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作者:水色茧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99

从济南回到避暑山庄,再从避暑山庄回到京城,日子毫无波澜的前进。贵妃淡淡的问了她皇帝私访时发生的事,她也老老实实的答了,不敢一丝隐瞒。

到十一月的时候,皇帝御笔题了十一面匾额,让太监总管挂在十二宫之上。其中永寿宫已经匾,所以其他十一匾都按照永寿宫式样制造。并且下令,从挂上那日起,千万年不可擅动。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延禧宫的魏贵人给皇帝下了药,得了一昔的恩宠。但转眼,皇帝就大怒,彻查御药房。结果得知魏贵人的药是从宫外的弄进来的。盛怒下的皇帝下旨谕:“各宫太妃、母妃、后妃,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宫内传送。”

因为是宫闱秘事,皇帝不好大张旗鼓的惩罚魏贵人,但失宠却是不可避免的。清泰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人,也受到皇帝的迁怒,以办事不利的名头被狠狠打了一百大板。

雨荷在贵妃身边也算得上是上等的宫女,再加上在皇帝身边伺候过,身份和往日大不相同。这宫里是有规定的,只有在几个在太后,皇后贵妃面前当差的宫女,每月初二日才可享受家人探视一次。其他各宫的宫女,往往一两年才得与家人见上一面。下一等的粗使宫女或者跟了不受宠主子的宫女,不但待遇低,吃穿差,干的是粗活,入宫以后就很难见到家人了。所以在得知清泰被打之后,雨荷和太太见面的时候少不得要关心几句。

见面的时候真是乾隆七年的正月初二,是春节。雨别人家家户户嬉笑开颜,只有她们魏家,因为清泰被打一事,心里难受。清泰年纪大了,身体不比以前,太太自然担心。

雨荷见太太憔悴,只能说几句安慰的话:“太太放宽心,老爷虽然被打,但差事没丢也算是天可见怜了。”

太太叹了口气说道:“可怜我儿了,人家初二都是出嫁的姑娘回门,我儿却陷在这深宫里……”

雨荷没办法应声,只能沉默。太太却又说:“这魏贵人不知是不是猪油蒙了心,做出这等有辱家门的事。虽然碍着天家威严没有敢乱咬舌根,可我们魏家的名声算是彻底坏了!”

又说:“王姨娘因着这事差点吊死在屋里,老爷现在是恨死这对母女了。”

雨荷赶紧问世怎么一回事:“这都是怎么一回事?”

太太却不和她说了,只是让身边的丫鬟把吃食拿出来:“你尝尝这些个点心,比不上宫里的,但也就是个念想。”

雨荷碾碎了尝了一口,问太太:“老爷有什么吩咐女儿的话没?”

“老爷交代你安心当差。”太太说着,朝四周看了看,凑到雨荷耳边说,“全家抬旗就指望你了,思雨这样怕是要害死全家的。她这会做出这种事,下回却不知会发生什么了。你现在在贵妃身边伺候,见着万岁的机会也多,自己把握住。我儿是个有主见的,知道怎么做。”

这让她如何回答?只能不答。她点了点头。

太太见她面色沉重,又说了几句:“你的为难,我心里明白。若果真不行,就算了吧。”又闲话了几句才依依惜别。

回到储秀宫的耳房时,雨荷才放松了下来。

日子过得很快,思雨的事情就像是水面上的纹路,很快就被其他的事情盖过去了。一个已经失宠的贵人根本不值得众人关注,几个妃子茶余饭后也不会拿她消遣,凭白无故的自掉身价。

思雨被禁足在延禧宫,除了延禧宫本身有的宫女太监,再没有什么人来了。太后和皇后都派了教养嬷嬷看着她,让她知道什么是规矩。一个自在惯了的现代人,被锁在一个房子里,没有熟悉的电脑和其他娱乐的东西是什么感觉,思雨这回真真知道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个笨蛋,穿越清朝,虽然见不到数字军团,但好歹也有NC可以看看。她自己也和其他的穿越女主一样,先是发家致富,接着入宫得宠。

她现代的舞也跳了,乾隆那个家伙也宠她了。可是一个避暑山庄之行之后,她发现她又失宠了。这太不应该了,她一个现代人,不管怎么说身上的气质总是和古人不同的,皇帝照理是一定会被吸引的啊。思雨躺在床榻上,看着床上的雕花和镶嵌的玉石、玛瑙,脑子空空的。她倏地坐了起来,叫了声香雪。

在外间守夜的香雪走了进去,点燃掐丝珐琅莲花烛台,问道:“主子有何吩咐?可是渴了?”

