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董侯刘协
作者:拉美白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94

作者:拉美白杨 再次入宫是第二天的事情,宫中内侍来宣太后旨意说要见万年公主刘霜和西中郎将苏佩。

与刘霜一起进入温明殿,苏佩赫然发现皇上刘宏和张让等人也都在殿内。而一名幼童坐在太后右手侧,幼童饶有兴趣地看着苏佩和刘霜二人。

参拜过董太后和皇上,董太后抚着身边幼童的发髻对刘霜道:“此乃董侯协儿,霜儿常有礼物备于协儿,不知是否还记得协儿的模样?”

刘霜道:“一别三年,虽在千里之外,霜儿常常记起协弟小时模样。不想协弟目今已长大,落得如此可人。”

董太后俯身对刘协道:“你面前便是你的皇姊霜儿,过去叫姐姐。”

刘协站起身来,慢慢走下玉阶,来到刘霜面前偏着头道:“你就是常常托人送礼物给我的霜姐姐吗?”

刘霜忍住涌出的泪水笑道:“我就是。协弟可好?”

刘协拉着刘霜的手道:“霜姐姐别哭,和皇祖母在一起,我很好。皇祖母常常念叨你,说不知霜姐姐在龙舒是否安康呢。霜姐姐,龙舒在什么地方?”

刘霜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等协弟再大些便可以去玩儿。”

刘宏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个孩子,听着对答。他似是随口问苏佩道:“苏将军西征是否已经准备停当?”

苏佩忙起身跪拜道:“苏佩已准备停当,只等皇甫将军一声令下便可开拔。”

董太后似有不悦之色:“皇帝,此处便不要讨论军国大事了吧。哀家宣霜公主和苏将军来乃是为叙亲情,而不是为国事,皇帝不是也答应为叙亲情而来嘛。”

刘宏赔笑道:“母后所言甚是。只是皇儿心忧西边军事,忍不住随口询问,皇儿这便不再询问了。”他说着,另外让包括张让等侍者都下去,省得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董太后面前不复是说一不二的帝王。

此时刘协走至苏佩面前看着苏佩道:“你便是霜姐姐的未婚夫婿苏佩苏将军?”

苏佩忙跪下道:“苏佩拜见侯爷。”

刘协道:“苏将军请起。”

苏佩对刘协的表现暗暗称奇,因为一个普通的四岁多的孩子能有如此风度实在是让人称奇。

刘宏似乎看到了这点,笑问苏佩道:“苏将军是否觉得协儿早慧?”

苏佩道:“侯爷聪颖肖似圣上,乃社稷之福。”

刘宏一阵欢喜,旋即又有些忧色。苏佩知道他心中忌讳的是什么,但是假作不知,继续转头和刘协说话:“听说董侯聪慧且礼佛甚恭,不知董侯能诵何经文?”

刘协道:“得支谶大师指点,平日但诵《般若道行经》而已,苏将军于般若波罗蜜可有了悟?”

苏佩笑道:“苏佩于佛或菩萨实无缘的,故不能领悟佛家经文奥义。”

董太后在一旁道:“白马寺主持僧人那个叫支娄迦谶的大师说我们协儿是佛家世界中什么无忧王转世,因此深具智慧。”

苏佩暗暗心惊于支娄迦谶等人对获得王权支持的险恶用心,连阿育王都搬了出来应时。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办法让刘协识得佛家的若干奥义经文,不过有支娄迦谶主持其事,苏佩也不觉得奇怪。不过这种事情刘宏到底会如何反应,苏佩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并不接话茬,等着刘宏回应。

刘宏道:“母后休要听那些胡僧乱语。他们见协儿聪慧便欲和他们的传说联系起来以方便他们传道罢了。”

苏佩从此言得知刘宏和所有帝王一样,实际上都忌讳超常,即便是这个超常的家伙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虽然身负众多异端的名头,不过所幸韬光养晦还算有术。

董太后道:“协儿虽然只有五岁,然行事颇有成*人风度。恐怕这之前也只有怀瑾有之。”

苏佩忙道:“苏佩实不及董侯,苏佩痴长数岁而已。”

刘宏倒没有管苏佩这边,而是去考较刘协对《论语》等是否有涉猎。刘协似乎对《论语》默然于心,对答甚有法度,刘宏于是很是高兴。

刘宏道:“协儿须谨记:孔子乃百世圣师,他的教诲乃汉家王朝根基所在,别贪图那些奥义经文。治国之道,虚简易可行才好。”

苏佩腹诽道:不知刘宏所言简易可行是否是指用钱买官。这话苏佩当然只能在自己的肚子里嘀咕罢了。

刘霜见到刘协很是亲热,不过她谨守着宫廷的礼仪,看起来董太后、刘宏等人反而最是不遵守宫廷礼仪的了,他们真的就当作是一场家庭内的聚会般。

刘宏看看刘协,对苏佩道:“国婿看协儿如何?”

苏佩笑道:“董侯皇室贵胄,口含天宪,自然很好。”

刘宏叹了口气道:“可惜不是长子。”

苏佩没有敢接茬,董太后道:“长幼虽有序,然我天家,应择贤而立后。何况何后天性善妒,其子也木讷不可雕琢,如何能承接大宝?”

