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换地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06

一大早,村民们就三三两两地到了地头,从今天开始农民不用天天准时出工了,队上的记分员也将成为过去,以后再也不需要为谁记工分了,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结果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不用出工好多农民却比出工还早,大概分给自己的土地收入全是自己的,给自己干活和给公家干活是两码事吧。

杨家人也都起得早,几家人分别到自己家的地里转了转确认一下属于自己的地有多少,和别人家地的界限在哪,划分清楚,再看一下庄稼的长势,田里水稻长势喜人,今年正好遇到好年头,风调雨顺的,六十年代修的水渠也能给水田放水,田里不缺水,水稻碧绿碧绿的,已经开始抽穗了。旱地里玉米也长到一人多高了,一株株玉米挺立,整整齐齐地象一排排哨兵在站岗,再到山坡上看看自家的林子,山林茂密,满眼都是绿色,杨家人和所有的村民一样,眼角含笑,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还不太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爷爷奶奶则念叨着“赶上好日子了,还是**好”之类的话,脑海里则想象出黄澄澄的水稻,金灿灿的玉米,一棵棵笔直的大树。

从地里回来,杨忠武和李秀菊打了一声招呼,到村里打听有没有谁家的地离杨家近面积和陈启英家差不多又愿意能陈启英交换的人家,既然已经答应了大嫂就应该把事办好。

杨忠武跑了很多家,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换,就是条件不合适,这也算是一项大决定,很多人都犹豫不定,一个村子都快走完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就在杨忠武很失望的时候,一个叫王中林的村民正好有这个意向,王家住在村东,杨玉家在村西,他家的地离杨玉家不太远属于村西了,以后要是种地几乎就要横穿整个村子,也想找人换一下。杨忠文很高兴,简单地和王中林聊了几句,就赶紧去找陈启英。

听到消息的陈启英立马就过来了,爷爷和李秀菊也跟着一块,他们也想帮着参谋一下,几个孩子也象跟屁虫一下跟在后面。和王中林会合后,就换地事宜交换了意见,这样的大事当然家里夫妻都同意才行,不然以后万一反悔就麻烦了。征得王中林妻子同意后大伙一块去看地,先去王中林地里,王中林家也是分了三口人的地,面积应该和杨玉家差不多。地里也是栽的玉米,还套种了蚕豆黄豆绿豆,土地质量属于中等,庄稼也长得不错,离地不远就有水渠经过,浇水也很方便,陈启英很满意,爷爷二叔他们也都没说什么,接下来大家又调头去看杨玉家的地,杨玉家分到的地村子还有一段一距离,但王中林家不太远,比他家原来分到的地近多了,这块地位置很好,地里不仅种了玉米,蚕豆黄豆之类,还有一分地的花生,再过一两个月,就该收花生了,这还是队上原先种的,分到户后就是自己的了,以后想种啥都行。如果不是离家太远,陈启英还真舍不得这块地,她心里想如果王中林不愿意换就算了,自己辛苦点就行了。杨玉看着花生地,心里也舍不得,农村没什么零食,要是家里收了花生就能解解馋了,往年花生都是队上的,一年也分不到几斤,妈妈都不准吃,留着过年吃或是走亲戚用。杨玉最喜欢吃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花生了。不过也没关系,那么久都过来了,明年让妈妈在自家地里种点就行了。

王中林看了地以后点了点头,拉过妻子到一旁商量了一会,走过来对陈启英说:“我们愿意和你们家换,换了你家种地近,我家也是一样,大家都方便。不过为了以后没有纠纷,我们还是写个东西,的几个见证人,你说好不好。“陈启英松了一口气,转而又觉得有点的落,刚属于自己的地还不到一天,转眼又换成别人家的了。想到王中林家的地也还不错,就是可惜了那些花生,就同意了,心里想着明年一定要自己种点花生,孩子们都爱吃,花生也很有营养。

于是两家人又商量怎么写协议,请哪几个人当几证人,一家说了几个,最后协商了一下,定下请队长当证人,同时还有几个在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陈启英很善良,王中林也是很憨厚的人,双方没有什么过多的纠缠,趁着还早,找到队长和证人顺利地签了换地协议,两家人和和气气地分手了。

不用出工,农民的作息时间也有了自由,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是夏季天气最热的时候,白天太阳很晒,中午的太阳能把地面烤热,光脚踩上去还烫人。陈启英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早上五六点钟就上地里去了,虽然现在地时没什么活,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这里的东西以后除了交一定的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所以大家都恨不能多多产粮,每天到田里看看缺不缺水,地里该不该锄草,林子里该不该修枝,比以前还勤快。到了九点多钟太阳有点晒了,就收工回家煮饭吃,然后喂猪喂鸡做做家务,中午困了还可以睡会午觉,到了下午五六点钟没那么热了再到地里转一转看一看,做点活一直到一黑尽才回家吃晚饭,虽然还是干活,但比前轻省多了,时间也不象以前那么紧张了,日子过得很悠闲,下午干完家务活有些妇女甚至还有时间串门,一边纳鞋底一边闲聊,这在以前只有下雨天才行。

陈启英也觉得比以前轻松很多,现在还没到收粮食的时候,平时田里地里也不费事,家里的活很多都是两个孩子做了,自己每天就是早上下午在地里,中午做做饭,下午就和李秀菊坐在一起补补衣服,纳纳鞋底,看着几个孩子读书写字,这日子真是惬意啊。

地里不忙,杨忠武家有两个劳力,杨忠武也正是强力壮的时候,平时就他一个人就行了,李秀菊就不用去地里了,在家做家事,管两个孩子比陈启英还轻松,心里也很满足,在家的时间多了,对两个孩子的学习管得比以前多也比以前严格了,杨勇平来比较自觉还没觉得什么,杨军虽然聪明,但一来年龄比较小二来一直比较调皮,就觉得有点难过程,见杨军不太想老学习,李秀菊也觉得他还没正式上学,年龄小想玩也是正常的,也就随他了。

杨兵杨勇杨玉三个大点的孩子每天在一起写作业,练书法,杨忠文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到当地的新华书店买暑假作业,寄回来让几个孩子做,也当是复习了,杨玉三个把学校里的作业做完了,就做爸爸寄回来的,那些大城市学生做的题比杨玉他们偏僻地区的题灵活多了,好在三个孩子现在学习都很好,做起来也不困难,玩的时候有时缠着大姑小姑,有时也跑到自家林子里掏鸟蛋,雨后采地耳蘑菇,天热了到河沟里摸小鱼小虾,这个暑假过得也算是充实快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