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凤体大恙心中愁
作者:白樱花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42

自从做了永琰的才人后,每天的事情就是呆在永琰的书房中,帮他整理书稿,案卷,笔墨等永琰书房很大,足足有几丈见方,满满十几排的书,书目繁多,自不必说

永琰一般早上三更起床,就去上书房中听讲他的老师朱硅,学富五车,为人正直,虚怀忠正,教导颇得其法,永琰对他极是尊崇他给永琰提了五箴: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永琰将这五箴书好,又用金边木框表了起来,现在就挂在书房中央虽早已烂熟于胸,但永琰每天都要对着这五箴看上几遍,神思半日

我问他,“不就是十个字吗,你干嘛每天都要看啊?”

他笑着说,“恩师之言,涵盖古今,包藏大千,每每看时,所感却每每不同犹如醍醐灌顶,渐次开悟,实在妙极”

于是,我也跟他站在一起,细看起来不过我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的字,还是那个字,感,还是那种感

做了才人之后,我才深切的体会到,阿哥不是好当的永琰除了要早起之外,一天的日程也排得满满的早上听讲,下午练骑射,晚上伏案读书,不到亥时是不会睡的

倒是我这个才人,每天起得比他晚,睡得比他早他不在的时候,我就翻看一下书房中的书我现在对医药,兵法之类的书特感兴趣,所以专挑这类书看有时,我也会帮他整理一下文案,偶然翻一下他看过的书

永琰有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写书评,讲出他自己的见解有时我觉得他写的跟我想的不同,便也会在他的书评下,写上自己的看法待他回来的时候,免不了要跟我争论几句

日子在平静中度过,但有时我也很害怕,因为我发觉,只要一天没看到永琰,我就会很想他想他那抹从容的淡笑,想他那双清澈的眼眸,想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想他,想他,就是没来由的想他而且一想起他来,心口就会有一股暖流,嘴上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很害怕,我怕自己已经爱上了他所以孤寒,你快点回来吧,你再不回来的话,我真的要嫁给别人了!

不知不觉又到了十月十五,今天永琰特意早早的回来陪我

“清清,今晚你不用回去了,就在我这边休息吧!”永琰看着书,头也不抬的说

我闻言身子一僵“为什么?”

永琰一脸好笑地看着我站起身走到我跟前双手扶着我地肩头“清清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只是想抱着你睡而已没有别地意思你忘了上次血咒地时候我也是这样抱着你睡地呀”

想起上次地情形我又不禁脸红起来不过上次地地确睡得很安稳身子也不觉得热一觉睡到大天亮地确是个奇迹

“不用了我待会回去泡一会儿冰水就没事了”我不敢去看他地眼睛只是语气坚决地回答

他见我这样很是生气地扳过我地肩膀靠像他地胸口他比我足足高出一个半头我在他怀中显得很是无措

“清清你不要老是拒人以千里之外嘛我是真心地你就不能给我一次机会不管你心里有没有别人给我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不要老是拒绝我好吗?这样我会心痛地”他声音暖暖地却透着一份祈求让人很不忍心拒绝

我低着头,想了好久,才缓缓说了一句,“永琰,给我点时间,好吗?”说完这句话,我也不知为何,居然心痛起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双手抚上我的脸颊,轻轻地替我拭去眼角的泪珠,“清清,别哭,我等你!”声音柔和而平静,满是安慰

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俊逸非凡的脸,此刻正温暖地笑着,眼神中满是理解和安慰

看着这张脸,我笑了起来,“谢谢你,永琰!”

“傻瓜,以后不要再哭了等你什么时候想好了,再告诉我吧我以后不会再勉强你,做任何你不愿意做的事了”他一边替我擦着泪,一边柔声地说

“嗯!”我朝他笑着点了下头,继续说,“永琰,我今天留在你这里,帮我去准备一下冰水吧,我想早点睡了”

他一听这话,替我拭泪的手一滞,呆呆地看了我半响,才笑了起来,“真的啊?清清,你可想好啦!”语气中多了一分惊喜

“当然!你又不会把我怎么样,我又可以睡个安稳觉,何乐而不为呢!”我笑得很是简单

“好!我这就叫人给你准备冰水”永琰笑着往外走

这晚,永琰抱着我,我依旧靠在他胸口一宿无梦,睡得很踏实

这几天,紫禁宫中传来消息,说是太后病了请了很多太医诊治,居然诊不出个所以然来永琰每天都去太后处请安,一呆就是一整天

皇上更是着急地贴了皇榜,广诏天下:今圣母皇太后圣体违和,若有能人医治得愈,为官者品晋三级,为民者赏食三万石世代永受皇恩庇护即便如此,却仍是无一人敢揭榜

这天永琰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极差我连忙上前问他,“今日太后病情如何?”

永琰摇了摇头,无力的坐在金椅上,老半天不说话

我去给他倒了杯茶,捧到他手里,“你先喝口水吧别着急,太后吉人天相,自有上天庇佑,定会安然痊愈”

他喝了口茶,好久才吐出一口气来,“宫中的太医都说会尽力,可查到现在还没查出病因皇阿玛也是每天过来询问,皇榜贴出去至今,已足足半个月,却无人敢接”永琰轻声地说着这些,语气中却满是伤感

听到这,我突然跃跃欲试起来,毕竟我看了这么多年的医书,加上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或许真能查出什么病因来于是兴奋抓着永琰的胳膊说,“永琰,不如让我去试试?”

“你?”永琰很是不信地看着我,“你会看病?”

