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五识俱失 (2)
作者:高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65

路潇遥皱眉道:「这是我门的密咒文,爹爹已回覆,说要解此降,只能求助於神僧五失。.」

画儿疑道:「五失?不就是隐居在荷花山『竹隐斋』的那个老和尚嚒?」

路潇遥点点头道:「画儿,你小小年纪,懂得真多,爹爹说他心境明澈,可感应咱们肉眼不能见的事,或许有阴阳降头草的解法。」他自己倒没听过五失,自是路无常於信上写明。

画儿嫣然笑道:「跟着公子四处游走,总增加了些许见闻。」

路潇遥续道:「荷花山离此只一日行程,一来一回尚有五日时间可运用,不过…」众人本燃起一丝希望,见他语意一转,心下又凉了半截。

孤焰接口道:「二弟,你多珍重,画儿,带上金木鱼和佛螺髻发,咱们走吧!」风小刀尚未回话,画儿急忙起身,二人已出洞口,绝尘而去。

背後只余路潇遥喊声未歇:「月大哥,爹爹说五失神僧从不见外人的!」

明月如霜,二人行出塔外半里许,孤焰向画儿使了眼色,画儿点头会意,即运起内劲,嘬唇吹哨,不多时,沉静夜空中,竟盘旋一巨鴞,身长丈许,展翅三倍余,鹰目金锐,神风顾盼,体健雄伟,向二人俯冲疾下,将近地面,二人一跃而上,御鴞乘风翱翔,飞往荷花山。

二人稳坐鴞背之上,遨游天际,呼啸风响,衣衫猎猎飘扬,头顶星光灿烂,脚下灯火辉煌,另有一番奇景,只是主仆皆无心欣赏,见孤焰俯身在大鴞旁轻言数语,画儿道:「公子,你当真要冒险救他们?你现在身子未复,不如咱们带风大哥离开罢了。」

孤焰道:「徜若咱们收手,二弟又当如何?」

画儿自是明白孤焰所言,风小刀定会不顾伤势,坚持自己救人,轻声叹道:「你待风大哥真好,他却不知道。」

孤焰语意怅然,淡淡地道:「他是我二弟,兄弟间原是不需计较。」

画儿从未见过主人如此神色,心中隐隐有一分不安。

黎明时分,一道金色曙光迎面洒来,二人一鸟沐浴在熹微晨光中,十分温暖和煦,但见四周群山渺渺,峰峦绵延起伏,坡陡峻峭,东南方峡谷深邃悠长,北面是零星的村庄,脚下万顷竹海包覆群山之中。

巨鴞缓缓廻翔而下,眼目所及,翠浪接天,微风拂过,成片竹叶翻腾摇曳,竹声涛涛,宛如置身于绿波茫茫的碧海中。

画儿见这翠嫩欲滴的美景,身心不由得舒服宁静起来,几乎要令人忘了竹海外的纷纷扰扰,若不是此行有重要目的,直想好好在此潜修一番,她深深吸一口气,道:「公子,这儿真是让人心怀舒畅,难怪和尚要选在此处避隐。」

巨鴞停驻在竹林之内,让二人安然落地,孤焰一拍巨鴞颈背道:「去吧!莫忘喜乐小城五日之约。」巨鴞旋风而飞,扑翅间竹叶声响,扰乱了这一片祥和,昂首一声长啸,振翅而去。

二人脚旁,泉水淙淙,碧河盈盈,修竹苍翠,拂人衣裙,令人分外神清气凉。

孤焰微笑道:「此处乃幽岭竹海,其岭峻绝,与『独松』、『百丈』并称『天目三关』,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倒不如你想的那麽隔尘绝世,依这『五女冷泉』而上,便可到荷花山的『竹隐斋』,咱们步行前去,以免惊扰圣僧。」

「五女冷泉」有一个美丽传说,即是五个仙子在大旱的时为拯救竹林而开挖,是以泉水格外甘爽甜美,泉中不时雀跃着百岁娃娃鱼,模样十分可喜。

二人延着林中小路,曲廻盘绕,不时传来鸟鸣啼唱,忽见前方,景观豁然开朗,青峰奇秀,白云相间,一山拥九峰,山体椭圆似花瓣,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正是荷花山矗立眼前,山底处一座静静隐身在千竹中的清雅小斋,低低沉淀的梵呗颂经声,悠扬廻荡在天地之间,与林叶风声相依衬,格外安宁祥和。

