微笑道:“还请祖父把这两封书信也一并呈给康麻子,让他知道,非论是和耿精忠谈判停战,还是和郑经谈判停战,都靠不住,他们都在窥视着江南富庶之乡。惟有孙婿,天良未泯,还有挽救的可能,之所以没有起兵归正……………,。”

“全是因为康亲王倒行逆施,丧尽天良滥杀战俘,寒了贤孙婿和贤孙婿将士之心这点不消贤孙婿教,老夫也明白..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