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倒霉的皇弟
作者:录事参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45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正文]第七十二章 倒霉的皇弟

------------

十几海里外,突然出现的数艘挂着英国国旗的钢铁庞然大物为这场海战增添了几分不可预测的因素。

站在舰桥外甲板上,英国印度洋舰队司令官何伯用千里镜观望着远方的战场。

看着涂了防护sè在烈日下仿佛与大海融为一体的中舰,看着中舰那整齐有序的作战阵型,各船舰间恰到好处的距离,甚至可以想象各艘铁甲舰上黑压压炮口根据shè程形成不同的仰角齐shè的场面。

俄国人,虽然克里木之战显示出其与欧洲强国相比技术的落后,但俄队永远都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就算大英帝国的红衣军团,除非迫不得已,也不愿意在欧洲战场与俄国人对决。

中国人,却发动了对俄国的全面战争,近二百年来,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不想触碰的禁区,当然,除了拿破仑大帝那个雄才大略的疯子。

双方的铁甲舰渐渐有船只冒起了黑烟,突然,斜刺里冲出的一艘轻型中国铁甲舰吸引了何伯的目光。

当然,也吸引了所有俄国指挥官的目光,因为这艘轻型铁甲舰直奔“彼得大帝”号而去。

与中国人的火炮对shè了几十分钟后,各个舰船上的俄军指挥官已经脸上变sè,中国人的火炮,shè速极快,威力极大,不到一个小时,己方超过四艘铁甲舰遭到重创,有一艘,在慢慢沉没。

布塔科夫上将大声的下达着命令。

“命令,第二、第三编队加入战斗!目标,中国人的右翼!”

“右舵十形向彼得大帝号靠近。

布塔科夫微微蹙眉,中人的勇气固然可嘉,舰船上水手们的素养也令人惊叹,但他不认为杆雷能对彼得大帝号厚厚的装甲造成什么伤害。

“规避!规避!”

大副大声的下着命令,习惯使然,免得这艘小舰上装载了什么奇怪的炸yào而发起自杀xìng攻击,中国人的花样太多了!

远方,英国人的“阿基里斯”号万吨重舰渐渐靠近战场,而且,英国人舰队使用了战斗阵型,占据着可以随时支援俄国舰队攻击中国第二编队的位置。

摄政王号指挥室内,李成谋目光也不由得从渐渐靠近彼得大帝号的轻型铁甲舰转向了英国海军舰队。

指挥室的铁甲护罩尚未落下,巨大的玻璃窗前,何伯的望远镜却一直注意着那艘中国轻型铁甲舰的一举一动。

然后,他就看到海面上微微一动,一串长长的气泡从中国铁甲舰旁侧浮起,直向彼得大帝号而去,气泡流动不算快,以ròu眼可见的速度前行,何伯呆了呆,中国人也有白头鱼雷?他的目光一瞬不瞬的跟着气泡中隐约的黑sè物体移动,心里更是叹息,四年前,帝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借鉴奥地利人的发明研制出鱼雷,只是每小时十几千米的速度和几百甚至几十米左右的shè程使得其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注意。

何伯却认为这未使不是一种海战的利器,中国人,显然也在研制中,而且走在了英国人的前列,对方的这种水下武器,shè程和速度显然都超过了白头鱼雷。

看看威力如何吧。

眼见那黑黝黝的物体就要撞击在彼得大帝号之上,显然中国水兵提前量判断的极为jīng确,何伯心下更是一惊。

可不成想,就要撞在彼得大帝号上的黑黝黝物体突然就头一歪,斜刺里冲了出去。

何伯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和白头鱼雷一样,中国人的水下武器一样不能保证其走直线。

这场令何伯感觉惊心动魄的袭击,就好像个小chā曲,参与海战的军兵们,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福龙”号中,舰长鲁大化狠狠的砸拳,再忍不住吐出一口粗气,骂道:“日他娘!”千辛万苦靠近彼得大帝号并且成功发shè了鱼雷,却功亏一篑,显然保持鱼雷走直线的螺旋仪系统尚不稳定。

