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伊籍来了
作者:意想恬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49

“晓尹兄,那只是个三岁的孩童,如何可能是主公说的那个可以顶的三个裨将的人?”

“哦,那主公说的那个诸葛亮又是何方人士?”

“主公不是说了吗,以后自然就会知晓,晓尹兄,还是听主公吩咐吧。.”

“哦,主公有何吩咐?”

这个郭映在执着性也是真让人叹服、

“晓尹先生要负责汇总部曲长的探查,把行军路线尽快确定下来,路上我可能会去几个地方,行军路上就由晓尹先生全权负责,惃升先生只要做好粮草保证就好。”

“主公要去哪里?行军的时候路过再去可行?”

“算了,你就制定行军路线吧,不要考虑我,到时候让子义陪我去,骑马比你们步行要快的多。”

“是,主公,我们就去安排。”

第二天中午时分,郭映来报告,说是行军路线已经确定下来了,因为是在大平原上,基本是走直线。

“马上就要到六月了,天气炎热,路上有什么准备吗?”

“回主公,已经打探清楚了,这一路水源充足,且林木较多,避暑纳凉应该是可以的。”

“好了,只要打探清楚了就好,这一路就请晓尹先生多多费心了。”

“主公放心,映必会尽力!”

“报!——”

“何事?”

“有个刺史府的典郡书佐使叫伊籍的求见!”

“伊籍?”

“哦,主公,这个伊籍我知道,这几天跟刺史府交涉粮草辎重,都是有他陪同。”

“请进来!”

“是!——”

“主公,玉(映)先告退!”

“哎,你们先别走呀!”

“主公,客人就要到了,我们在这里就显的失礼了。”

“哦?……”

“玉(映)告退!”

伊籍,记得这是个出彩不多的人物,宿有急智,记得只是在荆州的时候帮助刘黄鼠脱难,后来出使过东吴,进川后就没有再显过名了。不知道他现在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伯机先生来访,未曾远迎,还请海涵!”

伊籍诧异的看了正要退出的荀玉一眼:“糜公子竟知籍之字?”

“呵呵,伯机先生协助惃升先生筹措我等粮草辎重,在此甚为感谢!”

“公子不必在意,都是我等分内之事。”

“不知伯机先生来此,有何以教我?”

“呵呵,不敢当,只是顺路拜访!”

“岂敢,……”

一通没有营养的寒暄,然后就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评说,到最后也没有搞清楚伊籍来的目的,他不说,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把荀玉和郭映请来商量的半天,也没有什么头绪。

出发的时候,却发现队伍里多了个人——伊籍。

“伯机先生,您这是?”

“糜公子,我已辞去刺史府小吏,决定追随公子!”

“哦,为什么?”

“刺史府中人缘亲扎,在此我始终只是个小吏,并无出头之日,前日与公子叙谈之后,我就决定追随公子。恳请公子收留。”

“伯机先生能来助我,当真是我之福分。”

“伊籍拜见主公!”

“快快请起!”

“谢主公!”

呵呵,虽然还不知道伊籍到底有多大本事,但是能够在史书里留下姓名的,本身就说明是很有一些能力的。

“不知伯机先生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

“主公,我在刺史府一直就是掌管钱粮的小吏,对这粮草辎重的事情还是比较熟悉。”

“哦,那就跟惃升先生一起掌管粮草辎重吧。”

“是,主公!”

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所以从临淄出发开始,就是早晚行军,趁着天凉的时候赶路,中午天气热的时候就在林中休息,非只一日,到达了泰山郡境内。

“报!——”斥候传回消息了,太史慈打马向前跑去。

一会太史慈回来了:“报主公,前方发现有黄巾贼的消息。”

“报上来!”

“回主公,前方泰山郡嬴县发现黄巾贼,斥候正在进一步打探!”

“嬴县?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回主公,两天的路程!”

“继续打探,等会休息的时候大家开会研究对策。”

“是,主公!”

