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太极初成形
作者:龙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47

来人正是古墓派掌门杨正雄!

傅氏刚准备好饭菜,正要让杨正雄带张翠山进来用餐,杨正雄忽然听到杨柳冰的惊呼声,心知有异。一想有张翠山在她身边,又能有什么高手能敌,不敢大意,大步奔出,一看原来是周、张二人比拼内力到了关键的时候,若不分开,只怕兄弟或好友马上就有性命之忧。顺手抄起一节竹棒,使出独孤九剑中的破气式,引二人的掌力来攻。也幸亏二人先前耗损了大半的内力,这才不致甚至三败俱伤。

周、张二人耗力甚巨,一时俱不能言,缓缓坐下,运气调息。而深知周自在脾性的杨正雄丝毫不以为意,蹲坐在二人身后,伸出双手贴在二人背后助二人复原。盏茶功夫,三人长身而起,这一会的功夫二人的功力就恢复三四成。先天、九阳固然是妙用无穷,而杨正雄的内力也实是精湛至极。

杨正雄并不多说,也不问二人为何会动手。似是心知肚明,只是前头开路。张翠山先前只知周自在之名,未见其人,见他功夫虽精,但为人却疯疯癫癫,过起招来如同狗皮膏药,不死不休。刚才的情景实是令人心有余悸,暗自思量,若不是神功大成,绝不再跟这家伙动手。

周自在也暗悔,但他天性如此,想改了不知多少次却总也改不了“全力以赴”的习惯,冲着张翠山露出一张笑脸:“张兄弟,刚才是哥哥的不是了,这臭毛病一直也改不了。现在连杨大哥愿意跟我切磋地一二了,哥哥给你赔礼啦!”说完竟是朝着张翠山躬身行了一礼。

事已至此,张翠山自是不会与其斤斤计较,也是一声苦笑:“周兄,你武功高强,若非我大哥来救,小弟只怕这顿饭就吃不上啦!”言下之意竟是自承不及。换句话说就是:我不是你周自在的对手,下次咱们也不用再打过了,我直接认输就是!

张翠山虽是这么说,周自在却知道张翠山的武功绝不在他之下,内心深处对张三丰的恐惧度自是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连徒弟都不在自己之下了。同时这一战也彻底摧毁了他想向张三丰挑战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

坐在了饭桌前,除了小杨锋(杨正雄之子)还向周自在撒娇外,余人俱不对其理会。好在周自在脸皮够厚,逮住一个可以说话的叽叽咕咕聊个不停,丝毫不理会众人的眼光,反正众人也知道他的德性,晾他几天再说,只是这顿饭也在这样奇怪的气氛中匆匆结束了。

之后几日,杨正雄一直陪着张翠山习武聊天,日子倒也过得惬意,张翠山有心救教杨正雄,却又怕对方不答应,支支吾吾的。杨正雄也没想到这个豪气过人、甚对自己脾性的结义兄弟,竟然也有扭扭捏捏的时候,跟个小姑娘似的,禁不住哈哈大笑,耐不住就先开口问了。张翠山也就只能不好意思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参悟一下独孤九剑的总诀。

独孤九剑虽非杨家所创,传到这一代下来,恐怕也只剩这独一份了。一般江湖中人对自家的神功秘笈一向是敝帚自珍,轻易不示于人。杨正雄的看法却异于常人。一方面,张翠山虽然身属武当派,却又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也算是自己人了,把剑法传给他也没什么,更何况他还救了小妹一命。另一方面则是杨正雄的武功境界而言,和周自在一样,武功到了他这个境界再想有所突破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张翠山的出现竟给他带来了一丝契机,单纯的武功切磋或交流可能无法有质的突破,但只要抓住一线希望也不放弃,才是杨正雄这等武学奇才才应有的特性。张翠山年纪远比自己为小,却已经和自己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看他的趋势仍有向上继续攀登的迹象,武学一道浩如烟海,无穷无尽。在别人眼里自己可能是几近无敌的存在,可实际上自己只不过是这沧海中的一粟而已,在武学上的探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张翠山和成昆的区别,敢情杨正雄一直都看不大起成昆,认为其终其一生也无法赶上或超过自己。