思雨摇了摇头,在香雪的搀扶下坐到梳妆台前。她仔细的打量自己的眼睛,试图发现一点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但令人失望的是,眼睛还是眼睛。小说里的穿越女主哪怕生的不好,眼睛却绝对的灵动非常的,可她怎么也没有发现。这副容貌虽好,但在这后宫里也算不上顶尖。加上避暑山庄之后,她明显的失宠,为什么还有人不肯放过她?

叹了口气,她让香雪下去,自己一个人坐在镜子前。黑暗里,她觉得浑身发冷。下药的事情,不是她做的。可是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她,让她无力辩驳。

皇帝是突然来延禧宫的,之前一点预兆都没有,她怎么可能视线就准备好了药?再者她一个微末贵人,出生又不好,哪里能派人出宫买药。栽赃陷害,这是栽赃陷害啊!

可是到底是谁设计了她,她一点头绪都没有。后宫女人那么多,除了皇后,贵妃,娴妃,纯妃,嘉妃这些她知道的,还有不少她平日里不屑的,都有可能害她。

到底是她太天真了!

到了八月,皇帝定皇后亲蚕礼,大概是表示皇家对农桑之事的重视。这些和雨荷都没有关系,但另一道旨意却大大的有关。同样也是八月,皇帝下旨谕:“嗣后凡挑选内务府女子,如有妃、嫔、贵人等姐妹及兄弟之女选入使女者,著总管查奏。”就是说以后挑宫女,这妃嫔的兄弟姊妹如果入选了,是要上奏的。雨荷是个心思重的,难免的就认为是思雨事情的后续。皇帝被思雨下药的事情吓坏了,觉得后宫的妃嫔要是有样学样和自己兄弟姊妹联合起来,也是了不得的。宫女难出宫,可是太监却很容易。更奇怪的是,这道旨下发不久之后,刚封为怡嫔没多久的柏贵人,又成了柏贵人了。

她把疑惑说给贵妃听的时候,这个病恹恹的女子却笑得异常的妩媚,手指点着她的额头取笑她:“真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之后,再不肯多说一句,只叫她自己好好思量一下延禧宫的事情。这柏贵人不也是住在延禧宫的。( 柏贵人真有其人,但查不到她是否住延禧宫。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雨荷想了两天才明白贵妃话里的意思,思雨是被人陷害的,皇帝起初盛怒,过后就发现了真相,于是处置了柏贵人?只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雨荷希望是的。

十一月照例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和内廷无关。哦,有一件事情似乎有那么点的关系。这个月,皇帝定《宫中现行则例》共计十八门。其中规定太监官职不得超过四品,以为永例。

虽说太监官职最大不过四品,可是却是近侍。吴书来,这个和雨荷青蘅相处过一阵子的公公,现在正是皇帝的贴身太监,首领太监。

乾隆八年,很平静。期间,纯妃生了皇六子永瑢,皇帝很高兴。贵妃没什么表示,安心的照看五阿哥,俨然把五阿哥当亲子看待。之后皇帝奉皇太后自热河起驾诣盛京谒陵,谒永陵、福陵、昭陵,行大享礼。皇帝不在各宫都安分异常,雨荷甚至向贵妃请命去见了见思雨。姊妹两的见面不是什么抱头痛哭之类的,思雨淡淡的一副客套话,整个人却变得成熟了很多。雨荷见教养嬷嬷也在就匆匆说了几句家里的事情就告退了,走之后却后悔没有问问思雨知不知道自己被害的事情。

乾隆九年正月的时候,准葛尔派使入京,皇帝在西苑瀛台赐宴,一派天朝气象。但到了六月的时候,宫里就风传贵妃不好的消息,禁也禁不住。皇帝很恼火,加上科场作弊这事情撞在枪口上,一个早朝就把几个负责的大臣骂了个半死。结果顺天府乡试稽查严密,不敢入场者达两千八百余人。

