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都的行动
作者:受伤的害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42

实在忽必烈的心里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和弟弟阿里位。虽然自己是成功者,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是通过非正当手段登上汗位的。所以有时急于发动有勇无谋的对外冒险行动,试图以此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

他的不安全感刺激他一次次地企图迫使别的国家统治者承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以此作为向自己国内臣民炫耀的手段。作为大元皇帝和众汗之汗,他遇到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他必须通过扩张帝国版图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贤德和智慧。最后,通过征服战争获得经济利益无疑也是他的动机之一。

但是在这个时期忽必烈所能听到的只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样完全彻底的失败过。

从至元十一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在本质上还能说是一场胜利被风暴破坏掉了。

但是后来的失败,忽必烈就不知道为什么了。他身在大都,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宋朝的小皇帝已经开城投降了。就偏偏的又死灰复燃。范文虎这个降将怎么突然被杀,大元的水军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昔里吉、脱木儿、撒里蛮等叛王,明明是自己亲征将其剿灭,只跑了一个药木忽儿。脱脱木儿死了,昔里吉被自己囚禁了起来,撒里蛮降了。岭北行省看着马上就要安定下来,却不知道怎么回事都和他的儿子却又是长驱而入,杀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自己有个伯颜可以叛,但是却又被区区不到十万人困在了陕西四川行省动弹不得。阿里海牙被调入云南行省平复西南八番。

就连是最有~|希望的征日大军,在大胜的情况之下,主帅又突然被刺杀,临阵换帅却又遭遇风暴的袭击,辎重全部丢失过阿塔海还算是争气,基本上把日本围堵在一个冰天雪地偏偏又多火山的小岛之上。日本大部分国土算是被征服了。但是一直没有辎重也不能算是一个办法啊,听怯薛军回来禀报,说在他们的镰仓杀了不少人。

忽必烈知道此刻阿塔的难处,而且自己有屠城的诏命在前,也不能说什么,也幸亏那些汉臣大部分都死了,否则又要在自己的耳边唠叨不停了。

一;起了这些汉臣,忽必烈对于此又爱又恨的,想用却又不敢放心的使用要把偏偏的有很大的用处。不由的想起姚枢临终之前给自己写的那封信。

信中写道。后来失败纯粹是由于策略不恰当地改变而造成地。因此他作为皇帝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完全背离了蒙古人传统地作战。蒙古军事力量从未尝试过向海外扩张。因此蒙古人普遍缺乏海上作战地经验。同时。他们也不具备在江南地区地面作战地经验。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地作战遇到了巨大地困难。必须依赖于当地汉军或者是土著。

这样就算是成功也将会造成很地隐患。所以姚枢建议他暂时守成要对外用兵。忍辱负重。以便于修生养息。化解内部矛盾。只要诸王心定。四海皆安。

这封信忽必烈看了很多遍。也明白姚枢说地是有道理。但是他不明白朕地苦衷啊忽必烈心里叹息道。作为一个汉人地姚枢。他不明白蒙古人地眼里。只有不断地战争才能平复心中地那种煞气。只有不断征伐地才是好男儿。自己一直对外作战。还能解决诸王心中地疑虑。同时保证对自己地敬畏之心。

如果真地有一天停下了脚步不定第一个站出来地就是他们了。所以。战争是不能停地。那只好有针对性地放弃一些利益了。忽必烈这样想着。

至元十九年八月。刘国杰一部顺利诱敌成功。利用海都之子察八儿年轻气盛地心里。将其引诱到阿尔泰山脉雪山一带。然后和万户公直合兵一处进行伏击。察八儿率领地近六万大军一举被击溃。察八儿本人被亲兵护卫往亦集乃城方向逃走。

被刘国杰和公直歼灭计三万人左右。俘虏两万人。逃走地只剩下不到一万精骑。海都听说后。害怕他们再攻击称海城。断自己地后路。只是命人告诉察八儿死守亦集乃城。不得擅自出战。

