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伐董篇第十五章入主冀州
作者:64513514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19

袁绍在韩猛的护卫下走进了内室。审配、荀谌、耿苞等亲信急忙迎接。袁绍大步走到了床前,看了看躺在床上的那名自己替身亲兵,随即问房中众人:“如何?”

荀谌回道:“请主公放心,那些大夫全部都是我的久识,而且在刚刚出府的时候我已经让韩猛将军带人将那些大夫全部处理掉了,绝对不会出现半点的纰漏。”袁绍凝声道:“友若(荀谌字)麻烦了,带一些钱等下去那几个大夫的家,将他们的家人都好好的安顿好吧。”荀谌拜倒,涕道:“友若带他们的家属终生感谢主公~!”袁绍急忙上前扶起荀谌。

随即,转头到审配道:“正南,你带韩猛,蒋奇去随便打两战,就通知元图让元图退兵,而后再开始实施计划。”审配、韩猛、蒋奇三人朗身应“喏~!”

等韩猛、蒋奇、荀谌三人退出了房间之后,袁绍面色一沉,冷声对耿苞道:“松越(耿苞字),将他带出去处理掉。”耿苞冷冷的回道:“某遵命~!”走出房间对外面一声招呼,几名袁绍心腹兵士走进了房间,对袁绍站立在那一点都没感觉到奇怪,抱拳施礼问道:“主公有何吩咐?”耿苞上问命令道:“将袁三拖起来,别给人看到,随我来。”几名心腹兵士应了一声,动作利落的掀开了被子,将里面的人给抬了起来,抬出了房间。袁绍将房门关上,随即躺在了床上,并顺手盖上了被子。

韩馥此时也是心乱如麻,这个关纯,耿武,李历这三个饭桶干什么都不知道,竟然这样莫名其妙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行刺袁绍,要是消息传到袁愧、袁逢二人的耳朵里,那自己的官职还保的住的呀,而且现在都还不清楚袁绍的情况,只是从刚刚的那几名大夫的口中得知还没渡过危险期,那到底是什么概念呀,真是急死人了。就在此时,一探马匆忙的跑了进来,对韩馥道:“大人,渤海军在城外五十里处迎战黑山叛贼,三战三胜,直接将黑山贼重新赶回了并州,并且三战斩叛贼一万多首级,俘虏三万多人,现在渤海军正押着这些俘虏往回赶。”

太好了,终于将那些黑山贼等给退了,看来本初贤侄果然有些治军的本事,这个消息也算是今日听到的一个好点的消息吧。韩馥嘴角升起了苦笑。

徐州。刺史府。

徐州牧陶谦、徐州刺史陶应,平阳公主刘涛、安阳公主刘佳、以及赵括、程昱、典韦等人安静的听着蔡邕宣读完圣旨。陶谦恭敬的接过了圣旨,朗声的对蔡邕道:“伯喈兄,难道来一次我徐州,一定要在我徐州好好的玩上几天,来来来,我在后府已经备下了酒宴了,等下一定要好好的喝上几杯。”蔡邕苦笑一下,暗道:恭祖兄啊,真是对不起呀!这次的这道圣旨是催命符,可惜了陶应这根好苗子,怎么就写出这么大逆不道的文章来,而且竟然敢知情不报呀。

酒宴散后,陶应刚刚要走进平阳公主刘涛的房间,跟她好好的温存一番的时候,张壹急匆匆的跑到了陶应的身边。陶应看着面色沉重的张壹并知道张壹有重要的事情要说,随即并哄了刘涛一下,并带着张壹来到了书房。

“明华(张壹字),何事让你如此的紧张?”陶应不解的问。

张壹喃喃而道:“主公,根据皇宫里面的暗影传回的情报,此次当今皇上是借让公主回京叙旧为名,实为要捉拿主公,治主公一个谋反之罪,所以此次主公必然不可上京。”

陶应被张壹的消息一惊,凝声问道:“谋反之罪,此罪从何而来?”