想通了这些,杨正雄欣然答应。不仅将总诀相传,连其它八式也一并试演给张翠山看,一代宗师的胸襟就此可见一斑。

张翠山则是汗顔无已,本来还想要耍点小聪明、小手段才能达到目的,哪能想到竟会如此光明正大地就看了九剑,心中对杨正雄的人品更是佩服,日后必加倍回报。

“独孤九剑”的道理其实并不难,概括来讲就是四个字:‘料敌机先’。不过说来看似简单,习练者若没有相应的眼力和功力,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如登天,后发制人就是对九剑习练者的要求了,找到对手的破绽后还需要以更快、更精妙的招术破去对手的攻击,失去对手之力。

至于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则不再是独孤九剑的范畴,而是一种对绝世高手的一种高度评价。信手挥出,皆是绝招,令敌手挡无可挡,惟有认输。当世只怕除张三丰之外还没有谁能做到吧?

一直以来,剑术都不是张翠山的长项,可是经过这几日张翠山对“独孤九剑”废寝忘食地刻苦研究,又有杨正雄这等大宗师在一旁尽心指点后,日后在江湖中又多了一个剑术宗师。

数日后,张翠山拜别杨氏夫妇和其他人,准备回转武当山。杨正雄虽是不舍,却也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小冰儿哭得一塌糊涂,差一点就要跟张翠山一起回武当了。至于周自在,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不知道和五岁的小杨锋跑到哪儿玩去了。

回武当后,正值张三丰闭关,据说近年来准备创出一门震古铄今的新武学。不会是太极拳剑要问世了吧?张翠山暗测。

七兄弟见面,哭声、笑声、唏嘘声不断,两年多的时间不见,宋远桥、俞莲舟二人倒没什么变化,而俞岱岩则是显得更加魁伟,一手玄玄刀法使得是出神入化。张松溪的一双眸子更是深如浩海,一望无际。殷梨亭和莫声谷也已长大成人。尤其是,虎背熊腰,还不到十八岁,身就就已经接近了一米九,最近正在苦练外门功夫,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张翠山一样,内外兼修。而殷梨亭一直跟着俞莲舟练功,精研剑术,进境也是颇快。

武当派虽然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六大派之一,却也是道教的一个分支。道观中藏书也是十分丰厚,盖因创派祖师张三丰真人就是读道藏而悟神功之故。

张翠山如今也到了一个武学的瓶颈阶段,九阳神功迟迟不能达到大成期,实是心境和武学修为跟现有的实力不相符的原因。想补足其中的差距,除了业师张三丰的指导之外,内能多读道藏,加以体悟。于是他在回到武当的第三天,就宣布闭关,以便好好消化这几年来所吸收的东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携了大量的藏书,其中更是少不了那本“道德经”。

于是乎埋首进了这几近千部藏书的海洋中去,不分昼夜地通读。一本道德经更是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又结合九阳神功的法诀以及空明拳中“不足胜有余”、“后发制人,先发者受制于人”等武学至理,再加上一些以前的陈氏和杨氏太极心法的精髓,一举领悟了太极十三式,却仍然无法突破瓶颈,只是创出另一门心法——“太清诀”。知道继续下去不会再有什么结果,遂出关。已经是年余之后了。

其时张三丰早已出关,看到张翠山后也是欣慰异常。七个弟子当中以这个五弟子的资质和武功最高,也最受自己喜欢,两年多没有消息,实是担忧不已,如今团聚,老怀甚安。

适值宋远桥得了一子,取名青书,武当上下一片欢庆。小青书相貌清秀,深受众师兄弟的喜爱,就连张翠山似乎也忘记了那些还不知会不会发生的情节,抄了一份初创的“太清诀”作为见面礼赠之。

