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奉天立威
作者:致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710

张作霖督奉,虽大权在握,但他苦于省城治安混乱,无法治理。张汉卿虽然没有亲政的经验,却也从历史上了解军阀作风习气,他以目前张作霖麾下军官常有的毛病起,出了两条应急对策:

</P>

一、军政分离;

</P>

二、军警分离。

</P>

他解释说:“自民国以来,军人干政,乱政,甚至军人执政,层出不穷。像故总统(袁世凯)、现总理(段祺瑞)、以及各地督理,均是掌兵入政,即是父亲亦如此。为什么?有兵即有实力,即需地盘,为上者为稳定计,即需拉拢,则须满足其要求,极易造成坐大。父亲为奉天巡阅使,冯德麟为麾下,却一直对他无可奈何。纵使父亲赶走冯德麟,难免手下不会出现另一个冯德麟式的人物。

</P>

军政分离,地方无兵无势,当然不敢与中央抗衡,则中央令出政行。军无地盘,无法自行补给,则辎重、军饷均控制在中央。若能辅以军队轮调,则部下拥兵之患可消除。有事打仗,无事练兵,则军队战斗力可慢慢增强。

</P>

至于军警分离,更是势在必行:军人作风讲究令出必行,对治理百姓却嫌粗鲁。更有甚者,以敲诈勒索为敛财之道,长此以往,兵有匪气,容易祸害一方,则军力涣散。民有怒言,当有不满意,于安定无益。为今之计,当用霹雳手段,整肃军纪政纪。父亲威望民望之提升,可指日而待。”

</P>

张作霖大悦,嘅然说:“知父莫若子,小六子知我心。”

</P>

在军队整编上,张汉卿在讲武堂学习时认识的杨宇霆(时任27师少将参谋长、奉天使署总参议,也是张汉卿的在参议任上的直属上司)协助他做了四件大事:

</P>

一是建立奉天海军,使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部队实力。清末民国初奉天省即有小型警备艇如“安海”、“绥远”等担任缉盗护渔的任务。奉天海军的建立即以这支小型舰队为基础,建立奉天江防舰队,并在葫芦岛建立一所海军学校“奉天航警学校”,之所以用“航警”为名,是为了避人耳目,因为国际间是不承认地方海军的。

</P>

二是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奉天的经济实力。

</P>

三是修筑战备公路,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修了战备公路,交通运输不受日本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

</P>

四是督办奉天(沈阳)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

</P>

正史上杨宇霆是张作霖麾下极有能力的一个人,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是个烟酒不沾,没有嗜好的正统军人,一生自负好胜。年轻时,为练骑术,半夜偷着骑马被战马咬伤。领兵后,对违例士兵不论亲疏,严加处罚。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不穿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他有秘书,却经常亲自批阅文件到深夜。

</P>

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辅佐张作霖时,则以皇帝与宰相自勉,视主不二。但这个人心胸狭窄,对自己不睦的人从不宽容。又非常迷信,家中常年养着术士,遇事扶乩问卜。正史上少帅与他一直心有芥蒂,在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后又自视为奉军元老,嚣张拨扈,数犯少帅之忌。东北易帜,杨坚决反对,他认为不应该服从蒋介石,因此与张学良酿成新的矛盾。对张学良他俨然以保护人的身份自居,经常以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自诩,规劝张学良戒毒,批评他不问政事。虽出好心,但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却不买他的账。日本人乘机挑拨离间,张学良遂以“吞扣军饷,贻误戎机,图谋不轨”等莫须有的罪名枪杀于帅府老虎厅。事后,张学良对自毁长城之举悔恨莫及。

