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火药
作者:意想恬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43

舂米,很原始的那种,很多人也许想象不出来,在博物馆见过的人也不多,但是原理大家还都是应该知道的:就是捣蒜的原理,捣药的原理,还有就是有些生产辣椒的地区,捣辣椒面的石臼。.不过,我要制作的是木的,因为制作的这个器物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粉碎火药的原料,硝、硫磺、木炭都需要粉碎,粉碎后混合的才会充分,发生反应的时间才会迅速,反应后的气体膨胀速度才会巨大,也就是杀伤力才会大。

带着陈维等三个木匠,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木料:刚好可以环抱的一截干木,看木料的质地还是比较坚硬的,陈维说是松木,就是他了。

吩咐陈维,把木料分锯开,较粗的一头留膝盖高,然后安排一个木匠在上面打臼槽,剩下的半人高的一截就制作杵,这个安排另一个木匠制作。

我亲自带着陈维制作一套关键的器物:滑轮组。不管的捣药的药杵还的捣蒜的蒜槌,都是比较小巧的,至少拿起来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但是这个半人高的杵,要拿起来就很费力气了,所以,必须解决这个费力的问题,最好的就是使用滑轮组,当然,最好是使用金属来制作这个滑轮,不过这不是缺少相应的技术嘛?,用木头制作,虽然强度不如金属,但是在这里还是可以使用的。

先找到合适的木料:还是找到了松木,这种木料比较多,有好几根,选了一个粗细合适的,让陈维锯下来两截,然后就是打孔和制作轮槽,用作轴的材料费了一番思量,最后还是选择了用木料,毕竟,这个工作中滑轮的转速不大,拳头粗的木棍完全可以承担起来半人高的杵的重量,只是有可能磨损的比较快,这个问题以后再解决:直接用金属制作全套的滑轮组,将来这种滑轮组会在很多场合使用到,现在是积累经验的时候。

用木头制作支架,固定臼槽,安装滑轮组,因为有我在居中指挥,这一套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要准备配料了,才发现缺少一样重要的工具:秤、或者说是天平。

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更熟悉的是用斗作为称量单位。

没有就自己动手制作,杆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称量工具,没有标准,我现在也不需要什么标准,只要可以比较准确的称量出我需要的比例就可以。

一杆秤,没有合适的秤盘,找个东西代替,没有合适的秤砣?找个重点的疙瘩就可以,我现在需要的仅仅是比例,又不是准确的质量(重量)。秤是在我的指导下,由陈维一人独立完成的,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保密手段吧,虽然说,秘密都是暂时的,好用的东西大家都想学,都想用!但是对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火药来说,我还是有信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这个秘密!

把大哥收购的硫磺拿来,我有点失望:实在是有点太少了,也就是比一把多点,不过聊胜于无。

按照S+2KO3+3C=K2S+3CO2↑+2↑可以知道三种原料“硝:硫磺:木炭”的质量比例是“202:32:36”的比例,现在也就只能说是大致的比例七份硝、一份半硫磺、一份半木炭。

配置好的成品也是很少的一点,不过做个试验是足够了,取出一点先做个燃烧试验吧:看看燃烧速度怎么样。

没有导火索,引爆是个问题,这个是以后需要攻关研究的课题,不是随便用纸包住点火药就可以制作出导火索来的,火药需要做钝化处理,因为火药的燃烧基本都是瞬时的,用纸包裹住那就是个炸药包:除非是开金手指,用现代工艺处理过的纸包裹用现代工艺处理过的火药来制作。最主要的是现在连纸都很难找到!用硝浸泡后干燥的麻布包裹硫磺是一种方案,但是对燃烧速度的掌握是需要大量试验的。

但是爆炸试验还要做,用竹子的,选择拳头粗细的竹子,留一个竹节,把火药大部灌入竹筒里,压紧实,竹筒口就用粘土封堵,在竹筒壁上钻出个小洞,把这个竹筒做的大鞭炮埋到土里,使小洞的洞口与地面平齐,用火药把这个小洞填满,然后用剩余的全部火药小心的从洞口引出一个火药线:剩余的火药有点少,只引出了一步多,这还是非常危险的距离,没有办法了,用其他的引火材料吧。

找到一些干茅草,束成一把,一头放到引出的火药上,点燃另一头,茅草的燃烧速度比火药慢的多,但是也是很快就燃烧完了,然后就听到一声巨响,爆炸威力不错!地上出现一个坑,虽然不深,只有一扎多点,但是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威力是比较恐怖的:开源爆炸,作用力基本都是从上方得到释放,还会把下面炸出一扎深,比较满意。

怎么这么多人?

