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美元危机的准备
作者:样样稀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44

第三百六十章美元危机的准备

一九六零年十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超过官价18.57%,美元大幅贬值,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储备货币第一次显示出信任危机。 //《》.《》小说网//虽然美国采取抛售黄金,平抑金价的措施,稳定住了对外汇率的跌势,但已经给黄历敲响了警钟,也就是从那之后不久,他组织了一个由经济学家组成的沙龙,由政府拔出部分资金供他们对美国的货币稳定进行研究和预判。等到他退职之后,研究资金的一部分由各家财团组成的基金会分担,这个经济研究团体则负责向政府和基金会提供投资和风险报告。

茅台酒,被中国人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中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孙老,您别老是喝酒呀!”黄历伸手按住经济学家孙昌寿的手,“今天是研讨会,不是品酒会,呆会儿走时一人一瓶,不,一人两瓶,回家喝个够。”

“好酒啊,想当年——”孙昌寿有些不舍地放下酒杯,咧了咧嘴,“总统,您轻点,我这老骨头可架不住您捏呀!”

“好,好,我松手,您先开个头儿,这样大家也好畅所欲言。”黄历轻轻敲了敲桌子,“孙老要发言了,大家安静。”

孙昌寿轻轻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六九年七月十三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三百,黄金总库成员国不得不实行所谓的‘黄金双价制’。尽管渡过了难关,但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陷入十分虚弱的境地是勿庸置疑的。随着美元的进一步泛滥,西欧国家的经济复兴,美元与黄金价格脱钩并贬值,并不是遥远的事情了。我们之前虽然作了一些准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还不够细致。要让国家迫切地感到事情的严重程度,我们要拿出一系列应对的方案,啊,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家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

没错,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衰退的预兆,美元也摇晃在灾难的边缘,只是由于历史轨迹的变化,没有韩战,越战规模也要小,把这个危机给延后了。//《》.《》小说网//但这个危机早晚是要爆发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了最富的国家。当时世界上四百多亿美元的贷币黄金,美国就握有三百,这可是自一**三年以来的第一次。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讲中使用了‘充分就业平衡’一词,这是凯恩斯理论的一种概念,是否意味着美国方面也注意到了货币危机,行将放弃自胡佛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的亚当?斯密和约翰?司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说。”张姓经济学家是个中年人,他的灵活头脑和细察入微一直被黄历所赞赏。

黄历不太懂这些老外的经济学说,但他知道怎么赚钱,美元贬值啊,那现在举债岂不是合适。

“美元的贬值应该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这从西德马克的两次升值已经看得很清楚。”另一位经济学家发表着自己的高见,“只不过因为西德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有义务维持美元和马克的关系,西德央行大量收购美元,卖出马克才勉强平抑了汇率。但美元在欧洲的泛滥一定会使西德央行不堪重负,放弃固定汇率只是时间问题。短则两三年,多则。南洋联邦已经或正在取代日本的经济地位,更别说他已经做好了应付石油危机的准备,美国会不会把矛头对准南洋联邦,或者说什么时候会针对南洋联邦的经济运行实施手段呢?

“总统——”孙昌寿见黄历陷入沉思,眉头微皱,知道他是心中忧虑,便唤起他的注意,笑着宽慰道:“货币的贬值和升值自有它的客观规律,事实上,美元早该贬值了。说到对我国的影响,如果应对得当,应该能控制在很小的程度内。南元升值,也对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产品与美国本土产品有很强的结构性差异,形不成价格竞争。在价格竞争上,我们的对手近期是日本,远期是韩国和香港,而不是美国。”

黄历眼前一亮,冲着孙昌寿轻轻颌首,伸手主动给他倒了一杯。自己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这些经济学家能把美元贬值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得如此透彻,与自己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借势而为,提前准备,这才是自己的优势。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势的走向,在事情发生后,总要比其它国家多了一分从容,多了一些获利的计划和手段。所以说,过分忧虑是不必要的。

“我们怎样才能赚得更多,并让国家所受到的影响最小,我只想到了举债,还有投机西德马克。”黄历举杯向众人示意了一下,笑着说道。

“呵呵,总统的聪明真是天生的,只是随便听听便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孙昌寿抿了口酒,恭维了黄历一句,笑得象个老狐狸似的,“我看今天就不要公开讲出来了,大家回去仔细整理一下,看谁的点子多,总统先生可是有好酒奖励的哦!”

“没问题,不就是茅台酒嘛!”黄历笑着说道:“中国是很愿意用它来出口换取外汇或商品的,市场已经打开,大家不用愁以后喝不到了。”

黄历说的不是假话,中国本来只想将窗子开一条缝,但不经意间,连门都半开了。引进化肥和化纤技术和设备的协议还只是意向,南洋联邦便已经将大量的所谓“样品”和“试用品”送进了中国。至于货款,南洋联邦表现得很大度,可以分期,也可以与中国出口的商品进行充抵。

化肥倒还好说,正是中国急需的物资,但这些个化纤布料却很难办。因为这些个布料各种颜色都有,那些艳丽的带花的可是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气息,难道这是个阴谋,要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