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万和脸色又变,但终归是舒缓了下来,问道:“十日之内,你意思是说十日之内让冀国公收你那兄弟作义子?”
书生道:“对。.”
史万和被雷住了,本来想说开什么玩笑,但沉吟片刻,却说道:“好,老夫就好好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手段,能口出如此狂言。老夫今晚亲自陪同你去拜见冀国公。”
书生又道“不光如此,小生认为,伍义与令小姐的婚事,应该由当今圣上御赐卿婚。”
史万和听完这话,彻底楞在当场,完罢抚掌大笑道:“好,老夫果然没看走眼。你若能为我求来御婚,我赏你黄金三十万两。”
说罢史万和便招人来,乘了大轿,二人朝冀国公府上赶去。到了冀国公府门外,自有侍卫通传。关键时刻,史万和却不肯同书生一起进去了,只是拍了拍书生肩膀道:“先生此去,可千万别让老夫失望啊。”
被史万和剁了手指之后,书生心灰意懒,只觉得世事无常,当面游说冀国公实在是一点把握也没。可挺过史万和一次,信心又大增起来,此时踌躇满志,对史万和说道:“史大人尽可放心。”
目送着书生进了冀国公府,史万和这心里七上八下。本想找个酒馆暂坐一下,可怎么也净不下心,这史万和从来就不是个藏得住心事的人,堂堂史家总瓢把子,竟然就那么左一圈右一圈的在冀国公府外傻等起来。从下午到日暮,一直到是夜浓黑如墨,终于把书生给盼了出来。
史万和大踏步赶上前去,一把拉起书生双手,问道:“兄弟,怎样?”
书生轻轻点头,道:“冀国公已答应收伍义为义子,并择日向圣上进言,御赐伍义与令小姐卿婚。”
史万和一双老眼瞪得老大,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千难万难之事,族难当头,竟被这个书生三言两语,分文不送,便解决了?还为自己求来个卿婚,太也不可思议。史万和极力掩饰住狂喜,拖住书生双手对手下人道:“来人,打道回府,脚快的先行回去,吩咐家里摆好酒菜,操办三十桌,全府都有,今日要与我兄弟痛饮解闷。回家。”
于是一行人风风火火赶回去。史万和也不想多问,总归事情是办妥了,压在自己心里十多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怎能不高兴。当夜史家果真大摆三十桌,上下同乐,都喝得烂醉如泥。
这一顿酒喝到天都亮了,史万和早就醉死过去,被下人扶回房里。那谋士陈文良到是懂事,直接让人把书生送回小莹的闺房。小莹迷迷糊糊,本还伤心哭泣了一整天,没想到才隔一晚,书生又被烂醉的抬了回来。怎能不开心,连忙接着扶回了屋子里,悉心照顾。
醉倒在床上,书生心中可是百味杂陈。
面见冀国公可谓是出奇的顺利,其实也都是定然。当书生委婉几番,说出自己意图之后,立刻便得到了冀国公的首肯。其实冀国公也在为这事烦恼。冀国公是马背将军,当年符太师在位时,便对他有过托付。对于失去了长城天堑守护的北宋王朝来讲,骑兵的实力那是绝对首位。符太师花了三十年扶持起来的军马团,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但冀国公虽然有心抬爱,但也是有苦难言。潘仁美那一拨主和派,符太师在位时,便和自己闹得很僵。而自己常年在外,都在一线,符太师死后,自己自然有难以顾及的地方。被主和派抓了空子,拿史万和的突厥血统说事,屡屡打压,逼他造反。实际上史万和的一举一动无不在人家手里攥着。等冀国公收到线报,急忙赶回京师,事情都已经做得大了,不在自己控制之内了。
史万和是突厥血统,不能任职,更谈不上封公拜爵。按理说史万和的功绩和家业,封公拜爵一点都不过分。符太师这一等实权人物不在了,没官爵在身的史万和便被打压得丝毫没有还手之力。朝中也没人说话,有口难辨,没办法史万和便投靠了朝中的主战派。但无奈几次遇人不淑,这些人收钱的时候痛快,遇见真事了便坐视不理。毕竟潘仁美背后的几个元老都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有几次实在忍不住了,跟主和派发生的一点小的冲突都被作得很大。主和派咬住史万和的突厥血统不放,正统的折子都给皇帝上了好几本。说史万和是个隐患,该早一日另择人取而代之。但苦于史万和亦是相当忍得,硬是不造反或者叛逃。也就逮不到他实在的把柄。
等冀国公回京,明明有心庇护史万和,但冀国公的顾虑就更深了。史万和要反不反的,和契丹人已有明确的往来,突厥族不能封官,自己硬挪到麾下,出了丁点问题,都是他冀国公的问题。突厥族反复无常,历代皇帝都留有遗训,即便是当今皇帝想保他,都绝不敢破这个例。目前又正是和契丹辽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万一史万和哪个筋不对,叛逃了呢?自己怎么敢来挑这个烂摊子。冀国公好歹也是一世英名,手底下有三十多万的士兵跟着自己打仗,吃饭。为了一个不算很小的史万和,冒这个晚节不保的风险,不值。
但另一方面,显而易见,史万和无论是造反还是叛逃,对江山社稷来讲,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即便是皇帝自己,也绝不想见到如此状况。
于是书生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便是政治联姻。
古往今来,请尚公主,御赐卿婚,早就是屡见不鲜。对于游牧民族的安抚上更是历代都有,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便下嫁过匈奴单于。就连史万和的先祖突厥,也在武则天的手里娶过公主。但小小一个史万和,够得上皇帝赐婚么?恐怕有这心也没这名目。于是书生献计,让冀国公向皇帝求赐。冀国公的儿子,与史万和的女儿成亲,让皇帝来赐婚。这便名也正言也顺了。冀国公的儿子被赐婚,的确还是有这个资格的。
但这个儿子书生也为冀国公想得周到。突厥族给中原王朝留下的烙印实在太深刻了,仅庆原二州便因为突厥的反叛而被生屠了九万平民,那可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如今契丹与大宋对峙,情势更是水火。冀国公本人,那自是万不想和史万和扯上太过于复杂的关系。所以书生献计,让冀国公认一名义子,让义子与史万和联姻。到时候万一出什么事,至少也没那么严重。汉朝时昭君出塞,下嫁匈奴单于,不也是名宫女而已么。靠这样纯粹的政治婚姻,在皇帝面前也摆明自己的立场。只要皇帝点了头,赐下这桩御婚,那么之后便和冀国公没什么关系。
对于史万和来讲,吃了个定心丸,攀上个冀国公,得皇帝首肯,自己这靠山比以前的符太师可是大多了。冀国公一听书生计策,立马觉得可行。实话说他也舍不得史万和,要知道得了史万和这一族,对于冀国公的军队来讲,那好处多了去了。史万和不仅有马,有人,更重要的是他还非常的有钱。三十余万人的军队,光靠朝廷的军费,那维持起来可是相当吃力。有了史万和死心塌地的助力,冀国公相信自己的军队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所以通过得额外顺利。
这个义子,身家清白,便是伍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