突然发现院门口有很多人,探头探脑的,哦,是刚才的那一声巨响把大家惊动了!

很快的,大哥出现在门口。管家在大哥后面跟着。

“大哥,把你也给惊动了?”我连忙上前,主要是让大哥先安心。

“嗯,刚才的声音是你弄出来的?”

刚要说话,突然荀玉和郭映满头是汗的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快速来到我身边:“主公,怎么回事,何来一声巨响?”

“呵呵,不需多虑,我在试验火药。”

“啊?这个火药的动静如此之大?”

“火药可是战争的利器,可惜这次制作出的有点少!”

荀玉和郭映都跑到那个坑跟前,大哥也跟了过去:“这个坑也不大呀,怎么会有如许巨大的声音?”

“……”

“……”

几个人也大着胆子来到坑的跟前,指指点点……

等到大家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后,我和大哥一起回到了堂屋里,荀玉、郭映和管家也一起来了,又经过一番礼仪推让,大家才落座。

“二弟,”大哥先说话了:“明天我就出门,家里就由你照看了!”

“大哥放心吧,我会照看好的!”

“管家糜舒,按理我们都应该叫一声叔,是跟着父亲的老人了,有事情多跟管家商量!”

“是,大哥!”

“大少爷放心吧,您不在的时候,我会尽心辅助二少爷管理好这个家的!”

“那好,我就不在这里呆着了,有事情你们自己商量,我先回去了!”

“……”

“……”

一番礼仪告别,大哥带着管家离开了。

“主公,乡勇已经来了有千人了,您看训练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

“哦,这么快?都安排妥当了没有?”

“都妥当安排了,那二十五间茅屋可以住五百乡勇,其他的就都暂时安排在营帐里!”

二十五间茅屋住了五百人?那就是一个茅屋住了二十人,人挤人的:“是不是茅屋里有些拥挤了?”

“主公,只是暂时这样安排,因为营帐不够。”荀玉解释:“辎重筹措的事情我正在催促,但是需要时间,一时也只好这样安排了!”

“好吧,你们看这安排吧,明天就开始训练起来吧!”

“是,主公,您看还需要定些什么章程?”

“章程?这个我先想想吧,把训练的事情先搞起来!”

“是,主公!”

“二少爷,外面陈雷求见!”一个家丁进来,在门口禀报。

“带他进来吧!”

“主公,我们就先告退!”

“好吧,前面就说了,你们临机决断,把事情都安排好就行。”

“是,主公。”

荀玉和郭映出去了,陈雷进来了:“东家,地方我找好了,您是不是去看看?”

“是要看看,你先说说吧。”

“是这样,我找到的这个地方是一片小山坡,以前山坡上是树林,但是这些年的采伐,树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是还没有人在上面开荒种地,我看还是挺合适的。”

“距离水源有多远?”

“不远,距离临宏河大约有一里。”

“一里?还行,需要开条沟渠。开沟渠的事情你等会就去安排下,注意不要引起纠纷!”

“是,东家,这个我理会的!”

“明天我抽时间去看看,你去安排吧,估计等你安排好也就到下工的时间了。”

“是,东家!”

“还有个事情,东家!”

“你说!”

“雇工,我要找多少人?”

“现在又多少人?”

“现在连木匠在内……”

“木匠不要算,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是,东家,不算木匠,现在十四个人。”

“他们都掌握了打制泥坯的技术了吗?”

“都掌握了!”

“那就再找些人吧,你估计可以找到多少人?”

“东家,这人不是问题,您这里这么好,都想来给你帮工。”

“五十人怎么样?”砖瓦厂需要的是大量的人,但是现在要考虑到技术传授的问题,人多了就不好安排了。

“好的,东家,我就再找五十人!”

“人找好就立即给传授打制泥坯的技术,以后还要找人,还需要更多的人!”

“是,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