一僧人竹杖芒鞋,疾奔而至,数个起落,已至跟前,此僧双目烱烱,光华外放,身形稍矮,筋骨分明,有着苦行磨练的硬实,竹杖运劲点地,袖袍暗藏气劲,口唇嚅动,却未闻半点声响。

孤焰作揖道:「在下月孤焰,求见五失神僧。」

此僧摇摇头,意示不肯让见,孤焰道:「敢问圣僧可是五失神僧,座下第四弟子失言?」

失言点头,孤焰道:「神僧乃佛门高修之人,若我为救生而来,为何不见?」

失言竹杖运劲於地,速写道:「神僧静修,百年不见外人。」从字痕轻易凿深寸许,已知其功力深厚。

孤焰道:「失言圣僧既非五失神僧,怎知此次他不肯例外?」

失言又写道:「施主莫以『鱼、我之辩』考较,贫僧会失言,皆因从前多辩,才自戕口舌。」他指的「鱼、我之辩」自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证。

孤焰淡淡一笑,暗忖此僧果是慧心之人,不愧是五失神僧门下,往後还有三关,自己尚不能动武,画儿必定不敌,此行有求於人,不能硬闯。此人竟会因一心向佛,为免出口造孽,自戕为哑,看来原是性情爆烈、行事坚决之人,如今他一心礼佛,要顺利过关只得凭悟佛取胜,便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圣僧不让见,岂非让伯仁因你而亡,又毁五失神僧功德?」

失言见他气宇超然,口齿伶俐,升起从前好辩之心,寻思:「他暗指我造下杀孽,不如出一道难题教他知难而退!」便写道:「施主若能体贴佛心,贫僧再不留难。」

此言正中孤焰下怀,忙作揖道:「圣僧请示下。」

失言写道:「登天难,黄莲苦,春冰薄,江湖险,故一心向佛,清修於四方之间。」意指孤焰前行艰难,十分危险,五失神僧一心清修於小斋之内,不见外界风波。

孤焰答道:「求人更难,」瞧了失言一眼,续道:「世情更薄,人心更险,仍行侠为民,善恶於寸心之内。」中间少的一句乃是「哑巴更苦」,句句点出求众僧虽难,仍要行侠仗义,放不放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莫要成「情薄心险」之人。

失言登时脸色铁青,写道:「哑巴不苦,言善万难。」意指要口不出恶言,不褺渎佛心,实比哑巴还难。

孤焰回道:「言善非难,行之万难。」意指失言明知救人没错,却不放行,要一往无前的行善才是最难。

失言沉思半晌,终竹杖一摆,豁然让身,不再拦阻。

孤焰拱手道:「大师,得罪了。」领着画儿洒然而去。

转眼间,第二位僧人已在眼前,此僧左右手各戴金环,身形高壮,双目翻白,额间有一血红疤痕,形貌颇为吓人,应是那刀伤破了双目脉络,以至不能视物。

孤焰不欺其眼盲,仍恭敬裣衽一礼道:「失明圣僧,在下月孤焰,求见神僧五失。」

失明听声辨形,已知他恭身施礼,合什还礼道:「善哉!施主有礼,贫僧目不能视,追随师尊日久,专心礼佛,不知天地晨暮变化,四季风花雪月,施主远方到来,贫僧想求问施主,竹海景观何如?」

孤焰见他未说是何时景观,便回道:「竹海季季景色不同,春雨後,春笋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夏风拂时,一林绿初满,时鼓瑶涧风,秋月萧瑟,仍见箭杆万顷拂彩云,峡谷披青泛碧波,冬雪临时,雪拥翠筱满霜华,心质本洁还明镜,不知圣僧问的是何时景观?」

失明口气平和庄重,微笑道:「若要如实知,如实见当下。」

孤焰暗忖此人虽外貌可怖,但内心平静,无嗔无惧,是随和悠然之人,问道:「敢问圣僧何时进到此处静修?当时又是何景观?」

..................................................................................................................................................

待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