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针锋相对
作者:致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81

在三方闹得人仰马翻之际,不出张汉卿所料,日本人出动了。

</P>

7月16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开出一支护路队帮助皖军占领杨村。同日,关东军出动一个联队进逼营口,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荗拜会张作霖。

</P>

艳阳高照,微波不兴。

</P>

大帅府内,奉军副总司令吴俊升、孙烈臣,总参谋长张作相,财政总长兼东北关税自主委员会主任潘复,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常务副主席兼奉天省长王永江,自治政府秘书长袁金铠等奉军政要员在侧。张汉卿在西北事定后,安排郭松龄为甘肃省代理主席,自己于直皖大战前赶回奉天,以左右其后的政局。

</P>

随同吉田荗一道的有关东军高级作战参谋河本大作大佐、关东州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

</P>

别人不知道这两人为何许人也,张汉卿对大名鼎鼎的侵华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可是如雷贯耳,这个可是让华北人民恨之入骨的侵华先行官!另一个河本,说起来也是很不简单:平行世界中的“皇姑屯事件”他就是主谋。而吉田荗,则在二战后做了日本的首相。

</P>

吉田荗开门见山:“我代表日本政府,要求奉军立即停止对山海关一线的作战行动。大日本帝国在华北拥有无可争议的利益,日本国不会容忍任何可能影响到目前华北局势的举动。”

</P>

张作霖哈哈一笑,说:“日本政府在华北的现有利益,张某也未有丝毫妨碍,吉田先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奉军入不入关,是张某人自己的事情。张作霖现在做的是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的主席,抗议的是中央皖系不得人心之举,日本政府未免管得太宽了!”

</P>

一边的河本大作怒容满面,他绷直了僵硬的身体,一字一句地说:“任何违背大日本帝国利益的举动,都被视为对大日本帝国的侵犯。张将军,如果不想与关东军兵戎相见的话,请立即退兵。”

</P>

张汉卿心中冷笑,“他妈的,欺负老子不知道吗?关东军这个时候只有2个师4万人,还要分散守住南满铁路一线,真正能打仗的部队只不过2万人左右。就算上在朝鲜的日军朝鲜军2个师团,总数也不过8万人,即使到1931年关东军才有3个师团的力量。而目前奉军关内关外(不含西北军、“安蒙军”)已整编完成9个师27万多人,此外总部几个辎重兵团和炮兵团都在筹建中,只要肯花钱去实弹训练,要不了多久就会形成战斗力。真打起来,对日本驻关东及驻朝鲜的部队将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此外奉军在家门口作战,后勤便利,人员补给方便。恐吓的战术对他根本不灵。

</P>

历史上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主力平时的基本框架。在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开始在别国领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区驻扎军队。如:1895年后在中国台湾组建日军台湾军;1901年后在中国京津地区驻扎日军华北驻屯军,1915年在朝鲜组建日军朝鲜军;1919年在中国东北组建日本关东军。这些部队在当时被称为日军在其本土以外驻扎的“四大兵团“。它们有些由日军正规主力师团固定担任,如日军朝鲜军即长期由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组成;有些由正规主力师团轮流调防担任,如日本关东军;有些则由混成旅团或其它建制的部队担任,如日军台湾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

</P>

而张作霖本来就对日本人在东北横行霸道不满。远在1908年,张作霖的部队驻扎在离奉天有60公里。当时新民府(奉天)有许多日本驻军,日军耀武扬威,经常欺负中队。春节期间,一队日本兵和张作霖手下的一队人马在大街上相遇。因日本兵侮辱中人,双方发生冲突,两名中国士兵被日本兵开枪打死。张作霖听说后,火冒三丈,要求日军交出凶手,以命抵命。这事后来闹到奉天交涉署,交涉结果:日军赔了一千两银子,一个士兵五百。过了两三天,张作霖命令卫队:“妈了个巴子的,他打死我两个兵,赔一千两银子就算拉倒了,那好,我准备一千五百两银子,你们去给我打死他三个。”三个日本兵被打死了,日军前来交涉,张作霖吩咐部下,“什么也不要说,照日本的章法办事,给他一千五百两银子”。这事后来闹大了,张作霖的军队被调离新民府,全部移驻吉林境内的辽源州。也因此认识了于凤至的父亲,成就了张、于之间的一段佳话。