张壹道:“御史大夫赵歧不知从何处得到一封上次主公拒绝王芬一同造反的信件,刘宏看了里面的内容,也感觉到主公实在有大为敬的行为,而且大将军何进还告主公一个知情不报之罪,主公此次去,必定性命难保。”

陶应见事情大条了,急忙对张壹道:“召集在徐州的众将士来书房商议。”

不一会,典韦、张飞、赵氏三兄弟,庞德、庞柔,马素,马凯、蒋义渠、张南、张辽、高顺、文丑、颜良、夏侯兰、王越、张成、韩当、简雍、简成、方客、程昱、郭嘉、郭图、张任、周仓、韩忠、陈纪(陈群之父)、钟瑶、魏延、陈谌(陈群叔父)、李通、许靖、辛杰、石晃、陈矫、戴乾、徐宣、张紘、蒋钦、潘璋、徐盛、吾桀等众文武齐聚一堂。其余像赵远、赵方等人都驻守各方,未能到来。而像藏霸、麴义、曹豹、陈硅、孙乾等文武则是全部是其父亲陶谦带起的人。

陶应看着自己的满堂的三国豪杰,心里甚是欣喜,想自己来到东汉末年,如今已经经历了十六年的岁月,自己也机缘巧合的成为了天下第一大教扶天教的少主,肩负着拯救苍生的任务,跟随古代的父亲征战北方灭张纯,破乌丸,而后又在洛阳收买了十常侍,带兵剿灭自己扶天教平生最大的敌人组织太平天教,而各方豪杰也纷纷的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了他的手下。可是如今却让自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应该算是陶应人生中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情,可以说陶应要是有一步走错,并会万劫不复。

陶应也明白要是现在就起兵割据一方,不遵朝廷号令绝对是不明智的,虽然现在汉朝廷已经千疮百孔,但是朝廷在民间和个世族中的影响力绝对是深的。反抗朝廷自己绝对会落的像太平天教一样败亡的下场。

陶应表情凝重,环视众人道:“诸位,今日召集诸位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跟诸位商量,”顿了顿,看看众人都安静的等着下文:“大家应该知道一个月前的冀州牧王芬的造反事件吧,其实那厮在一个多月前也曾写信与我,约我一同起义,共推合肥侯为帝,但是被我拒绝了,不想整件事情全部都是一人设计的陷阱,而王芬就是这个陷阱里面的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而我也由此被坑了进去。”陶应话音一落,厅中所有人全部躁动。典韦那个楞头青直接跳将出来,怒吼道:“是哪个贼子敢陷害主公你,看俺老典去卸了他的狗头来见主公。”

陶应苦笑了一下,“子明(典韦字)稍安勿躁~!”

张紘出声道:“主公,是不是这件事情演变的比较严重起来。”

陶应点了点:“不错,如今居心叵测的人将当初某拒绝王芬的书信递交到了圣上的手中,陛下传圣旨而来,让某带着两位公主回京,我想此次回去必定大事难料。”

张飞怒吼道:“主公和老主公为这个破朝廷出生入死,灭了张纯的那个伪天朝,击退了乌丸的十数万乌丸军,又替朝廷平定了三处的黄巾骚乱,那个狗屁皇帝莫非敢动主公动粗,那我们还不如反了这个狗屁朝廷。”典韦、文丑这两个楞头青老元老立马出声赞同道:“对,翼德说的没错,这个破朝廷我们反他娘的算了。”

典韦,文丑二人话音刚落,身为军师的程昱怒叱道:“你们这三个逆徒,竟然敢骚动主公造反,真是大逆不道,要不是看在你们三人是我徐州军的老元老,多立战功,今日必定斩了你们三人的狗头,如今还不给我速速退下。”

三人被程昱的一骂顿时没了声音,平时自己的这位主公都还怕他的老师,自己可更加不敢得罪,都囔了几句,悻悻的退了下去。

张壹环视了众人随即道:“根据暗影的情报传回,此次说动王芬造反的人乃是冀州的一名术士名叫襄揩,不过到王芬事情败漏的时候襄揩此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了,而前几日留守陈留监视张邈的暗影却传回了情报发现襄揩在太守府出现过。”

郭图接口道:“难怪王芬的事件会如此快的并败漏了,我想此必是张邈的告密,而襄揩当初说服王芬造反也主要是为了针对主公而展开的,无论主公会同意王芬此人的清君侧与否,主公都会被拖下这趟浑水中滚上一滚。”

陶应不想张邈这个原太平天教兖州区的总管手中势力会如此的强大,而且更加想不到的是此人为了替其弟弟张超报仇,当真是无所不用其及。连这种这么歹毒的办法都想了出来,但是更加可怕的是张邈手下的能人竟然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性格。陶应此时是愁上眉头。

程昱道:“主公大可不用紧张,主公大可放心,仲德这已经有了一个锦囊妙计可帮助主公在京城时候脱困,主公大可和两位公主回京城而去。”

陶应大喜过望,急忙的接过了锦囊,快速的塞进了衣服。随即朗声道:“各位都散了,都散了吧。”

陶应大喜的走进了安阳公主刘佳的房间,毕竟陶应是非常相信程昱的能力的。

陶应现在可以倾诉自己心声的其中就有这位跟自己来自同一时代,同一地方的安阳公主宋佳。

如今的宋佳也有十岁,也成长了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陶应每次看了都是勃然心动,都很想把她给吃了,但是看在宋佳这么小的年龄份上,每次又都忍了下来。