贵妃深处后宫自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她也没有心力再探听朝廷的事情。她是病了,太医院的几个好手一日里请个四五次脉,药也不知灌下去多少,就是不见好转。雨荷,月息,惜云这些个贴身的更是一刻都不敢离开。

九月的时候皇后娘家的人进宫觐见的时候递了一个方子,太医院的人商量了半天用了药,不多久贵妃的病就有了起色。储秀宫里的气氛才好了起来,这贵妃要是薨了,储秀宫上上下下的都没了着落了。

皇帝心里舒服了,在他面前伺候的日子也好过。因为贵妃的敬事房的绿头牌都停了好些天,贵妃一好,皇帝就又开始流连后宫了。朝廷上,重修的翰林院也在此时竣工。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的皇帝幸翰林院并赐宴,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喝喝酒作作诗。之后又幸贡院,赐御书匾联额。

乾隆九年十二月,贵妃病刚好没多久就又复发,皇帝下了朝就守在储秀宫,基本上不离半步。太后,皇后心里自然是有不满的,但何苦为了一个将死的人和皇帝置气?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也就是乾隆十年的一月时,宫里宫外没人不知道贵妃不好了。贵妃病重的日子里,雨荷一直伺候在一边。她第一次发现皇帝也是有真心的,贵妃大部分时机都昏迷着,偶尔醒过来的时候皇帝就会握着她的手,絮絮叨叨的说一些在宝亲王府邸时的事情。很常见的事情也被皇帝说的温情无限,贵妃若是精神好一点就迎合着说一句半句,若实在不行就含着笑听他讲。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会动感情。只是,能让皇帝动真心的不是她夏雨荷。

乾隆十年的春节,皇帝是在紫禁城过年的。不过初十的那天他就和皇太后,皇后等一到去了圆明园。随着贵妃病情的加重,正月里皇帝在圆明园和紫禁城之间来回的奔波,人也迅速的憔悴了下去。到了正月二十三日,在贵妃身边伺候的人都感觉到她是活不久了。原本苍白的脸已经变得灰白,唇色已经淡得看不出来。

雨荷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讽刺,后宫里那么多等着他垂青额女人都活得好好的,他喜欢的却是活不久了。皇帝表现得越来越焦虑,雨荷可以从他下意识的握紧拳头里看出。果然,这一天旨封贵妃为皇贵妃。同时娴妃、纯妃。(这里原本还有愉嫔、魏贵人。但都被我浮云掉了啊)为贵妃。

明眼人都看出来是皇帝在为贵妃“冲喜”,但既然已经到了冲喜的阶段,只能说贵妃薨已经成定局了。冲喜什么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欺欺人罢了。

正月二十四,皇帝又回到紫禁城探望贵妃,和贵妃说封妃这件事的时候还一脸的信心满满,但等贵妃睡过去之后,皇帝立刻变得面无表情。雨荷莫名的就像叹气。当天皇帝又圆明园,同时下谕追封死去的哲妃为皇贵妃。消息传来的时候,雨荷更加确定了皇帝这个时候一定很悲痛。而她的机会也就在眼前了。

正月二十五夜里那天皇帝又急匆匆的回到紫禁城,他收到贵妃回光返照的消息,快马加鞭往回赶,结果贵妃没有撑住,薨了。那时候天刚刚亮。悲痛的皇帝下了三道旨,第一嘛,自然是加封贵妃为慧贤皇贵妃。又追封皇贵妃富察氏为哲悯皇贵妃(大阿哥生母)。之后下旨停止此次春季经筵。

停办春季经筵,对皇帝来说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了。是康熙皇帝下令重开的,一生效仿祖父的乾隆很看重这个。讲经筵是为了探究儒家等经典的微言大义,以史为鉴。说白了就是为皇帝研读经史而开设的御前讲席。是祖宗规矩。

皇帝失去了宠爱的贵妃,整个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而守陵的雨荷记住了贵妃临终的嘱咐,已经准备开始行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