</P>

在张汉卿新政的经济支持下,手里有了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人马后,张作霖更是不能容忍日本人干涉中国的内政:日本人一战后要接手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以退出和谈相逼迫北洋政府,还不许民众反对。真是岂有此理?若不是张汉卿及众参谋恐怕激起日本国内民变酿成大变化,直接就派兵在营口先干了起来。

</P>

就在不久前的6月23日,日本要求在中东铁路新享三项权利:(1)沿路添日本护路军队,(2)沿路附设日警,(3)如有匪警,由日军会剿。

</P>

这是明目张胆地向东三省伸手了,张作霖当时就拍案大怒。现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不当机立断斩掉日本人的魔爪,日本人的变本加利之举定会层出不穷。

</P>

张汉卿盯着河本大作,说:“奉军十数万将士,为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完整而战,死亦何惜!河本大佐先生口口声声要与奉军兵戎相见,是代表贵国政府,还是代表关东军?”

</P>

他深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强劲,九﹒一八事变即是关东军几个中下级军官自己背着日本参谋本部及政府进行的一次冒险试探,只是因为自己的前生张学良阴错阳差地“不抵抗”而得手。自此日本陆军本部控制了天皇政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战争因此逐渐升级,最终不可控制。此时日本政府的野心应该没有像关东军内某些强硬分子那样露骨,政府对关东军的控制应该是有效的。

</P>

果然,吉田荗见话不投机,立即接过说:“关东军受天皇陛下直接指挥,河本大佐的话,代表了关东军的一部分意见。大日本国政府也不想与张将军伤了和气。我们只期望事态能够和平解决,不损害我国在华的现有利益。”

</P>

张汉卿心已在如何利用这次机会直接入京稳定控制政权了。在他的记忆里,皖系败退是铁定的,而如何避免直系和奉系在联合取得政权后又分道扬镳、自相残杀是随之而来的难题。中华民族已经多灾多难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呢?自己能否利用目前的局面,绕开这个宿命呢?

</P>

深思片刻,张汉卿说:“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绝没有损害贵方利益的行为和打算。对中国政府来讲,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敢将山东划出中国,吉田先生应该了解目前的民意。家父兵出山海关,也无非是借此机会入主北京,于贵方利益并无任何冲突之处。学良愿请双方保持互信,维持目前难得的安稳局面。至于奉军入主北京后,可以保证,贵方在华的一切现有状态均保持不变。”

</P>

这一举动也是事前经过深思熟虑的。历史上日本对五四运动也并未作直接干涉,对亲日的段祺瑞政府的最终倒台也并未作过多直接支持。既然现阶段大家还是按照原定的历史在走,那么只要把住不直接、严重刺激日本的对华政策,至少可以在国内改变历史的走向,提前1年赶走段祺瑞成为可能。

</P>

只要化解了将来直奉战争的威胁,按照东北的模式治理北洋政府控制下的华北与西北,实力越大,将来避免中日全面战争的概率越大,当实力大到一定程度,最终和平统一中国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张氏父子在尽晓日本底牌时,敢于显出强硬一面,又一定程度上给日本吃了颗定心丸,使得日本在其后的发展中,并未对局势做过多的干涉。

</P>

14日,吴佩孚率兵突袭边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级将领被迫投降。接着,直军占领涿州并向长辛店追击。奉军也大军压境,作为直军的后盾。这次战争历时五日。战中皖军东、西两路全线溃败,段祺瑞已如丧家之犬。1920年7月18日,靳云鹏向他进最后忠告说:“战争已完全失败,边防军战斗力已失,若不从速设法,恐三数日内,京中粮食问题将令全军不战自溃,至兵临城下,为时已晚,追悔莫及矣。”段表示同意,便向徐世昌请求下令停战。当天,徐世昌颁布停战令,责成各路将领迅饬前方各守防线,停止进攻,听候命令解决。