陶应嬉戏笑道:“佳佳,你也快点的收拾收拾一下东西,跟我好好的去请请你的古代父亲呀。”宋佳面色沉重道:“学长,你老实跟我讲吧,这次汉灵帝为什么无缘无故会召我们两姐妹和你一起回京去。”陶应暗叹了一口气,就知道骗了不了这个小魔女的,陶应苦笑的说出所有事情,从王芬造反,到御史大夫赵歧上书弹劾自己,刘宏大怒,但威于陶应的军事实力,而以探京为名,将陶应召到京城来后,马上的交到廷尉处彻查此事。不过等陶应真的被带进廷尉的时候,那代表陶应已经向鬼门关狂奔而去了,汉朝的廷尉就跟明朝时候的东西二厂一样,进去的人,没被安上几个罪名是绝对不能被放出来的。还有张壹暗影传回的情报,到程昱的锦囊妙计。

宋佳安静的听完陶应讲完所有的事情,随即深皱眉头在那边思索着。陶应也不打扰,就这么安静的坐在那看着宋佳。陶应知道宋佳肯定在思考着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宋佳良久才吐出一句话:“学长,你难道没感觉到这件事情其中有个环节出现了一点毛病吗?”

陶应问道:“哪里?”

宋佳答道:“就是陈留太守张邈,你试想一下,凭他在陈留的势力,怎么可能会没有发现我们在他周围布下的眼线那。”

对哦,张邈在陈留经营了这么多年,要是他真的留个心眼起来,他是绝对不难发现暗影的行踪的,如果说张邈不细心,但是凭着张邈手下的那个为其出谋化策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发现不了这点东西的,那唯一一点可以说明的就是张邈在这里也设了一个圈套,但是他为什么要设这个圈套那,把自己拖进这趟浑水里到底有什么目的。

宋佳,陶应二人突然对视了一眼,都突然像明白了什么。陶应高兴的抱起了宋佳,在她的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高兴道:“太谢谢你了佳佳,我现在就去找老师来重新商议这些这件事情,看来这件事情也变的有趣起来咯。”

自从袁绍被行刺之后,袁绍远在京城的亲生父亲司空袁逢(袁绍乃是袁逢的小妾所生,为庶出,只因为袁逢的二哥袁成无子嗣,袁逢并将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也大为震惊,立马上书给刘宏。刘宏对袁绍此人也甚是喜欢,听到袁绍为了帮韩馥退敌,带兵来邺城之时,而冀州刺史韩馥手下不服,疑袁绍此来有阴谋,并密谋在邺城街头行刺袁绍。幸得袁绍手下众将勇猛,终于击毙刺客,但是袁绍却身受重伤,刘宏也为之震惊,立马下令命令冀州刺史韩馥彻查此事。

一时之间,邺城鸡飞狗跳。整个邺城都乱了起来。而就此时巧不巧的在邺城大街小巷流传着原来关纯、耿武等人行刺袁渤海是受了韩馥指示的谣言。一时之间韩馥成了众矢之向。巨大的压力压的韩馥也透不过气。而袁绍此时在床上下达着各种密令,邺城中无数忠韩馥的人皆被袁绍的手下以耿武同党的名义被全部抓了起来全部给斩了。

但是韩馥也是遵从其当初的约定,虽然现在袁绍还躺于床上昏迷不醒,但是承诺一定要履行。韩馥派人持文书上表朝廷,刘宏在袁逢等人的说服下也同意,立马大笔一挥,封袁绍为冀州刺史领镶义将军。手下一众文武将领皆升一级。韩馥则被升为了代理冀州牧。

而巧合的就是在天使派到邺城的时候,袁绍竟然醒来了,并且正式了接收了文书,随即走马上任,提拔了无数的亲信到各郡、各军的重要位置之上。又放出被韩馥关押着沮授,封沮授为冀州从事辅佐自己管理冀州。原韩馥手下将领张颌、高览二人也正式为袁绍所重用,张颌被升为建武中郎将,智银军团团长,高览为平寇校尉,智银军团副团长。随即发出征贤榜文,崔炎、何颙、季雍、尹楷、陈容、董昭、张顗、田节等人纷纷来投。而黑山军一支在其头领于毒、白绕等人的领导下,率其部下十万之众来投袁绍,袁绍一时名声大躁,天下豪杰纷纷来投袁绍。袁绍从此以冀州为本开始,安心治理着冀州,等候的乱世来临。

</div>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