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孤旅涉险
作者:孙刑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48

5、

这支队伍在众人“一路平安”的祝福中出发了。。

两个保安在前面带路,说是要护送一程,并去开那道铁栅门,做完这些,他们的任务就结束了,到奈何桥后有别的人迎接、引导。

这一送反而把大家送得心里直打鼓,不就是走趟路嘛,有必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

大家都是一手提着包,一手拿着手电,电光随臂摇曳,远远望去,像一条蠕动且会发光的怪龙。

到了那道铁栅门后,保安甲拿出钥匙开了门,在众人全部过去后,说了句“就此别过,祝你们好运”,然后把门锁上了。

大家先听到“哐当”一声,又听到“咔嚓”一声,心里都是一紧,小姚可怜巴巴地问:“为什么要锁门?”

保安甲生硬地说:“这是规矩。”

保安乙神乎其神地说:“这道门贴过符的,可以防鬼过来。前面的奈何桥和阎罗关都是防鬼的,当然也防人过去。再见!”

保安乙的话在大家心里落下了阴影,这城隍庙到底有什么鬼名堂?

大家都不认为有鬼,但都认为有“鬼名堂”。

四野旷寂,漆黑一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阴湿的气息。大家刚才在路上时还不觉得什么,甚至还咋咋唬唬的,可现在随着向导的离去和身后的铁门落锁,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抑,继而产生了一种孤军入险、前途未卜的悲壮情怀,一个个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也没人带头往前走了。

“看来,没个带队的不行。”鬼见愁嘀咕道。

“是呀,那些网上号集起来的驴友,也得有个驴头呢。”小王也说。

“有道理。”陆一明表示赞同,“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进了‘革命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有组织、有纪律,不能像一帮乌合之众,我建议,我们选一个队长,带领我们前进。”

“陆队长。”李四川马上把这顶官帽扣在了陆一明头上。

陆一明赶紧推辞:“这不成了毛遂自荐了嘛,还是让刁队长担此重任吧。”

没等刁德三发话,李四川立刻表示反对:“要不得,刁队长听着太‘熟悉’了,好像又回到了旧社会。”

孙东北也阴阳怪气地说:“对呀,刁队长给人一种‘旧中国’的感觉,不像是党领导的部队。”

刁德三本就无意操这份冤枉心,何况还有几个“异己”分子,便就坡下驴:“是呀,我这个人不服众,陆师傅才是众望所归,你就别谦虚了。我嘛,给你当个参谋长就行了。”

岂料,就这赵钱孙李也不乐意,李四川说:“刁参谋长?这更熟悉喽,谁知道你是姓蒋还是姓汪?”

“李……”刁德三涵养再好,也有些受不了啦,何况他本来就是个爆脾气呢。不过,只喊出个“李”字就卡壳了。在还阳店互通姓名时,李四川只报了个姓,没说名。

“李总。”李四川傲然答道。

“姓李的,你少给我摆谱。”刁德三跟吃了个苍蝇似的,“既然号称什么什么总,为什么耍光棍,咋没见来个秘书给你拎包?”

陆一明见李四川要还嘴,赶紧打圆场:“都是玩笑话嘛,刁师傅何必当真,李老板也别计较了。”又对大家说,“我真的不够格,因为当队长得带头过奈何桥、带头走阎罗谷。别说阎罗谷,那奈何桥就早把我吓怕了。”

噢,当队长还有这个重任呀,是要赴汤蹈火冲锋在前的,李四川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那就刁队长吧。”

赵钱孙附和:“是呀,是呀。”

刁德三心里暗骂,这帮墙头草、势利眼,不愧是生意人。

陆一明本意是抬举刁德三,赵钱孙李却是想看他笑话,这样一来,刁德三反倒不推辞了,高声道:“好,那我就当仁不让。不过,我有言在先,不管你是大款、大官、有什么唬人的头衔,还是吃低保、看大门的,到了这支队伍里都一视同仁,就是普通的一员,凡事都要听队长的。”

这话有些针对赵钱孙李,四人含混着答应了。

大家自然也无异议,就是国家领导人也要划入一个党小组呢。

“那我就先验证一下。”刁德三要看看这队长是否管用,“队伍里大部分人我只知道姓,不知道名,为便于管理和称呼,我决定……”

