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小人如虎不能闻见半点…
作者:黑皮四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15

小人往往说话好听,那是有求于你的时候。

今晨刚起床,族里一个大婶儿来找我诉冤,这位大婶儿年近八旬,她的丈夫,也就是我的大叔,和我父亲同一个曾祖父。倒退到百年前,如果四世同堂,也就是说我父亲和大婶大叔还在一个锅里轮勺子。家族里大婶这一脉,可谓人丁兴旺,按照村里人的说法,老夫妻俩一辈子老好人,没有在谁面前安过黑心使过坏。按照传统文化里的说法,这就算是积德吧!我从心里十分尊重这一对老人家。

一个家族,人多了,谁给谁自然有合得来,有合不来的。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至理名言。大婶人品好,就是爱絮叨,招惹部分人不待见。

今天,大婶儿忽然提起家族里的陈年旧事,往昔的事情又从我心里翻腾了出来……

这还得从我故去的父亲说起。父亲*岁成为孤儿,自然读不起书,他靠着自学,居然像《说岳全传》《杨家将》等通俗读物能通读,没有生字,就是不会写。父亲的记性极好,我们这个家族上溯到七八代,唯有父亲能数得上祖上谁谁谁的名讳。

人不是因为位高权贵就懂礼节讲仁义。父亲一生务农,由于他记性好,又爱读忠勇故事列传,在族里算最明白事理者之一。我们兄妹六人秉承了父亲的好品德,在父母生前死后,兄妹六个从没有因家务财产等闹纠纷,这让那些同胞兄弟之间三天打两天骂者,很是眼红加嫉恨。不知道怎么?有些人总是见不得旁人好。

由于父亲明白事理,仗义执言,敢说敢当,所以亲戚族里谁给谁闹了隔阂,便都爱找父亲管闲事儿(从中调解),包括我老舅家族里的谁给谁闹了隔阂,都来找外甥管闲事儿。最典型的管闲事儿案例是我二舅和二妗子分家。我二舅两个儿子,二子娶了媳妇,媳妇娘家富裕,见二舅家特别贫穷,便有了二心。我二舅在方圆几十里地虽然农民,绝对将才(关于二舅暂时不写,因为故事太多)。二舅的二子心眼实诚,二舅为了二子一生,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当时,二舅家里两片宅子,老宅小还是岌岌可危的旧房;新宅宽敞,还是五间窗明几净的新瓦房;家里还有一头骡子,一辆骡子车,80年代末期,家里累了4000多元债务。当时大表哥已经有了两三个孩子。二舅要给两个儿子分家。家里新宅子新房骡子马车二舅做主,全部归二子所有;老宅旧房4000快债务全部归大子所有。分家这严重失衡的天平,让二舅周围的人都不解。连二妗子都怒发冲冠。

当二舅给我父亲商量这样偏重分家的事儿,却得到我父亲的支持。可想而知当时二舅家里纠纷到何种程度,所有二舅和二妗老两口子都分家了。我二舅是个特别懒汉又特别能干的人,他帮着二子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子的媳妇便没了二心,如今有儿有女,团团圆圆一家人。

时光流逝,铅华去尽。如今,大表哥早已经理解了二舅的做法,并且心存敬畏,现在他弟兄俩和睦相处。村里见证了二舅分家的老者,心里不由翘起了大拇指:将才永远是将才。

之所以插这么长小曲,可见我父亲是有远见之人。

话题重回到我族里大婶儿这里。大婶儿大叔过继给他大娘。大婶儿的公婆去世时候,围绕着谁披麻戴孝、打幡子、摔盆子,抱头,这些冀南平原非常讲究的丧葬习俗。这事儿有两种处理方法,全在事由主办:一是大叔抱头打幡子摔盆儿;二是大叔过继给了大娘,老二代老大抱头打幡子摔盆儿。这事儿,我父亲是主要管闲事儿人之一,当时由大叔摔了盆儿打了幡子。父亲管这闲事儿,便给我们兄弟埋下了是非。

对于父母死后,谁抱头打幡子摔盆儿,按照传统等级,长子在由长子来完成;长子不在了,由长孙来完成。二、三、四、五,是没这样权利的。朱元璋驾崩,传国位于长孙,才有了朱元璋四子燕王的清君侧。在我们老家这一带,给死爹死娘打幡子摔盆儿经常被争执。有说摔的盆儿次数多了,于自己不利;有说摔的盆多了,自己的后人财两旺。我是不信这一套迷信的说法,现实生活中各种证据我都能找到。还有一种更可笑的说法,是说正月里死人正月里埋,等孝子摔盆儿的时候,婆婆用衣袂接一块飞溅起来没有落地儿瓦盆片,放在不能生育的儿媳妇的枕头下面,便能怀孕。如果真如此,那些广告漫天飞的不孕不育江湖骗子还吃什么?

话又远了。不管咋说?大婶家的老二,没有孙子。农民嘛!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就开始找没有孙子的原因,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没有给爹娘抱头打幡子摔盆儿上,是谁从中管的闲事儿?是我父亲。久而久之,随着没有孙子的心理变态,这怨恨便归结到了我父亲的身上。这能说吗?还不能说。

人谁比谁也不太糊涂。从我父亲生前到死后,一件件不可理喻的事儿,总让我大吃一惊。难道这也是“父债子还?”人缺什么就很想得到什么但是却千方百计使尽了方法还是得不到,慢慢地这个人就变态了。变态了还有口难辩,于是走向了极端,让他嫉恨的人过得不能安生。

因果报应,不能现世现报,世界上才有了小人和坏人;因果报应也许只有来生和隔世才应验吧?

网友心悦白云爱在论坛上骂我是缩头乌龟。还真是啊!我写这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文字,就足见我的胆小。因为能忍则安,是我的处事哲学。人活着短短几十年,对别人把心安正,对自己也不要太苛求。

信马由缰行文到此,还没有题目。我忽然想起了那本书上看的一则故事:美国一个驯兽师,把吃人的老虎训练得百依百顺。驯兽师最扣人心弦的表演是,在节目结束时候,让老虎张开血瓢大口,自己把头伸进去,在观众的惊呼声中,驯兽师再慢慢地把头从虎口里缩回来。这样的保留节目,驯兽师表演了一千次或者一万次都安然无恙。但是这一次驯兽师把头伸进虎口后,头被嘎嘣咬掉。原因是驯兽师早起刮胡须时候,下吧上刮出了刀伤,浸出了血,老虎闻见了血腥……

于是,我有了如上的标题,尽管牵强附会。

生活中,难得糊涂是一种高境界的明白;而过于明白者不一定懂得难得糊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