</P>

张汉卿抱着人尽其才的想法,并不介意未来的“镇主”可能,反倒认为史上的少帅气量未免太小,缺乏帝王驾驭权臣之术的勇气和能力,放着一个现存的人才不用。事实上就是因为杨宇霆待人不宽容,使他史上在奉军内部人缘较差:少帅张学良和郭松龄处处与他为难,就连他亲自举荐的姜登选、韩麟春有时也反对他。奉天省财政厅长、代省长王永江等文治派对他也没有好感。杨宇霆觉察到自己在东北很难混下去而请求督军外地。这样一个人,像极了前生在工厂里发牢骚的中层主管:能力不错,搅浑水可以,浪头却掀不大。牢骚很多,事情也能够照样做好。

</P>

杨宇霆此时羽翼未满,对张汉卿支持他的东北政策也很在意,两人一拍即合:张汉卿欣赏杨的全局观点,杨宇霆惊讶于“少帅”的战略思想深度。军政稳定后,经济也大有起色。因为奉天是民国后较少动荡的城市,关外也少逢战乱,所以从整个省份来说,奉天省算是当时中国经济能力较强的地方之一。

</P>

张作霖荐举的最信赖的心腹干将孙烈臣接任原属下之第27师师长后,逐渐显示了其惊人的才干,就任后,不出一年,27师一改官匪不分的不良习气,军容整齐,令出如山,战斗力明显提高不止一个层次,成为其它各师的榜样。

</P>

特聘前民政使、曾获“全省警政第一”的王永江为全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光绪卅年(1904年)日俄战争时,王永江曾办辽阳警察,颇为赵尔巽所赏识,欲畀予民政司职务,却被当时军界首领张作霖所反对。然而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等到张作霖自己主持奉天军政时,却也像赵一样器重王永江,赋予王警政大权,让他整顿全省警务。王就任后,改革警政,实行军警分立,严禁军队干涉警政。使得以汤玉麟等为首的奉天军界对此深为不满。

</P>

按照张汉卿的意见,成立了“奉天情报统计局”,简称“奉情局”,以整合情报资源,监察军政形态,为“国家安全部”的前身,由历史上有名的张学良的警务处长高纪毅任局长,张汉卿总负责,直接向张作霖汇报。

</P>

以东北讲武堂部分中下级军官为基础成立特战大队,以戢翼翘为大队长,负责一般军队无法胜任或不便出面的工作。这是张汉卿借鉴现代特种部队的编制而提出的前瞻性思想的萌芽。

</P>

有些本是历史上2年后或者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张汉卿提前进行了。

</P>

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53旅旅长汤玉麟首先就坚决反对。他本是土匪出身,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不过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他跟着张作霖东闯西杀、南征北战,凭着莽撞蛮干,是打赢了一些仗,张作霖对旧人还是很给了面子的。他跟张作霖是拜把兄弟。一直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降大任于自身。他认为自己是黑虎星转世,所以他的屋子里供着一个老虎标本,墙上是一幅他骑着老虎的大照片,坐椅上披着一张老虎皮,自诩为天上下凡的虎将。他的亲戚们仗着汤玉麟的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大捞油水,当地老百姓一提起汤家都心惊肉跳,称汤玉麟为汤二虎,真是应了“苛政猛于虎”这句成语。就是这个“虎”,历史上见到日本人就弃城逃跑。作为过来人,张汉卿对他的历史可是熟悉得很。

</P>

汤玉麟仗着自己是张作霖嫡系,又在屡次事件中有拥戴之功,对王永江一向是针锋相对。有一次军政大会上,汤等故意拒王参加以示凌辱,汤的军队经常向警察寻隙而起冲突。事情传到张耳中,张作霖一点也不护短,重惩滋事官兵,并召集汤等训话,大加申斥,汤颇觉难堪。随着两人关系的对立,冲突也逐渐加剧。

</P>

6月4日晨,城南宋小胡同传来枪声。起初张作霖还以为是士兵走火,不久后枪声如鞭炮般大作,他大吃一惊,以为是部下哗变。慌忙之下,召集张汉卿以全部将军府卫队警戒,如临大敌。待部下探知消息后,方知竟是汤玉麟部所为。

