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先生,准备的怎么样了?”把他们两个人让到座位后,我还是站着,感觉跪坐的姿势是越来越受不了了。。
“主公,这是我们今天调查的结果,”郭映要站立起来,我向他压压手,示意他坐下,等郭映坐好后,继续说:“庄里总共有家丁五十多人,其中做饭、洒扫,打杂的有二十人,主公的兄长带在身边经常出外的有十人,还有二十多人是站队值岗、看守门户的。”
“这看守门户的二十多人中,有些人颇有武力,”荀玉接过了话题:“我和晓尹兄商量,决定就从这看守门户的人中抽调十人,去庄园招募乡勇。”
“好,这些事情就麻烦两位先生了!”
“只是这兵器辎重的事情?……”
“哦,这些已经在筹措了,今天从县衙买回百来斤铁和一些兵戈。”
“百来斤铁?是不是少了点?”
“哦,我大哥已经遣人去四处收购铁器工匠,这几日就开源源而来。”
“是,全凭主公运筹!”
“乡勇招募已经确定了,这招募之后的住宿训练,你们有何打算?”
“刚才我问的辎重,粮草帐篷不知可有着落?”
“这……”
“玉不才愿为主公解忧,筹措辎重!”荀玉突然站起来,慷慨陈词,把我吓一跳。
“哦,你有何方略?”
“主公,”荀玉抱拳拱手:“主公家中乃大户,粮草应该无虑,就是这营帐,应该早为筹措,否则,一旦乡勇齐聚,则易生祸端,玉不才,愿为主公筹措!”
“好,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晓尹先生就全力筹措招募事宜,为免生枝节,二位先生就一切便宜行事!”
“是!”
正在说着,我那个十四岁的夫人回来了。
荀玉和郭映立刻站了起来,拱手施礼:“荀玉(郭映)见过主母!”
小女孩可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手足无措,满脸惊慌的向我看来。
“二位先生,贱内无训,见笑!”转身拉住她的手让他安静下来,“这二位都是大才。”
“这位是来自颍川的荀玉荀惃升先生。”
“荀玉见过主母!”
“秀儿……”由于紧张,说话不利索了,我把她的手紧了一下,“秀儿见过荀先生!”
还行,继续介绍下一位,“这位是来自河北的郭映、郭晓尹先生!”
“秀儿见过郭先生!”
郭映也赶快抱拳施礼,“郭映见过主母!”
“好了,事情也商量的差不多了,二位先生就先去安寝,明日早早办理。”
“是,郭映(荀玉)告退!”
送走两位,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秀儿?”才知道她的名字叫秀儿,“这一天都在哪里过的?”
“大食后在母亲房中叙话,后来就和贞妹妹在一起。”
“相公,刚才我是不是令你蒙羞了?”
“哦,没有没有,秀儿的表现很好,只是因为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点紧张吧?”
“是呀,心里可慌了,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呵呵,后来不是说的挺好!?”
“相公是要有大事要做吧?”
“是呀,我准备招募乡勇,现在黄巾乱匪在到处烧杀抢掠,朝廷下诏,让各处备御。”
“打仗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打仗很凶险,你要小心!”
“刚才的那两位先生就是帮助你打仗的?”
“是的。”
“……”
一宿无话,第二天早上,大食过后,跟荀玉、郭映交代了便宜行事后,他们就都走了。我则着急的来到了工地。
昨天的几个人已经都来了,而且还有几个新面孔。
把陈雷叫了过来,先问下情况,“我看有几个生面孔?”
“哦,三个,都是会做木匠活的,有一个叫陈维的,是我本家大哥,木匠活做的很好,我想东家应该会用的着!”
“那两个人呢,是怎么个情况?”
“那两个人有一个是跟我本家大哥一起学徒的,还有一个是昨天杨老实叫的,昨天有事情没有来成,今天早早的就来了。”
“杨老实?”
“就他,”一指人群中的一个老汉,“昨天他带着三个木匠制作的模具。”
“哦,想起来了。”看看周围的人,“今天你打算怎么安排他们干活?”
“一切听东家吩咐!”
“既然让你在这里管事,你就要考虑好以后怎么管理,以后我要干的事情会很多,需要的人手也会越来越多,你要做好准备!”
“谢谢东家,我会尽力做好的。”
“以后我要做的东西会需要很多工匠,不只是木匠,还需要其他的工匠,在这方面你多留心点,等我需要工匠的时候,你能够随时帮我请来!”