本来,张翠山曾想以一对黄金和玄铁所打造的一对兵器“黄金手“作为礼物的,突然想起了这对黄金手是昔日明教圣女黛绮丝所赠,又想起了临行前一夜,黛绮丝找到自己,摘下了面纱之后的绝世容顔和无语的眼神,张翠山一阵感叹,实不知当初所为是对是错。

数日后,张三丰又准备闭关。之前派小童将张翠山唤了去。

见礼后,张三丰笑呵呵地道:“翠山,为师闻你回山后闭关年余,通读千卷道藏,悟出一套‘太清诀’,可有此事呀?”

张翠山轻笑道:“师父过奖了,翠山只是偶有所感。‘太清诀’也只是初步阶段,还请师父多多指点。”

言罢将自己一年多的太清诀原理给张三丰讲了一遍。

张三丰抚须微笑,:“虽然你的太清诀还未曾完善,却与为师的纯阳无极功有异曲同工之妙。”话音一顿,续道:“若能配之以一门功夫,两者合而为一,太清诀当可在武林中放一异彩!”竟是对“太清诀”颇为看重。

“是,师父!”,顿了一顿,又道:“师父,弟子虽闭关年余,然而几乎是遇到了瓶颈,一身功夫竟是丝毫进境也没有,还望师父解惑!”张翠山诚恳地道。

“噢?”张三丰深深地看了张翠山一眼,大宗师的眼光虽然独到,一眼就看出了张翠山的不同,一身功力较之下山之前不知强了多少,该是经历了不少,越看越是喜爱这个弟子,忍不住出手试试他的功力。

一股强大的气势铺天朝地地身张翠山涌去,张翠山神色一凛,知道师父有意相试,也不藏私,将数年来苦练的功力聚于一处,抵抗张三丰的进攻,外放出来的气势似乎比张三丰还要威猛几分。

这倒不是说张翠山此时的功力胜过了张三丰,而是他神功初成,还不能将自己的力道运用的收发自如,加之对方又是自己崇拜至极的恩师功深似海,根本不惧自己出全力,更遑论这些表面看来很威风的气势。

张三丰一开始出了五分力,见张翠山抵挡的轻松自如,较之三年前全力才能抗住自己三分力之时,已是强了太多。微微一笑,又加了一分力。

这一下张翠山可就轻松不起来了,感觉自己如同汪洋中的一页小船,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张三丰又是一笑,感觉这个爱徒还是有余力,因为这小船在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看似凶险,实刚行有余力,如履平地,不自觉中又加了一分力。

张翠山的内功虽然已是深厚之极了,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张三丰六成左右的水平,这次张三丰又一加力,顿感压力大增,竟是连话也说不出来,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要坚持不住了。无奈只能以新悟的太极心法将张三丰的七成功夫移开,可张三丰的七成功力岂是那么容易就移开的?到最后移是移开了,张翠山也累得满头大汗,不顾形象地瘫倒在地上,连呼吸都感觉到困难。

张三丰也适时地收力,对张翠山短短三年就达到如此进境心惊不已,看来已经有了自己七成左右的功力了。只是不大懂得气势外放的道理,所以抵抗不住。而最后施展的那式借力打力,正是自己前番闭关所悟出的新武学中的心法,不知翠山何时也学会了。莫非•••?

张翠山多年苦练再加上奇遇,原以为纵然不及恩师,差得也不会太远,可实际上相差仍是不以里许。高山仰止,深不可测。如同孩童看在山般高高在上,长大后依然不会改变一样。内心里对恩师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张三丰和颜悦色地扶起了张翠山,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问道:“翠山,方才你那一式借力打力是如何做到的?”

张翠山一听,惊了,这下盗版的遇到原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