没错,福龙号,帝国第一艘鱼雷舰,排水量110吨,功率1540马力,最高航速25节,编制20人。

武器系统:50mm速shè炮两mén,330mm鱼雷发shè管两具,配备帝国“海龙王”鱼雷3枚。

鱼雷艇因为编制人员少,舰艇上水手各个都分工明确,都是帝国水师jīng英,更经过特殊培训。

舰长鲁大化,大副同时也是舵手“包打听”包大令。

鲁大化对于“娘娘腔”“事儿妈”包大令本来是极为瞧不起的,但吴淞口一战后,包大令cào舵的娴熟技巧令他大为佩服,两人渐渐成了好友。

刚刚规避弹雨,虽然有运气的成分,更有俄国众多装甲舰并没有多少连珠炮配置的原因,但包大令那种野兽般的敏锐直觉和cào舵的娴熟技巧也功不可没。

包大令却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光着的膀子早已湿透一片,他奋力的转舵,再次向彼得大帝号bī近。

盯着俄国人旗舰,鲁大化目光,大声下令:“雷管准备!”

一直以来,各种发动机系统都是帝国各实验室重点研发项目,“海龙王”鱼雷的动力系统便得益于此,采用热动力的“海龙王”鱼雷shè程可以超过1000米,这使得鱼雷艇不必接近到攻击目标一侧的最危险区域,安全xìng大大提升。

彼得大帝号的悲剧或许是注定的,胆子大的没边儿的鲁大化和包大令两位,直接将彼得大帝号当成了试验场,实则现今帝国的鱼雷技术尚不稳定,福龙号第二枚鱼雷发shè的时候,潜入水中就没能再浮出水面,鲁大化怔了下,旗舰已经打出令它返航的信息,虽然有些不甘,但他还是泄气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而就在这时候,彼得大帝号的海面下,突然传来一声闷响,立时整个海面都翻滚起来,就好像火山喷发,水纹远远的向四方dàng漾。

“海龙王”鱼雷,就在动力渐渐耗尽之时终于浮起水面,恰好撞击在彼得大帝号船底防护最薄弱处,猛烈的爆炸立时将其底部舱位豁开了一个口子,海水滚滚而入。

彼得大帝号猛地一个趔趄,接着,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不但有海水涌入的关系,众多水手都脱离岗位跑去封堵缺口关闭水密船舱,自然使得整个船舰暂时脱离了布塔科夫上将的掌控。

当从望远镜里看到中国人马上将弹雨向彼得大帝号倾洒时,反应之灵敏,效率可怕的惊人,何伯深深叹口气,“命令!退后2海里……”

英国舰队渐渐驶离战场的同时,彼得大帝号已经冒起滚滚浓烟,船体开始倾斜。

接下来的战斗可想而知,俄舰纷纷在旗舰命令下撤离战场,部分舰只却拒绝执行命令,凶悍的“克莱姆尔”(克里姆林)号,全速前进,妄图以它巨大的撞角撞沉摄政王号,但在中国船舰高效的速shè炮shè击下,船体中连续传来爆炸声,很快就在冲天水柱中慢慢下沉。

何伯远远的看着这一幕,毫无疑问,中国海军在新嘉坡附近海域的这场截击战,多多少少也有向大英帝国海军展示实力的意图。

这场海战,给何伯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中国人的鱼雷,因为鱼雷艇虽然出奇制胜,但只要给中低等吨位的铁甲舰多配备连珠炮作为护卫舰,就完全可以抵御鱼雷艇的威胁。

令何伯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素质,超高的效率,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娴熟的船舰cào控,当然,还有中国人先进的火炮系统和那坚不可摧的钢甲。

很明显,如果帝国海军再这么妄自尊大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中国人赶超。

幸好,现在还有时间。何伯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给帝国海军部发报,讲述他看到的一切。