</P>

原来前一晚上,汤的部下宋某在城内聚赌,为督察侦知,按违反士官三项纪律,王永江派人将宋逮捕。汤玉麟获悉后,唆使部下向警察寻衅,一营士兵将省警察厅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求放人。王永江嫉恶如仇,怎肯示弱?汤玉麟便命人朝天放枪,以示恐吓。

</P>

张作霖大怒,气冲冲赶到警厅,当场严令缴了汤的枪。手下士兵见老师长亲到,呆若木鸡。张作霖武人出身,做土匪时杀人无数,后招安后奉命剿匪,又杀人无数。其杀气,奉天谁敢擢其锋?

</P>

汤玉麟恃宠而骄,他大声说:“大帅要杀我,我汤玉麟伸脖子让你砍,动一下的算孬种,败在他姓王的手里,我不服!兄弟们跟着大帅南征北战时,姓王的在哪里?现在大帅做了奉天的盛京将军,我们老弟兄反倒被一个外人骑在头上了。好好的奉天城,兄弟们喝酒找乐子都犯事了?大帅要是想安抚属下们的心,就要把姓王的免职了。”

</P>

张汉卿在旁听了火起,他越出卫队,大声说:“军警分离,是前次大本营定下的决议。王处长秉公执法,应予奖励。汤二叔虽然是学良的长辈,然将兵不严,管教无方,纵兵喧哗,要挟上司,按军规当革除旅长职务,罚俸三月。”

</P>

汤玉麟是军中老人,他存心杀鸡儆猴,以少帅之威,杜绝改革阻碍。

</P>

张作霖大手一挥说:“准!”汤玉麟无法无天,一样让他难以忍受。

</P>

不过这一事件也酿成了张、汤感情破裂的导火线。

</P>

张、汤的不和,正是冯德麟的机会,他深知彼消此涨的道理。自己咄咄逼人的态度,张作霖不可能不记仇,肯定也在等待机会给自己一刀。如果27师内讧,当然28师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极力从中挑拨,亲派廿八师五十五旅旅长张海鹏潜入廿七师内部策动叛变。张海鹏也是与张作霖等辈同时代的人物,也曾和张有八拜之交,在27师内部也有不少人缘。

</P>

张汉卿知道历史上此次分裂最终未能成功,但为了安全起见,自己将卫队旅安插在各个重要隘口,以防变故。一方面从讲武堂挖来郭松龄,提拔其作为自己的副手----自己在军事上的能力有限,而郭松龄确实是个人才,而且目前远没有与张家反目的心思和实力,大可放心提拔。反正是在自己的卫队旅,理论上算作张作霖的私军,传统上少受外来干涉。

</P>

另一方面,张汉卿也让接替孙烈臣任54旅旅长的张作相注意军内动向。在27、28师交恶的当口,军内反戈一击将是致命的。张作相历史上也是忠心耿耿于张家,沈阳皇姑屯炸车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死,张作相一心辅佐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对张作相也很敬重,称他为老叔,辅帅,又让原配夫人于凤至做了张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干女儿,关系一向密切。

</P>

不少人认为张作相是张作霖的兄弟,但穿越而来的张汉卿明白,张作相是锦州义县人,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他俩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并没有宗族关系。但是,由于他俩两次结拜为盟兄弟,又都是关东要人,所以不了解底细的人都这样地猜想和误传了。

</P>

张作相乃邀廿七师部分高级军官谈话,要求大家以团体为重。廿七师官佐也认为对付王永江则可,反张作霖则不可,汤玉麟因此陷于孤立。张汉卿更进一步与孙烈臣行使权力,命令宪兵逮捕汤玉麟。汤玉麟乃率两连兵逃去新民村。汤离去之后,张曾有一封非常恳切的信给汤,全函如下:

</P>

“阁忱仁兄:十七年患难至交,临别竟未一晤,弟心伤矣!我兄之心能毋伤乎?回忆在桑林子时,我兄、辅忱及弟等共廿四人,屡受洪辅臣、徐翰武等大股欺侮。金寿山勾结俄兵,乘夜袭击,我等冒死冲出重围,孙德山背负赵氏出险,投到老达房,家叙五大度优容,推诚相处,稍得喘息。及投诚新民,弟任管带,兄任左哨哨官。我兄生擒杜立山,首建奇功。弟因升前路巡防统领,兄升马二营管带。后开赴洮南,剿办‘蒙匪’六十三牙签、陶什叨等,弟两次被围蒙古包内,兄均冒险冲到,弟感激涕零,兄劝慰说:‘不愿同生,但愿同死。’言犹在耳,永矢弗谖。辛亥之秋,奉赵将军电回省,乱迫眉睫,人心慌恐,我兄率部于一夜之间,擒获恒六、张荣等首要,胁从逃散,省垣转危为安。弟因统领中路巡防,旋改编陆军二十七师,弟任师长,兄升五十三旅旅长。及段将军离任,弟承乏督军兼省长。他人见我师团结坚固,前途顺利发展,十数年间,得长全省军政,因羡生忌,因忌成仇,挑拨离间,多方破坏,事实俱在,不待覆案。人生最宝贵者,莫过于生命,昔当患难之时,誓同生死,偶以言语之差,视同陌路。我兄向重义气,今乃不念前情,不思旧雨,决心离去,此弟深为不解,亦最为痛心者。况且父灵浮厝,大事未完,老母在堂,仍待奉养,兄弟妻妾子孙等,食指日繁,开销日增,兄不为自谋,也不为全家老小着想乎?共得之富贵,当共享受,耿耿此心,天日可表。今日不辞而行,挽留无术,何时意转心回,肯来聚首,富贵与共,决不食言,书不尽意,尚希谅察。”

</P>

(注):函中人名注释:一、金鼎臣后为二十七师所属一团长,违法乱纪,被张毙狱中。二、赵氏为张之元配,参加徐州会议之奉天代表赵锡嘏,即其族人。三、张作相字辅忱,家叙五为张景惠。四、杜立山为绿林著名匪首,骚扰地方,张邀共饮燕,即于席上擒之。五、陶什叨等为蒙古匪首。六、张荣即张榕、革命党人。七、“他人见我师团坚固……多方破坏”一段,他人指冯德麟。

</P>

张作霖不能执笔,可是这封信却是他口授,缅怀旧日交情和半生历史,是一封真情流露的信。27军将领见将军对一个叛将都能如此仁至义尽,无不从心眼里敬重张作霖。看到张作霖父子为袒护自己,不惜与手下得力大将冷面相向,一向恃才自负的王永江也大受感动。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奉天警界的事务中去。在他的努力下,奉天省城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安稳局面,治安情况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张作霖也以识人、用人之明得到省城的交口称赞。

</P>

外荐不避仇,疏也能间亲。

</P>

张作霖的小舅子在他身边当警卫,仗着大帅的名,在外面胡作非为,晚上闲来无事,居然拿路灯当靶子,把路灯全部打碎,市政建设的人知道这事很气愤,但是敢怒不敢言。张作霖听说这件事愤恨地说:“把他给我毙了。”手下顾及到张作霖的颜面说尽好话,要求从轻发落。当晚张作霖亲自执法。家人很不理解,几个灯泡碎了就换新的,怎么把人给枪毙了。张作霖说:“你们在家犯错,丢的是我张作霖的脸,但是在外面搞破坏,坏的是奉天城的风气!”

</P>

以后大帅府里的人更加慎言慎行,没有人乖张闹事。奉天城的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对张作霖更加尊敬。都说张大帅办事有自己的规矩,谁都不能违背。

</P>

经过半年来的兢兢业业,张作霖在省城得到了拥戴,加上以奉天将军之职的正统,同城将军冯德麟再也不能回复往昔的嚣张了。张渐强冯渐弱,胜利的天平在急剧向张作霖倾斜。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