</P>

7月19日,段祺瑞发表通电,自请罢免官职,解除定名义。电文说:“顷奉主座巧日电谕:‘近日叠接外交团警告,以京师侨民林立,生命财产极关紧要,战事如再延长,危险宁堪言状。应令双方即日停战,迅饬前方各守界线,停止进攻,听候明令解决’等因,祺瑞当即分饬前方将士一律停止进攻在案。查祺瑞此次编制定,防护京师,盖以振纲饬纪,初非黩武穷兵。乃因德薄能鲜,措置未宜,致招外人之责言,上劳主座之?念。抚衷内疚,良深悚惶。查当日即经陈明,设有谬误,自负其责。现在亟应沥情自劾,用解愆尤。业已呈请主座,准将督办边防事务、管理将军府事宜各本职,暨陆军上将本官即予罢免,并将历奉授奖授之勋位、勋章一律撤销,定名义亦于即日解散,以谢国人,共谅寸衷。”

</P>

同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仍共推靳云鹏组阁。

</P>

陆军总长靳云鹏本来是段祺瑞手下的两大干将之一,另一位就是参战处参谋长徐树铮。但这两位是针尖对麦芒,形同水火。徐树铮是安福系的后台老板,同徐世昌矛盾很大。而靳云鹏不属于安福系,同徐树铮又仇恨甚深。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此,徐世昌看好靳云鹏。靳云鹏和张作霖是儿女亲家,以奉系作为强大的靠山。靳云鹏和曹锟还是拜把兄弟。靳又和直系的王占元、吴佩孚都是山东同乡。由于具有这些政治资本,靳云鹏在和徐树铮的竞争中,自然占了上风。因此,1919年9月24日,北京政府任命陆军总长靳云鹏兼代国务总理。10月31日,众议院通过了靳云鹏提名的内阁。后来,由于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反对,又对阁员名单进行了微调,安排了安福系的李思浩为财政总长,这个提名才于12月3日在参议院上通过。

</P>

当上国务总理的靳云鹏,很想有所作为,实现他和平统一中国的梦想。但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他很快就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段祺瑞和他的安福系一直在设障拆台,企图倒阁。由于外交问题、学潮问题、财政问题等无法解决,同时,直皖战争就要爆发,1920年5月9日靳云鹏决定辞职,并致电曹锟、张作霖不要挽留他。5月14日北京政府只得派海军总长暂代内阁总理。7月14日到19日,直皖战争打了6天就结束了。

</P>

战后,第一要务是组阁问题。徐世昌想用自己的老朋友周树模组阁,曹锟看中了直系元老王士珍,张作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儿女亲家靳云鹏。靳云鹏认为时机已到,该他出山了,便于7月23日亲到奉天,同张作霖商讨善后问题,取得张作霖的支持。26日,张作霖和靳云鹏同到天津,并电邀曹锟来津开会。曹锟马不停蹄地于28日从保定到达天津。此时,各地军阀的代表也到会了。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了让靳云鹏复职组阁。

</P>

7月28日,总统徐世昌准督办边防事务兼管理将军府事务段祺瑞免职,撤销督办边防事务处,撤消西北边防军名义。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二次宣言,始终贯彻护法救国主张,北方应先废止中日军事协议及二十一条,南北双方预计于上海的和议方可继续。曹锟、张作霖、靳云鹏等在天津会议,决定解散安福系国会,请靳云鹏组阁,取消上海和会。

</P>

7月29日,徐世昌通缉徐树铮、曾毓隽、段芝贵、丁士源(京汉铁路局长)、朱深、王郅隆(安福俱乐部财务股长)、梁鸿志(参议院秘书长)、姚震、李思浩、姚国桢(交通次长),诸人均已避匿日本使馆。特任姜桂题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