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金顶奇遇(下)
作者:江湖夜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85

郭襄闭上了双眼,就在她正要涌身一跃而下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声幽幽的叹息。请用 访问本站

</P>

悬崖上本来是空无一人的,而且以当时郭襄的功力,虽然她心神已乱,但多年来颠沛流离出生入死的生涯,让她早已养成了敏锐无比的警觉,二十丈方圆之内落叶飞花,都绝不可能逃出她的耳目。

</P>

然而这叹息声却是清晰可闻,她绝对不会听错。

</P>

闭上的双目倏的睁开,郭襄旋风般的转过身,却看到十余丈外,站着一个人,一个矮小瘦弱的老尼。

</P>

不知道为什么,郭襄第一眼看到这老尼,就直觉的感觉对方对自己绝无敌意,也许,是因为这老尼的那双眼睛。

</P>

老尼极老,一张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瘦小枯干,站在悬崖上似乎海风略微大一点,就能把她吹下崖去,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枯瘦的手中,捻着一串黑黝黝的念珠。

</P>

这老尼看上去完全平平无奇,就如同大多数庵堂里守着青灯古佛渡过长久岁月的老尼一样,她就像一盏灯油已将耗尽的油灯,已没有多少光和热,若是生命像是一盏灯火,那么她的灯光已昏黄暗淡,随时都可能熄灭。

</P>

但这些印象,在你看到她的眼睛时,便会完全改变,那双眼睛出现在这样一个老尼脸上,简直就是奇迹。

</P>

明亮,活泼,清澈,甚至还有些少女一样的俏皮灵活,这双眼睛,既有着洞彻世情的老人特有的慈祥睿智,却又有着孩童般的纯洁天真。

</P>

郭襄看到这双眼睛,竟不自觉的稽首道:“大师你好。”

</P>

老尼微笑,脸上的皱纹在她笑容绽放时彷佛都完全不见,摇了摇头道:“我不好!”她的声音清澈娇美如银铃,也完全不像是一个老人。

</P>

郭襄一愣,老尼已笑着接道:“看见有人要轻生,我当然不好。”她俯下身,站起身时手中已经拈着一片青青的草叶:“这里平日风大雨大,又多是崎岖岩石,但这小草却还是能在岩石缝中挣扎求存,又要什么事,一定要求死?”

</P>

郭襄苦笑一声,同样俯下身子,在地上拈起一片草叶:“纵然艰难困苦,百般挣扎得延残生,外力一至,却仍然无法抗拒,终究毁灭。一棵小草从岩缝中长出,要经历过多少艰难,但你我二人一举手间,便将它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P>

“但是它已努力过,付出过,纵然被外力毁灭,但却不是它自己放弃。”

</P>

“我又何尝愿意放弃,何尝想放弃,可是我所有的努力,却都只是白费,我可以刺杀一个,十个汉奸走狗,可是又有什么用?死了一个,又会有十个,百个,千个走狗出现。你看看这上面的字‘张弘范灭宋与此’,大宋亡了,却是亡在宋人自己手里!”

</P>

郭襄越说越是激动,她激愤的道:“我奔走了二十余年,有多少志士因为我的鼓动奋起抗元,每一次起事时我们都充满了希望,可是最后,我看到的却都是他们的尸骸,他们的鲜血……我不知道,是鞑子杀了他们,还是我杀了他们……”

</P>

就这么拈着一片草叶,郭襄的身子彷佛已直不起来,那么多的风雨,那么苦难的岁月,这个女子的腰身一直挺直,此刻却已被重负压得弯成了一张弓。

</P>

郭襄终于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她双手按在地上,一滴滴眼泪从眼眶里滴落,滴在地上,滴在手背,滴在她自己的心里。

</P>

老尼站在那里,并没有去扶起她,而只是用慈蔼的眼神望着她,一字字道:“郭女侠,令尊令堂死守襄阳二十多年,到最后与城共亡以身殉国,和他们一起殉国的还有襄阳城十万军民,他们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值得,有没有觉得是自己害死了襄阳城的百姓?”

