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伐董篇第二十五章曹操发诏
作者:64513514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71

曹操跑到了谯县,驰抵陈留,见了他父亲曹嵩,曹操把朝廷危急之势告诉了父亲。曹嵩素知儿子有领袖群雄、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心中又惊又感欣慰,他忙问曹操道:“阿瞒。今你被朝廷通缉,天下难以容身,你有何打算?”

曹操道:“目下唯有破釜沉舟,挺身一战也。请父亲献出家财,召募义兵,以图壮举。”

曹嵩道:“我的资产不多,恐怕难成大事,但我有一友,乃此地孝廉,姓卫名弘,此人家财百万,且仗义疏财,若得他相助,大事成矣。”

曹操大喜,于是摆下酒宴,邀请卫弘赴会。席间,曹操向卫弘道:“如今汉室将倾,天下危在旦夕矣。董卓欺君害民,天下切齿,只需有一人振臂而呼,讨伐国贼必成燎原之势也。

曹操欲作此振臂人,可惜力量微弱,未足成事,卫公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卫弘一听,竟不假思索,便刚立刻道:“董卓之祸,我早有所闻,若能为国除此恶贼,卫某万死不辞。”曹操不由大喜。

很快,曹操便向天下发了一檄文,以曹家世袭的都亭候身分,加上曹操自己的“典军校尉”朝廷职位,力陈董卓祸国殃民,号召天下英雄义士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又在卫弘庄中竖起忠义大旗,向四乡各县召募义兵。短短数月之间,投奔者已不下数百。在谯县的曹家、夏侯二氏的宗族,宾客,部曲也纷纷来投,又有阳平卫国人乐进子文谦带着本族宗族五百余人来投,山阳巨鹿人李乾字刚正携其子李整与侄子李典带兵一千来投曹操,曹操大喜,马上给这几人以帐前吏。,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百姓闻知曹操起兵是为讨伐董卓,无数的百姓将家中的存粮送来军中,不计其数。

曹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道:“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曹操发出檄文以后,各镇的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而行动最为迅速的乃冀州刺史袁绍领兵五万前来陈留与曹操会盟。而后大军开往酸枣途径中牟时,县令杨原、县主薄任峻,中牟望族张奋率宾客、部曲一千余人又来投靠曹操,曹操的势力又增大一分。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袁绍。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何蜜。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宛城太守张咨。第十二镇,徐州牧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并州豪门,九原太守吕尚。第十八镇,平原太守刘备。

且说陶应收到了曹操的檄文后,召集诸将商议。如今的徐州早已经不再是一年多前的徐州了,经过了枣诋的屯田改造后,徐州在今年的收入顿时大增,各州各府的粮食仓库不仅全部满出仓来,还被陶应通过靡氏商会和扶天教这两大商会组织卖出了无数,为其又积累了无数的财宝。而扶天教中的神医张仲景,前长沙太守也常驻徐州,开设医馆,招收弟子,而张仲景所带来的弟子也全部被编入了军中,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军医。

而且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的徐州早不就是徐州黄巾军爆发时的那么的残破,反而如今的经济比光武大帝时候还要繁华,这个优点也吸引了无数的流民大量的涌入了徐州,陶应对此也来着不拒,大力的鼓励多生子嗣,而且还开展生一子奖白银二十两,也大力的催生了徐州的人口,陶应又安排手下善于管理内政的张紘将那些流民安排好,张紘此人也不负陶应之所望。每家每户调拨安家所需的口粮,又按人头分配土地,虽然说陶应如今只有寥寥的一州之地,但是安置百来万的居民仍然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陶应又大力的鼓励工商业,提高商人的地位,为商人提供了无数优惠的事情,减少税收等等措施,江南的茶叶、丝绸在漠北等地从来是最受欢迎的东西,用这些东西又换来了大量的马匹和皮毛,牲口、西域等地的地毯等等物品,而且徐州本来历来就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是青、扬、兖、豫四州的交际地,马上使的徐州变成了商业中心之地,使的各地的诸侯都眼红不已。

陶谦自从到了徐州之后,绝对上是当个甩手州牧,无论什么事情全部都交给了陶应来处理,陶应也乐的如此。

陶应扬了扬手中曹操送来的檄文,望了程昱一眼,看到程昱眼里满是喜色,陶应朗声而道:“徐州的儿郎们,董卓此乱臣贼子惑我国民,诛我国君,实乃罪无可赦,今有典军校尉发檄到此,本侯决定出兵响应,众将听令~!”厅中数十名将领朗声应道:“喏~!”

