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辰
作者:whale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45

清康熙四十八年五月四日,这一天是康熙皇帝的寿辰。据说因为不是满十整岁的大寿,所以场面算不上是最盛大的一年。但这是苏菁头一次在京城内,

并亲身参与到中国皇帝的生辰庆贺。一日所见,让苏菁膛目结舌。她本以为,凭着穿越前曾到纽约时代广场参与跨年,有过那从人山人海里亲身挤出的经验,无论如何大的场面,都不能镇住她。直到这一夜,她窝在胤禛怀里,由胤禛为她按捏几将抽筋的小腿时,苏菁万分得后悔之前过于小看这古中国的皇帝寿辰。

身为康熙的儿媳妇,人情上来说,苏菁是应该要进宫,向她的皇帝公公祝寿的。但是康熙的儿子多,儿媳妇更多。所以依礼数,只有嫡福晋和成年的皇孙,可以陪着皇子进宫祝寿。虽然苏菁是身穿御赐的正红嫁衣嫁入四贝勒府,身份比一般的侧福晋要高,可以说就是不明言的平妻了。原本胤禛和宛屏也是这个说法,要苏菁一起陪同进宫。但苏菁可不愿意,难得遇上这么个热闹时候,自然是要跑出府,好好逛逛,才不枉穿越来此康熙朝一回。

胤禛和宛屏劝了几回,都不能让苏菁改变主意,也就死了心,两人自行进宫。胤禛后来想想也好,他也不希望让胤誐有见到苏菁的机会。而宛屏则是想,宫内是满布地雷的危险区,让苏菁离得越远越好。依穿越清穿文的公式,穿越女每次进宫,都会出事,而且大多是坏事。反正依着明显胤禛对苏菁的宠爱,只要熬过了康熙朝,等到雍正登基,到时候苏菁自然是谁也不怕得罪了。而她这位雍正朝的皇后,只要和乾隆他娘保持好关系,想来也能善终。

大约正午时分,苏菁和小弘时就偷偷摸摸得,从侧门溜出了四贝勒府。两人全身上下一副平民打扮,姐弟一样的装扮,身后只有两个无奈委屈的ㄚ环跟着,自然就是叶子和小樱了。出了府门,只见四处花团锦簇,彩缦绣盖,到处是彩廊,彩棚彩墙,灯廊经棚;到处歌吹沸天,鼓钹震耳!一时间,四人呆立大街旁,憨傻得抬头四望,竟是从不知道,一双眼睛是如此得不够用,满京城是看不完的热闹。

一行四人先到城西的广济庙,上香拜拜求平安。因为弘时说最近宛屏夜里总是睡不安稳,想帮他额娘求个平安符。如此有孝心的孩子,苏菁乐意成全。进了庙里,苏菁讶异的发现,这儿除了众多僧人,竟还有多位身穿官服的小吏小官,加上一群耆老,大伙的人聚在一起诵着万寿经。

趁着弘时在拜香求符之时,苏菁偷偷的问了一旁的一位老者:

"这位大伯,请问一下,大家在这诵这万寿经,可是官府下令的?"

"哟~瞧瞧妳这姑娘说得是啥傻话!妳这话啊,可千万别往外头说去。诵这万寿经都是大伙儿自觉的。当今圣上英明,宽待百姓。这二十年来,咱百姓过的日子可好了。有个好皇上,咱百姓才能有饭吃、有衣穿。诵经念佛,求佛祖让这位好皇上龙体康健,可不是咱百姓应该做的吗?"

苏菁笑着向这位大伯道了谢,心里对康熙的敬意,不免加深了几分。

待得弘时求得平安符后,四人就在附近的庙会逛了起来。整条街上,小吃摊贩那是满处都是。放眼望去,甚至还有两三处露天搭建的戏台子,台上演的都是吉庆的戏文。这种欢喜日子,吉庆戏文讨百姓的喜欢,能够讨得多些儿赏钱。

市民呼朋喝友倾城而出,有成群结队携童抱雏的盛装妇女,有驻足仰首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的观众;有挤在人群中叫卖的小贩,有躲在园门外窥的老妪;有拿着响鞭管理治安的巡城兵卒,有随在马后拣拾马粪的清道夫。各处彩楼彩棚,戏台等都写有浙江戏台,江南十三府戏台,直隶鏊山戏台字样。

小弘时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拉上了苏菁的手,一摊逛过下一摊。直闹的叶子和小樱的手上,都提满了他买下的小东西,才算是不甘愿的暂且罢休。四人找了一间高大热闹的茶楼,碰巧在二楼靠窗处得了个空桌,便坐了下来喝茶休息。

即便是茶楼里,小弘时也不甘寂寞,把茶楼拿手的点心一个不落的点了个遍之后,就专心的听着说书讲故事。今儿这是什么日子呢?这可是万岁爷圣寿啊!每间茶楼里说书的,都说着同样的故事:就是康熙的政绩!