</P>

“元兵每攻一城,必定先令投降,若有不从,城破后则必定屠城。郭大侠苦守襄阳,从一个角度看他保住了襄阳城二十年安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又何尝不是断绝了襄阳百姓的生路。但老尼相信,直到最后一刻,郭大侠和黄女侠也不会后悔,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大义所在,生死无悔。而一同殉国的襄阳军民,也绝不会怪他们两位真正的侠者。”

</P>

“老尼这一生敬佩的人不多,但令尊堂二位却是老尼衷心佩服之人,不但老尼,天下人提起他两位,又有谁不敬仰?郭女侠,令尊堂之死,重于泰山,而今你的轻生,却是轻于鸿毛。”

</P>

“只因令尊堂之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苦战不退力竭而死,他们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而你今日之死,却是放弃。”

</P>

老尼的话一字字一句句,如同一只沉重的铁锤,敲打在郭襄的心上,她愧羞交加,终于抬起了头,泪眼朦胧的道:“可是郭襄生无可恋,实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P>

老尼莞尔一笑,也不见她作势,人影一闪已到了郭襄面前,双手虚虚一扶,郭襄只觉得一股柔和的力道在自己身上一托,自然而然便站了起来,老尼左手伸出,握住了郭襄的手,右手指了指天空,又指了指大海,道:“天空海阔,路宽阔的很,何处不能走?郭女侠,大好河山尽管沦入夷狄之手,但来日方长,只要将火种传下去,我汉人比鞑子多出了百倍,又何愁没有驱逐鞑虏还我河山的一天?”

</P>

郭襄随着老尼的手指处望去,只见天空高远,海水蔚蓝,阵阵海风吹来,积郁的胸怀不由为之一畅,心中死志已去,向老尼大礼参拜道:“多谢神尼点化!”

</P>

老尼呵呵笑着拦住郭襄下拜的身子:“郭女侠这样多礼,可要折杀贫尼了!”

</P>

郭襄知这位不知名的老尼实是风尘奇人,感激之余便以弟子礼向老尼请教,老尼坚辞不容,二人便以平辈论交,在那崖山之上,谈禅论武,竟三日不曾下山。

</P>

在这三日中,二人印证武学都是受益匪浅,郭襄更从老尼处多闻佛家妙谛,渐渐对佛门起了向往之心,三日后,二人依依惜别,郭襄询问老尼法名,老尼微笑不言,只说南海老尼四字而已。

</P>

分手之后,郭襄依旧仗剑行侠,只是经此一事,性情平和了许多,同时也开始物色弟子,有了开宗立派之心。数月之后,郭襄突然想起当年杨过等候小龙女十六年未果,母亲黄蓉为了安杨过的心,便捏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南海神尼,却没想到世间竟当真有这样一位奇人,而且自己竟有缘遇到,人生际遇之奇,真是不可思议。

</P>

郭襄后来行到峨眉山,在金顶上见到佛光奇景,心生感触,便在峨眉创派,又因少林寺觉远口诵九阳真经和南海神尼之事,对佛门十分向往,竟在金顶自行剃度皈依佛门,自取法名,却仍是上郭下襄二字。

</P>

郭襄晚年功力已不可思议,坐化前在自己结庐的白衣庵前立一石碑,指书峨眉二字于碑上,对众弟子言道:“为师之所以有今日,全赖崖山偶遇南海神尼,非此,则今日无峨眉一派之存在,自今日始,峨眉弟子世代当牢记南海大恩。庵前石碑所书,是为师得南海神尼印证武学所悟,他日若有南海弟子至此,见碑必有感应,尔等当礼敬有加,若有差遣,不可推辞。”

</P>

何冉婷听了忘尘师太所言,才知道峨眉祖师竟和自己的师门还有这样一段渊源,她想起此行目的,立刻站起身,向忘尘师太施礼,将自己来峨眉的目的说了出来。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