又走了一会,荀玉从后面骑马追了上来:“主公,听说前面发现了黄巾贼?”

“对,前面两天的路程,嬴县,斥候还在进一步打探,子义通知到你了?”

“回主公,通知到了。”

“有什么想法?”

“回主公,我能有什么想法,打仗自有晓尹兄和子义、胡勇他们,我和伯机兄只是管好粮草辎重而已。”

“呵呵,惃生先生,这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性你也是知道的,对了,我教你的那些数字,现在可以熟练使用了吗?”

“回主公,我已经学会使用了,伯机兄见我使用,也在学。”

“您看伊籍先生如何?”

“回主公,伊伯机雍容风议,这两天我们一直在一起,我发现伯机兄擅长辩论,有急才。”

“哦,擅长辩论?”

“回主公,这两天我很伯机兄在一起感觉很不自在,经常被他说的无以为是。”

“哦,哈哈哈,惃生先生怕了?”

“回主公,到不至于怕,只是感觉不自在。”

“呵呵,老被人说的哑口无言,是要感觉不自在的,惃生先生,你有什么想法?”

“回主公,还是那句话,我能有什么想法,只有多学习罢了!”

“好,惃生先生,你的这个态度太好了。多学习,说的好呀。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主公,孔子此句似乎不是这么解?”

“哦,惃生先生教我?”

“回主公,孔子此句原是说: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

“哦!受教了,那后面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是什么意思?”

“回主公,此句是要联系上句的,是说: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下面还有一句,应该联系起来一起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这句吗?”

“回主公,正是此句。”

“请惃生先生一起给我讲解!”

“回主公,……”

“等等,等等,惃生先生,你一开口就是回主公,累不累呀?以后这句话省略掉,好吗?”

“回主公……”

“还在回主公,咱们这是在聊天,又不是正式场合。”

“这……回主公,礼不可废!”

“我……服了YO!”

“主公,您说什么?”

“啊,没有什么,请惃生先生继续给我讲解吧!”

“回主公,此句是说: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不应该是君子才具有的品格吗?”

哦,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不应该是君子才具有的品格吗?

这是孔子在推销他的学说,后人的解读却是另外一层意思了: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报主公!”太史慈来了。

“什么事情?报上来!”

“回主公,前方十五里有片密林,适合扎营避暑,特来请示主公!”

“好,打探好地形,多派斥候周边巡视探查。”

“是,主公!”

“主公,玉告退,去安排扎营事宜!”

“好,辛苦惃生先生了。”

十五里,说远也不远,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到了,安排好了乡勇后,各个部曲长都迫不及待的围拢过来。

等荀玉和伊籍过来,人就都到齐了。

“各位,看来是都得到消息了,我也就不多说了,先请子义说说斥候探查出的情报吧。”

“是,主公。刚才斥候又传回消息,据斥候初步探查,黄巾贼在嬴县周围大约有万人左右,主要是猬集在嬴县县城的南门附近,东门和西门附近也有黄巾贼,但是人数不多,只有千人。看旗帜嬴县县城还未丢失,斥候正在想办法进城与县令联络。”

“好,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说说吧,下面我们怎么采取行动?”

“主公,打就行了,黄巾贼人数不多,才一万人。”

“是呀,二少爷,打就行了。”

“晓尹先生有什么意见?”

“回主公,我看还是再等等,请子义的斥候再探查清楚些。不过,黄巾贼一向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要计议妥当,应该可以很容易取胜!”

“此处距离嬴县还有大约两日的路程,这两日就烦子义仔细打探黄巾贼的动静,越详细越好,虽然说黄巾贼的战斗力不高,但是也得有些防备才好。”

“是,主公,明日慈将亲去打探。”

“对了,子义,你的斥候现在可以呀,居然可以到两日路程以外的地方去打探情报!”

“回主公,其实这些全赖主公的马镫,乡勇们学习马上搏杀技巧都很快,自然出去的夜就比较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