1870年9月初,近十年来世界海军最大规模的战争——“马六甲海战”,以俄国人退却告终,不到一天的短短时间内,俄国海军便被中国人击溃,旗舰“彼得大帝”号沉没,其余铁甲舰被击沉。

……

冰火两重天,叶昭满心舒畅转动地球仪的时候,克里姆林宫,却是一片沉肃。

就算最会讨皇帝欢心以会撒jiāo著称的叶卡捷琳娜皇后,此刻也是满腹忧心的坐在亚历山大身侧,不时不安的看向丈夫。

中路全线溃退,统帅失踪,刚刚才得到消息,被中国人俘虏,亚历山大又如何不忧心忡忡。

米柳京一脸严峻的看着手里的电报,是中部战区临时统帅瑟鲁奇发来的。

米柳京数次请罪,虽然亚历山大二世不怪罪他,他却不能不责怪自己,但是,他不是那种在悔恨中生活的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挽回败局。

中国人很明显早有预谋,而且萨彦岭战事刚起,在亚历山大斯克的那位叛逃中国官员就没了踪影,这就更令人恨得咬牙切齿。

只是中队的强悍却是没人预料得到,从这一方面来讲,不管有没有中国人布下的陷阱,战事初期,因为对敌人了解不够,定然会遭遇惨痛的失败。

现在只有正视双方的实力对比,将俄国人摆在与自身实力相当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制定出打败中国人的战略,就好像,当年拿破仑的入侵。

叶卡捷琳娜皇后却是在想,外面的刁民真的很讨厌,打了败仗而已,又游行又示威的,还威胁要皇帝退位,为什么就不知道为国家出力气呢?难道不知道陛下这段时间多么的烦恼?

亚历山大此时指了指鄂木斯克,这座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镇,从沙皇军队在此建立要塞,距今已经一百五十余年,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大量人口涌入,现今鄂木斯克已经是一座有着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

亚历山大道:“在鄂木斯克一带形成防御圈,抗击中国人。”

米柳京没有作声,从阿巴坎退到鄂木斯克,等于战略后退一千余俄里,更有新西伯利亚一带密集的移民人口区会被中国人轻易占领。

但是壮士断腕,陛下可以说高瞻远瞩,俄国每退一步,中国人距离自己的核心补给区便远一些,一退便是一千余里,中国人在鄂木斯克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一路节节抵抗,那己方有生力量只会被中队蚕食消灭,大规模战略后退,在鄂木斯克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可以稳住局势,如此高加索一带军团以及大批新征募兵员便有时间补充给中路军团。

米柳京道:“火车头和车皮,一辆也不能留给中国人。”中国和俄国铁轨轨距不同,又不留给其火车头,铁路线也要破坏,中国人便很难利用俄国铁路运输。

米柳京又道:“如果不是怕失去亚历山大斯克,我们完全可以撤退的步子更大一些。”

如果被中国人占领鄂木斯克,其军团再向西推进数百里,便是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通往亚历山大斯克的铁路便是从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南下,一旦失去了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整个西线军团便处于中国人夹击中,而且,失去了补给线。

亚历山大叹口气道:“只不过这么一来,受méng蔽的子民又要声讨我了!”

米柳京默默点头,萨彦岭的惨败已经jī起了国内民众的愤慨,现今又不战而退,将大片的土地拱手让给中国人,其中更有移民密集区,民众们自然会群情jī愤。

尤其是这里面又有民意党等民粹分子。

从皇帝登基,已经遭遇了三次刺杀,这些团体实在是愚昧透顶,对于底层民众的声音,皇帝陛下是历代最开明的,对不同政见者也极为宽容,很少会进行残酷的镇压,他们却不知道感恩,反而趁机将组织发展壮大,更屡次策划对皇帝的刺杀,若陛下如前代沙皇般,又哪里有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早就抓捕处决核心分子令这些团体烟消云散。

这些反对皇帝陛下的人,也真是愚蠢的可笑了。

米柳京想着,就不禁摇头叹息。

……

帝国境内,除了偶尔出现商用物资不能准时到站的情况,好像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这场战事的影响。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