“呃,也不算会看病,只是略懂一点医治之法现在既然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不如让我去试试或许”我笑看着他的反应

他一把抓住我,“好,那我们现在就过去”说着就把我往外拉

我见他这么着急,想是太后的病肯定甚为严重,心下不禁打起鼓来但总归还是被他拖着,出了宫

这一路过来,我问了永琰一连串问题,都是关于太后病症的永琰说,太后腹部肿胀,四肢冰冷太医们昨天才确诊是中毒,但究竟是何毒,又分辨不出来现在御膳房中的一干人等,早已交由大理寺主审,但至今也没查出什么线索来从永琰的描述中,我略微感觉,太后这病不是单单中毒这么简单

半个时辰后,马车已经进了神武门按宫中规矩,我们应该下马前行但永琰心中焦急,便没有喊停,一路向内宫行去守卫见是十五阿哥的车骑,也没敢阻拦,直接放行

到得顺贞门外,我们才下了车永琰拉着我,一路小跑到了慈宁宫

进殿后,才发现这边人真多,太医们在廊下小声议论,苏拉们在院内忙进忙出永琰带着我推门进去,只见里面的金床旁,站满了人

“儿臣叩见皇阿玛,皇阿玛吉祥!”永琰先给立在床头的皇上请安,接着又给一旁的令妃娘娘,宜妃娘娘请安

我也连忙跪下身去,一一跟着他请了安几人看到我时,俱是眼前一亮,继而又转过头去,看向床上已经昏睡过去的太后

“皇阿玛,曼清说她略懂医术,您看能不能让她给皇奶奶把把脉?”永琰起身后,一眼焦急地看向皇上

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这万人之上的天子,只见他面目清俊,神仪非常一抹浓密的胡须,显出几分威严来双目深邃,精芒其中,使人见之不敢直视我亦惶恐地低着头,不敢看他

“彻穆衮曼清?是吗?”皇上的先前清越的声音,现在听来有几分沙哑,看来定是劳累过度所致

“回禀皇上,是奴婢!奴婢看过几本医术,今日斗胆,想给太后娘娘把把脉若是到时,奴婢才浅,不能医治,望讫皇上恕罪!”我福下身去回答

“曼清,你过来吧无论结果怎样,朕都不会怪你,你只需尽力施为便可”皇上声音和缓,甚是平静

“谢皇上开恩,奴婢这就上前为太后娘娘把脉”说着我低着头走上前去,跪到床边

只见床上之人用锦被盖着,原本慈蔼的面容,此刻却苍白无力地皱着,脸色呈现特别的透明感我心下一惊,难道是

我连忙伸出手,轻轻地把上她露在外面的手腕,闭上眼睛,慢慢地体悟她脉搏的跳动层次

果然!阳中有阴,心脉微弱,肝火甚旺,肠胃中似有异物蠕动病因应该是中毒,导致肠胃紊乱,进一步引出阴火,促使心脉微张,呼吸变弱

但这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中毒,应该说这毒不单单只有一种,而是一阴一阳两毒并用,一动一静,两个毒源这两种毒必须一起解,如果只解一种,另一种则会加剧到时候不但不能控制,反而会加快病情的蔓延,导致无法预计的后果

想到这儿,我不禁叹了口气,看着太后一脸透明的肤色,我知道这种静的毒是什么了但那种动的毒,我实在没办法预知可以说,我脑中这么多的医书中,都没有一本记载过这种毒

我回过头,看到床边几人都焦急地看着我,想从我的脸上得到肯定的答案永琰第一个开口,“清清,这么样?能治吗?”

我轻轻摇了下头,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我也不禁伤心起来,于是如实说了出来,“太后种了两种毒,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如果只除去一种,那另一种就会蔓延得更快所以要医治,必须两毒同清,才能药到病除”

我站起身,往永琰身边走去看到几人眼中刚燃起的那抹希翼,我不禁又叹息起来,“但我现在只知道阴毒的治法,却查不出阳毒的来历,所以暂时没办法为太后治病”

几人听了我这话,原本升起的那抹希翼,又暗了下来

“着彻穆衮曼清为内宫医官,四品衔,即日起,留于慈宁宫中,专为太后娘娘医治,不得有误!”皇上居然说出一道口谕来

我连忙跪下身去,“彻穆衮曼清领旨!谢皇上恩典!”本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抗旨!但一想到那天二哥生气的样子,我的念头立马转成,接旨!

一旁的令妃,宜妃,连同永琰,都是一副惊愕的样子这可是自大清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事,别说这医官,宫内本就不多,何况还是女的要是那些太医知道了,不知会作何感想

不过几人转念一想,这些个太医诊了十几天,昨天才得出个结论来,说是中毒,而且还诊不出是什么毒而这彻穆衮曼清,才一把脉,就知道是中毒,而且知道是中了两种毒,也知道该怎么医治想来这见地,自是在这群庸医之上咯

“启禀皇上,奴婢在宫中还有一些医书没带过来,这对医治太后的病至关重要请皇上准许奴婢先行回去,整理一番”我一想到太后所中阴毒出处,就觉得有必要回去一趟,所以向皇上请道

“好!那你就尽快回去整理一下,明日一早便过来吧!”皇上听我这么一说,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谢皇上!奴婢走之前,先开一个方子,可以稳住太后的病情”

话还没完,皇上就开口了,“快,拿纸笔来”

于是我留了个小方,对滋阴补阳,培元固本有一定好处,可以在短时间内稳住太后病情而且我听永琰说,太后已有三日未进时,一直在昏迷之中,所以还留了一个食方

木香二钱,当归二钱,白芷三钱,山楂三钱,用菊花水煎服,三碗水煎成一碗,每日三次

桃汁煮粥,沥出水,用于晚间服用

留下这一小方后,我就随着永琰出宫,向圆明园行去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