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考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71

转眼间到了七月份,杨兰期盼的高考开始了,提前一天,杨忠文就陪着杨兰到县教育局领了准考证,考场设在县城中学,杨兰曾在这里上过学,对这里非常熟悉,这让她紧张的心情有了点放松,杨忠文安顿好杨兰就回家了,三天以后再去接她。

成千上万的青年和杨兰一样,精心准备,怀着对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考场。考试是对这半年来的苦读做检验,可是现实是很残酷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后世的报纸上曾经看到,七七年和七八的的高考,杨兰所处的这个西南省份,录取比例达到了六十比一!比起后世的百分之七十的录取率,那差太远了。现在的现实是:七七年10月得知要恢复高考,12月就考试,第二年3月入学,没考上的、没来得及考的再参加第二年7月的高考。但七七、七八级就是这样旋风式拖颖而出的,从1000多万应考者当中,带着指缝发丝中的泥尘,带着农场牧场盐场茶场劳动的茧壳汗迹,跟“行不行啊?会不会还讲家庭出身”的顾虑搏斗。这些走进考场的人中,有知青,转业军人,工人,农民,也有应届学生。大家都是怀着忐忑不安和激动的心情进入考场,谁也没有把握绝对能考得上。

第一堂考语文,杨兰心情紧张,总觉得成败在此一举。打开试卷,先急切地扫了一下,心一下放松下来,还好,不难,平时都复习到了,应该没有问题。心情平复以后,杨兰开始专心答题。考场里静悄悄地,考生都在认真答题,每个教室里有好几个监考老师,一个在前面讲台上坐着,一个以后面,还有一个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动,窗外走廊里还不时走过巡考的。看来从上到下都非常得视这个考试啊。

时间过得很快,杨兰答完所有的题,也顺利流畅地写完了作文,就听得广播里传出还剩三十分钟的声音。往四周看了一眼,还有不少人还在奋笔疾书,看来还没完成。虽然杨兰都做完了,但还是有点紧张,又仔细地把卷子细细看了一遍,作文也推敲了一遍,修改了几个用词不当的地方,考试结束的时间就到了。一到时间,监考老师马上让所有人都站起来,不许任何人再书写了,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都议论纷纷,无外乎是题难啊,不会啊什么的,也难怪,这里面好多人都丢开书本很多年了,想一下子拿起来也是不容易的,杨兰心情不错,自我感觉还好,不象很多人懊恼的样子。

冥冥之中好象有人在帮助杨兰一样,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杨兰是越考越好,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这也得益于以前的底子打得好,还有这半年来复习,大哥寄来的资料也非常有用,很多题型都是资料里有的,再做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杨兰走出考场,老远就看见大哥在学校大门口等着她,她眼眶一下子湿了,人一下子放松下来。杨忠文以为她没考好,连声问道:“怎么了,没考好吗,还是哪里不舒服。”

杨兰吸吸鼻子:“没事,我觉得考得不错,谢谢你,大哥。”

“说谢干什么,我又没做什么事,在家也是玩。进城来转也不错。”

“不是那个,是谢谢你给我买的资料。很有用。”

“哦,有用就好。咱们走吧。”

杨忠文先带杨兰去吃了东西,杨兰还处在亢奋中,根本吃不下什么,杨忠文也就随她了。

回家到,大家都关切地询问杨兰考试的情况,杨兰心里很感动,笑着对大家说了情况,于是全家人又开始盼望,杨兰能够考上。

等啊盼啊,终于有一天,公社里通知杨兰,她考上了,要她到县教育局去填报志愿表,听到这个消息,全家都高兴坏了,这可是杨家第一个大学生啊,也是全村的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乡里也轰却了,全部都在议论杨兰,杨兰一下子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杨家的人出门都带着自豪,杨芳这时也考上县城的高中了,村民们都很羡慕杨家,说他们家出读书人,家里的孩子读书都很争气,两个大的都当过兵,大儿子现在是干部,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也考上重点高中,连孙子杨兵以前学习不好,现在在也在班上名列前茅都被人津津乐道。

杨家一家人也是喜气洋洋地,进出都带着笑,连爷爷平时很严肃的样子也有了笑容。

杨兰高兴半天,又想起填报志愿的事,忙和两个哥哥商量,填报什么志愿。杨忠武因为在农村,这方面也不太懂,杨忠文见识多些,他劝杨兰填重点大学,只要考上大就不愁工作,这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但要想留在大城市或者好的工作单位,学校和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杨忠文觉得杨兰当过代课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如果考师范类学校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教师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杨兰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一年有很多时候都躺在床上,生起病来非常痛苦。她很早就想当医生,只是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她想上医学院校,以后当个医生,可以治病救人(这时候的人思想都很高尚),还可以帮助母亲,给自己的母亲治病,也让家人分健健康康的。只是觉得教师也是不错的职业,两样都很好,让她觉得很难选择。家人也觉得各有各的优点,一时抉择不了。

杨玉知道七八就要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得到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教师的待遇却提高得很慢,都是到了三十年后,教师才得到和公务员一样的待遇,在这之前,教师很辛苦,工资也不高,而且随着人们越来越看重钱,对教师也不是那么尊崇了。而医生不一样,是人就要生病,特别是后来生活好了,各种富贵病什么的发展得很快,很多的病听都没听说过,医院里的仪器设备都非常先进,再有钱再有权势的人到了医院也要听医生的,对医生也够尊重,而且收入也很高。属于高收入阶层,杨玉觉得当教师不如当医生。

于是杨玉cha嘴道:“大姑,我觉得当医生好啊,医生可以给人治病,你学了以后也可以给奶奶看病啊。”

杨兰怜爱地摸了摸杨玉的头,点点头。

杨忠武也说:“我也觉得当医生比当老师好,小兰当了医生,家里人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可以直接找小兰啊,现在看病也贵。而且医生越老越吃香,人们都喜欢找年纪大点的人看病。”

“就是,老师每天都要上课,说话多了嗓子疼。”小姑也说。

看到大家都说医生好,杨忠文也同意了。其实后来杨兰留在了省城的大医院,并不能时时回家,让大家把杨兰当成家庭医生的愿没能实现,不过后来杨兰把母亲接到省城自己家里,吃药打针,用心调养了一段时间,母亲最终没有患上肺心病,这都是后来话了。

于是杨兰就在志愿表上填了一溜的医学院校。

又过了二十多天,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杨兰手上,她考上了西南地区最有名的一所医学院,由此,全乡乃至全公社第一个大学生诞生了。杨兰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能够预见得到她的未来是美好的,至少比以前好。杨兰的事激励着好多农村的孩子,好多孩子都刻苦学习,力图拖离农村,在以后的几年里,杨玉的家乡陆续考上了十几个大学生,远近闻名。杨玉小蝴蝶的翅膀的轻微扇动,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