除鳌拜、撤三籓、平台湾…还有诸多数不清的政绩。要是有不清楚朝政的人来听了,肯定以为康熙就是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了。这些本朝大事,身为皇孙的弘时,自然是都有听先生教起过。但先生说的,可不像这茶楼里说书得那么精彩刺激。

说什么皇上武功高强,宫里的侍卫个个都是武林高手。区区鳌拜,只不过几个呼吸之间,就被拿下。还说皇上乃圣天子,有神明的庇佑,所以才能顺利得跨过海峡,无风无浪,将台湾纳回清朝的版图。

这说书说的可真精彩,连叶子小樱两人都听了入神,更别说少有机会出府的小弘时了。只有苏菁,却是兴致勃勃得四处张望。自从嫁了胤禛后,再不能像以往姑娘时候,能够随意的女伴男装出府游玩。这次趁着胤禛和宛屏两人不在,当然是要抓紧机会玩个够。

弘时趁着说书先生喝茶暂缓的时间,兴奋的跟苏菁说着他对康熙这位皇玛法的崇拜。对自己为皇玛法准备的寿礼却不能亲手送,还得由胤禛代送,感到十分遗憾。

依着苏菁的诱导和自己的想法,弘时后来决定做一幅瓷镶画,送给康熙贺寿。

首先是参考了胤禛书房内的最新版大清朝地图,然后请了木匠,依着大清版图做出了外延不平整的木盘子。木头盘子深约两三吋,里面填满了陶土,整个看起来就是个缩小版的大清地图。然后,弘时奢侈的打碎了各色瓷器,将琐碎的瓷碎片,一片一片的压进陶土内。每片瓷碎片的颜色各不相同,但特意的经过排比,让这个陶土的大清地图远看起来,山是山,水是水的,还是一幅美丽的江山风水。

弘时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将精挑细选过的瓷碎片,一一在陶土上排列好。颜色深浅很重要,地图考据更重要。泰山应该在哪,黄河应该有多长,地图比例这知识,还是弘时从苏菁那儿学到的。当然,因为这木盘子也就一个圆桌大的面积,不可能将全中国的山水全都摆进去,只能挑选些较有代表性的出来。但是当弘时捧出成果时,宛屏和苏菁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大清江山。

宛屏原本出的贺礼主意是一盆万年青,然后移植到一个大铁桶子里,就这样送上去即可。苏菁想了好一会儿,才看出这其中的寓意。一桶万年青,一统万年大清江山啊!

苏菁为宛屏的构思赞赏不已,甚至认为,要不是弘时的地图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不然这万年青的主意,要来得更简单。宛屏心里却是惭愧万分,她这是偷窃了无数前人的奇思妙想啊。

胤禛代弘时献上这瓷镶画时,是由两位公公,左右各一的抬着上殿的。瓷碎片排列完成后,整块陶土就送进了砖窑去烤过,木盘也已去掉。完成品由一面锦缎披在上面,当胤禛当着众多皇亲贵族的面,掀开锦缎时,众人皆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气。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当康熙问起,为何弘时选择用无数的瓷碎片来拼凑这幅江山图,胤禛代弘时回答说:"每片瓷碎片就是一个大清子民,不同的颜色、大小,就是代表每个大清子民的种族、地位不等。瓷片虽小,但这幅图不能少了任何一片。每一个子民虽然微小,但这个大清朝,不能少了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团结一心,为国为民,这才是我堂堂大清皇朝该有的气象!"

胤禛这段话让康熙沉思了许久,以瓷片代表百姓,说明这国家乃是由万万民众所组成。为君者,首重民心。这幅瓷镶画以最浅白的方式,表明了这一点。

康熙心里对这礼物非常满意,甚至在寿辰隔天就令人裱框起来安置在御书房的显眼位置。他希望在御书房上学的皇子皇孙们,能够习得这幅瓷镶画里的涵义并牢记在心。可康熙在欢喜之余,不由得多想了起来。区区一个幼儿,真能送出如此深切暗喻的贺礼吗?这究竟是胤禛之意,还是另有他人?

苏菁万万没想到,小小一个贺礼主意,竟为她引来了康熙的注意力。康熙寿宴后,就暗令了人对此贺礼的来龙去脉做彻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