大家都望着他,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我决定,有外号的就喊外号。”

竟然是这么个馊主意,却不乏表示赞成的,林肯说:“对,这样亲切些。”

“敢情你们是没外号呀。”孙东北表示不满。

“刁队长就是外号,叫我刁也行。”刁德三大方地说,“我的两个同伴,你们可以叫他们刁德四、刁德五。”

刁德四、刁德五一齐嗔笑:“你小子,非要把我们叫的地球人都知道你才舒坦哪。”

“我们哥几个,你们可以继续叫葛二胆、葛三胆、葛四胆。”葛二胆也表态说。他觉得,这样是对葛大胆最好的悼念,也有助于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葛大胆惨案”。

孙东北还想说什么,被钱陕西制止了:“你真是多事,你又没有外号,操甚心?”

“谁说没有?”林肯说,“你们四个就叫赵广东、钱陕西、孙东北、李四川吧,合一起叫赵钱孙李,那四个合一块儿叫王张江姚。”

嘿,多句嘴不打紧,倒给自己多出个外号来了,孙东北和钱陕西心里都有些别扭,再一转念,这个外号也没什么贬意,“雅俗共赏”,就默认了。孙东北想投桃报李,对林肯说:“那我送你个什么外号好呢?”

“随便,送十个也成,反正只是暂时的,一离开鬼山,我该叫啥还是啥。”

是呀,一切都是暂时的,离开鬼山后大家就各奔东西,说不定老死都不相往来呢,计较什么?那些没外号的就放他们一马吧。

大家在刁队长的率领下,向奈何桥行去。快到奈何桥时,西岸突然亮起三盏灯笼。大家快跑几步,赶到桥头,一齐将手电射去。

只见西岸桥头站着三个穿僧衣的和尚,个个单手执佛礼,口中念念有词。见众人已在对岸,其中一个和尚抬起头,响亮地呼了声佛号:“阿弥陀佛,我等是阎罗关执事僧,在此恭迎诸位,请过桥。”

大家望了望刁德三,刁德三微微一笑,从容踏上桥板。

九人以上,夜晚过桥——这是在游戏规则内,所以这桥不会作祟。

刁德三抵对岸后,众人三三两两、小心而过。

陆一明本想在西岸悄悄观察一下,却没有时机,每过去一个人,三个和尚便催促“速速前进,请勿滞留”。他不好破坏规矩,也不敢回身往桥头两侧乱照,何况,靠一只手电光也照不清楚。

大家全部过桥后,一个和尚跑到前面引路,另两个殿后。沿途可见树影幢幢,虽然路面高低不平,但行走无碍。直行约一里路后,向左拐去。刚才走的是正西方向,现在应该是西南方向了。

又走了四五里路,拐了一道弯后,前方出现一星灯火。现在,几乎没有天光,但仍能感觉到两堵巨大的山体剪影。灯火的位置在两峰夹峙的山脚下,引路的和尚说:“阎罗关到了。”

这里就是阎罗谷的谷口。

谷口很窄,一座古拙的建筑正好嵌在谷口上,阻绝了通道。这幢建筑便叫阎罗关,正中的通口是一个弧形的门洞,有好几米长,在尽头处设了一道门,在洞壁两旁也各有一个门。此时,有一个和尚手提一盏灯笼在门洞前迎候。

一位断后的和尚走上前说:“诸位皆走累了,先歇息歇息。”

看样子,这位和尚是个管事的。

借这个机会,大家随意观察了一下,熟悉熟悉环境。当然,除了这阎罗关,也没什么可看的。

这幢建筑有些莫明其妙,不是说它的样式、结构不伦不类,主要是不明白它的功用。这里有和尚,而且他们可能也在这里下榻,可这阎罗关庙不像庙、住舍不像住舍,象征意味很浓。还有,这些和尚自称是这里的执事僧,执什么事?

林肯看了一番,看不明白,便顽皮地将电光往和尚脑袋上射去,悄声嘀咕:“他们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头上怎么没有戒疤?”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