“本侯决定出动两万丹阳精兵,五千黑甲精骑出兵前往陈留与伐董大军汇合,大将曹豹、麴义留守徐州继续为徐州军校培养新的军官,赵天、赵云、赵清、韩当、庞德、魏延、张飞、典韦、徐盛、文丑、颜良、程昱、郭嘉、郭图、方客随军出发前往陈留。”

“末将等听令~!”

十九路诸侯豪杰,分东、南、西、北四路,向洛阳都城方向进发,并在酸枣、荥阳等地安下营寨来,十九路诸侯共计有四十万大军,分布了近四百里的地方,路大军的首脑,均前来曹操的大营相会。曹操下令宰牛杀猪,盛宴款待各路诸侯,趁机商议进军讨伐董卓之策。

河内太守王匡首先进言道:“我等既以匡扶汉室为大义,彼此同心,何不推立盟主,以定约束机制,再行进兵讨贼呢?”

众诸侯一听,皆同声附和,但谁当盟主,各路诸侯却各有心计,谁也不愿抢先表态。

曹操心中转念,便决然的进言道:“依曹操之见,袁绍乃四世公之后,兵强马壮,乃各路诸侯之首,理当出任盟主,以领袖群雄也。”

袁绍一听曹操提议,心中不由暗喜,但口中却连声道:“袁绍不敢当!不敢当。”

各路诸侯均知袁绍统带五万大军前来,加上他胞弟袁术的二万大军,兵力强大,就算心有不甘,亦不敢公开反对,自招祸端,于是均异口齐声道:“盟主之位,果然非袁绍公莫属。”

袁绍这才按剑而起,慨然道:“既蒙天下各路英雄错爱,袁绍便勉为其难,暂摄盟主之位吧。”

第二天,袁绍下令筑高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正中竖起一面金斧帅旗,帅旗下面是一张大师椅,案前摆列兵符将樱各路诸侯请袁绍上台会盟。

于是袁绍整衣佩剑,慨然登台,率领众诸侯焚香拜告天地,宣读盟会之文。

盟文道:汉室不幸,朝政失主,贼臣董卓,趁机作乱,祸加天子,残虐百姓。我们担忧社稷沦亡,因此纠集义兵,共赴国难。凡会盟者,齐心合力,以尽臣责,决无异志。有违此盟,当即命丧,绝子绝孙。皇天后土,祖宗英灵,共鉴我们心迹。

读罢盟文,袁绍即率领群雄,滴血于酒,各人饮血酒作誓。此时众诸侯慷慨激昂,热泪盈眶,十分振奋。

饮血酒誓盟已毕,众诸侯依同心合力扶持盟主之意,扶袁绍下坛,竖上帅旗帅帐,端然而坐。下面各排两行酒宴,众诸侯依本身朝廷所封的原官职爵位排列而坐。酒宴开始,众诸侯轮番痛饮。

酒宴后,便是盟主行令的时间,曹操进言道:“今日既然已推立盟主,应听从盟主差遣,共同匡扶国家,切勿以力量强弱而推搪抗令。”

袁绍于是以盟主的身分发话道:“袁绍既蒙各位推为盟主,虽然力有不逮,但亦决尽力而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国有刑律,军有军规,务须遵守,均勿违逆。”

众诸侯均齐声道:“我等诸候盟主军令。”

袁绍也再不客气,肃然的下令道:“我弟袁术,素有后军调度之才,当总管三军粮草,保障各军供给,不得遗缺。”

袁术站起,道:“未将袁木听令。”

袁绍又道:“现需一先锋将领,先行直闯洛阳汜水关,向董卓挑战,其余各军紧守阵地险要,以作接应。”

袁绍话音刚落,长沙太守孙坚便一跃而起,请缨道:“未将孙坚,愿为先锋前部,誓破董贼。”

袁绍微笑道:“孙将军勇猛刚烈,正合先锋重任,今便令你为盟军先锋,直扑汜水关,向董卓军挑战,以振我军威。”

孙坚道:“未将领令。”

第二天一早,孙坚即率领本部兵马一万五千人,向洛阳汜水关杀奔而去。

在旁的刘备眼中寒光一闪而过,看来这个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又散失了。

PS:真正的大战马上要展开了,大家多多支持作者咯~!大家的支持才是作者创作的动力,多多的收藏和投票吧~!喜欢这本书的人加群号24532789

</div>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