苏佩见刘霜听董太后如此说,眼中透射出炽热的神情。苏佩知道她愤恨何后,但想不到如此根深蒂固。眼见刘宏和董太后谈到了机密的事情,于是苏佩便欲远离是非之地。苏佩起身拜倒:“苏佩还有要务在身,若太后与圣上无其它事情,苏佩便请告辞。”

刘宏略显苍白的脸上竟然透射出几分病态的红润:“母后,你看咱天家这个国婿,逢到紧要处便不为寡人分忧。本次西征,皇儿本欲让国婿亲自出马,不想他竟然推辞,最后只好让皇甫嵩弹压各方。这次稍微议及立太子,他便匆忙要告辞,可惜母后对其眷顾优待了!”

苏佩想不到刘宏竟然这么爆发出来,俯身未敢立刻申辩。此时刘霜在苏佩身边跪下来:“父皇息怒,国婿本便要准备西征事宜,况天家之事,其身处其中并不妥当,故告辞避嫌,还请父皇恩准。”

董太后还没有说话,刘宏稍微嘶哑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国婿繁忙吗?繁忙着去白马寺,去参加袁家的家宴?霜儿少点回护他,让他自己说!”

苏佩听刘宏如此说话,心下稍定。一方面,刘宏并没有说出苏佩府中事情,说得都是府外大庭广众之下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只要让他说话就好,怕的是刘宏根本不让他自己辩解。

苏佩此时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然后抬起头来道:“太后、圣上在上,请听苏佩一一道来。”他借此机会看看盛怒中的刘宏,只见他狠狠地盯着自己。苏佩知道此时如果避开他的眼光反倒好像自己有亏心事一般。因此直接大胆地对上其眼光道:“圣上并非不知苏佩抛弃头绪纷杂的龙舒诸事迁居到洛阳的原由吧?”

刘宏道:“此事寡人已经揭过了,国婿还有何话要说?”

苏佩道:“苏佩感激太后和圣上对苏佩的青睐,并以女妻苏某。不过无论如何,苏佩的恩眷也比不得太后和圣上身边近侍。有一人偶言苏佩叛逆,圣上、太后不信。此人常言苏佩叛逆,又或数人均言苏佩叛逆,圣上、太后安能无动于衷,保不定就信了。苏佩思量再三,不如携公主离开封地在圣上眼前为妥。不想圣上竟然又要苏佩出征关西。此事责任重大,苏佩收留闲散名士之疑尚未详言于圣上,苏佩安敢再接如此重任?说实话,因连年征战的缘故再加之瘟疫感染,此次西征军队,差不多为举国三分其一。倘圣上震怒,其罪不容诛。此乃苏佩避嫌之想,若圣上非要臣承担西征之事,除非圣上对臣有专宠专信,否则臣绝不敢担当此重任。”

董太后听明白了其中的曲折原由唤起刘霜道:“此事哀家也有所闻,是哀家保我家霜儿及国婿不会有大逆不道之举的。不过国婿所言也有理,国婿以医官监军也算允当。不过今日议此事虽是即兴之议,此关乎国运,国婿应当有所谏议才是,不可如此妇人态。”

苏佩叩首道:“皇储之事非是小事,不可即兴而议,此其一也;皇上春秋鼎盛,不可在此时骤议序代之事,此其二也;苏佩人微言轻,此事须寻老成谋国之士计议而非苏佩,此其三也。以此三者,故苏佩不敢得闻。”

董太后被苏佩这么一顶,长着脸拉着满脸好奇的刘协站在一旁听刘宏如何处置。

刘宏叹了口气问道:“许褚何人?”

苏佩身体一震道:“乃强力退黄巾之猛士,如今屈居苏佩府中任侍卫而已。”

刘宏道:“我听说公卿子弟中袁绍举行宴会,三公、大将军俱在,歌舞升平罢,临别三公和大将军均有歌姬见赠,此事国婿可知?”

苏佩道:“圣上英明,苏佩虽参加盛会,然话不投机。并不知晓袁绍赠三公与大将军歌姬之事。”

刘宏颔首道:“听说国婿在宴会上备受责难,你没有得到赠送歌姬也属情理中。”

见苏佩俯首不言,刘宏道:“如今豪族林立,公卿世族富比王侯。国婿不同流合污,寡人甚喜。况国婿与公主有婚约在身,虽然寡人允许国婿纳妾藏娇,但若再接受豪族歌姬,多少会让寡人不快。国婿手下强将林立,且处处以皇族荣辱为念,为国之柱梁,此乃今日之谋能让国婿得闻之由,国婿得不勉哉?”

苏佩叩首道:“蒙圣上见爱,苏佩感激涕零,何能不粉身碎骨为汉室?”

刘宏道:“国婿之言也有道理,立储之事寡人与母后虽有立协儿之意,然此事终究要与三公庭议方可,今日作罢。国婿请起,西部还得国婿多为照应才是。朕便不再另行召见,今日密赐尔专断之权,遇事可便宜处置。”说着,他从怀中取出印信交付与苏佩。

苏佩忙谢过。他接着跪奏道:“苏佩拟带公主同赴前线,不知圣上和太后有何意见?”

刘霜听苏佩要带她,一时喜上眉梢。董太后在一旁看到于是道:“此时皇上定夺即可。”

刘宏皱眉想想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国婿想好了吗?”

苏佩道:“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公主无事!”

刘宏道:“公主生于帝王之家,逢此乱局,出去随军观敌亦无不可。不过以公主千金之躯,国婿需慎重照应才是。否则我君臣之义,翁婿之情均难保。不过既然国婿府上有让满座皆惊的许褚,想必能照料安全。”

苏佩应道:“是,苏佩必会照顾公主安然无恙!”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