随后,又从自己的本部拨出了两万精骑,驰援称海城。但是也抓住刘国杰等人不在和林附近的机会。在和林只留一万余亲信人马胁

蛮余部一起守护。其余的人有海都本人亲自带领,河畔的黑林行宫。这黑林行宫是历任蒙古大汉围猎玩乐的地方,占地很广,楼阁林立,有些类似大宋天子的行宫。

这时候由于岭北行省战事频繁,原来驻守黑林行宫的戍卫军也奉命随刘国杰一起到和林去围剿海都的叛军,黑林行宫的守卫很是空虚。谁也没有想到海都孤军深入之后还敢妄自分兵。

黑林行宫挥手之间就落入了海都的手里,由于一直作为历任大汗围猎之,所以里面粮草充足,因此,海都在这里大捞了一把,补充完自己大军的军需后,就有两个选择。

往东翻过布尔罕山就是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那里也就算是辽阳行省的边境,早就和乃颜暗暗达成了同盟关系。

往北走,就是菊海(贝加尔湖)那里盘踞着巴尔虎、厄鲁特和布里亚特等部落,下一步该掠夺那里,手下众将纷纷看望海都。

按照道理,应该捕鱼儿海去掠夺那些“槐因亦尔坚”,意即蒙语中的“林中百姓”。也就是盘踞着巴尔虎、厄鲁特和布里亚特等部落,因为那里的部落百姓已经过惯了安稳的日子,温驯的像被他们放牧这的羔羊一样,而且那里被称为“富裕之湖”。从这个名称上就可以想象出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并且海都的手下也知道,:己的大汗已经和辽阳诸王达成默契。虽然没有正式签署盟约,但是此时也不宜招惹对方。

但是海都的里可不是这样想的,乃颜的左右摇摆,已经令他十分的不耐烦了,现在他在岭北孤军作战几近两年的时间。中间不断的催促乃颜起兵,却被其以诸多借口推辞,看来是要给他一点决心的时候了。

至于在贝加尔湖的巴、厄鲁特和布里亚特等部落,只要是想,随时都可以去掠夺一番,一个天然的粮仓,现在还不去动他的时候。

当决定,趁着八月的暖风,顺着克鲁伦河挥军直往东去,越过乔巴山,插入捕鱼儿海子和阔连海子中央部分,在那里烧杀抢掠一番后立即回军和林。那里是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和乃颜所统治的铁木格斡赤斤后王等三大封地交界之处,不但富庶,而且防卫比较松懈,只要是杀到了那里,就连距离上都也不远了。

立即回军是因军深入,不宜久战。而往这地区进攻是向乃颜发出警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彰显自己的实力,增加铁木格斡赤斤诸王的信心。进一步的用意,就是大乱忽必烈的部署,让其不知道用兵的重心到底在那个地方。

只要乃颜等部起兵相应,那么他就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使整个忽必烈的大元统治为之动摇。

当然,也不会有那么简单,真的如此,海都宁愿乃颜不出来帮忙,但是自己的窝阔台汗国距离这里太远了。没有足够的兵源,没有足够的牛羊。海都只好再称海城放牧,然后在和林以北的地区招募部落来投奔,这一切,都是需要太多的时间了。

海都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他也想为自己的子孙打下一块富庶而又属于自己的草原,而不像自己的窝阔台汗国一样。到处是戈壁沙漠、到处是荒芜人烟。而且他们窝阔台一系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的传人,忽必烈和蒙哥只是一个篡国者而已。

在往捕鱼儿海子那里行军的过程中,海都一直这样的想着,鼓励着自己,同时也希望能这次行动能鼓励起在远方东部斡赤斤后王乃颜,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合丹图鲁干等部的勇气。

可是,乃颜却陷入了一阵迷茫当中。祖先成吉思汗分封子弟,幹赤斤所得分民最多,其分地在蒙古最东境哈剌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东扩展有辽东大部分地区。

乃颜继其父失儿不海为幹赤斤分之主。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感激忽必烈,唯忽必烈马首是瞻才是,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他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特别是大都决定复宣慰司,掌军民之务。

这样更加令他有些不满,由于海都遣使来访,是他联合起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合丹图鲁干等部准备相应时,却遭到了伯父乃蛮带的强烈反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