“是,东家的吩咐我会谨记在心!”
“好了,招呼大家准备干活!”
“是!”
看看昨天打制出来的泥坯,表面已经快干了,里面应该还是湿的,但是已经不会影响搬运了,昨天泡泥的地方现在已经是个坑了,里面还在泡着泥。
陈雷一直跟在我身边,亦步亦咫,“怎么干活就由你来安排,我以后只告诉你要干的事情。”
“是,您吩咐!”
“今天的活要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人继续打制泥坯,不过这打制泥坯需要大量的泥土,在这里是不行的,你抽时间在县城外面找个地方,要距离水源近,有开阔地可以晾晒泥坯,人手可以再增加几个,人就由你去找,找好了告诉我就可以了。”
“是!”
“一部分人就磊炉灶……”
“东家,您说的这个炉灶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不知道,昨天大家还说过,这炉灶有什么作用。”
“炉灶的作用等磊好了你们就知道了,”这个时代还没有泥瓦匠人,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培养我的建筑工程师吧,“等会我垒第一个炉灶,你找几个聪明伶俐的人来跟着学。”
“是!”
“这炉灶磊好以后就需要大量的柴薪,你安排人去周边的林中去找寻干枯的树木,采伐来备用。”
“是!”
“好了,你去安排吧!”
“是!”
这个时代是没有瓦刀的,只好寻找代用品了,到厨房里搜寻出一把废旧的菜刀,就是他了,凑合着用吧。
回到工地的时候,陈雷已经安排完了,泥坯制作已经开始,陈雷带着三个人等在那里。
选好地址,开始垒炉灶,其实炉灶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农村常用的那种炉灶,唯一有些麻烦的是烟囱,没有一定的技术是垒不好的,说实话,我的技术也不好,但是我有办法可以使得我的工作成果得到保证,那就是使用铅垂。
这个时代也没有铅垂,我可以使用代用品:用细绳子捆绑一个重物就可以,工地上经常见那些垒墙师傅(大工)用绳子捆绑一个砖头当铅垂用。
找来四根绳子,捆绑上重物,用木头搭个架子,把四个铅垂固定好,烟囱的外廓就固定了,只要垒的时候注意点,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垒烟囱的时候,顺便把丁顺搭错的问题给他们讲解清楚,这个很重要,如果要是顺茬的话,烟囱会很脆弱,很容易倒塌。
在旁边的空地上给他们现场演示了丁顺交错和顺茬的区别,因为有实际的范例,所以都可以很容易的就理解了丁顺搭错的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烟囱的内壁,炉灶好用不好用,其实就是看烟囱的内壁质量,如果烟囱的内壁比较光洁,烟气流通顺畅,那么炉灶就会好用,如果烟囱的内壁比较粗糙,坑坑洼洼的,烟气就会受阻,流通就不会太顺畅,那么炉灶就不会太好用。
边磊炉灶,边把这些道理给他们讲清楚,理解不理解的到在其次,只要记住我给他们说的要点就可以,不理解的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实践中慢慢理解。
很快,第一个炉灶就完工了。
准备试火!
先把硝溶液准备好:昨天的两大缸硝溶液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现在的上层溶液已经是很澄清了。
叫来几个人,小心的把水缸里的澄清溶液倒到另一个空缸里,另一个缸里的溶液也是如法炮制,然后把剩下的浑浊液再次过滤一次,,放到一边继续放置沉淀。
把陶盆装满,放到炉灶上,点火!
看这炉膛里呼呼作响的火焰,心里的满足感似乎有些膨胀!
所有在附近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围在炉灶旁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把一陶盆水烧干是很需要时间的,趁着这个时间,安排陈雷指挥人继续垒炉灶。
看到了炉灶的真切的使用方法,其他人也都大致明白了,在陈雷的指挥下,大家又都开始各自干起了活。
让刚才跟我一起干活的几个人开始实习!
选好了两个炉灶地址,陈雷和其他三个人自动分成了两人一组,砌基,盘灶,起烟囱,一板一眼,看的出来都很认真。
虽然动作慢了点,生涩了点,但是两个炉灶在他们的手下开始成形!
叫来一个打杂的人专门负责看火,吩咐陈雷照看好工地,我打算偷会懒,到处转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