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秋暮夕月中秋会
作者:七弦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86

秋暮夕月。.

如此良辰夜晚本该是家人团聚、迎寒祭月之时。然而长安城凤栖阁中,现下竟呈灯火彻明、人满为患。

这其中却是别有一番原故——

近几年来,凤栖阁中每年均会设办两至三次琴会,长安鼎鼎大名的琴中圣手、平素深居简出的苏宴清当晚会于此处以琴会友。

苏宴清的琴会总会选在月圆之夜,此一次,恰为三秋之半、仲秋时分!

`

或有人问:“大音希声”,一席古琴之会,缘何容得下这许多宾客?

此一问却问出了另一桩由来!

长安城中的士子们心慕苏宴清琴曲之人不知凡几,更有过客游子久闻其大名不胜向往。而苏宴清此人孤高于世,未肯轻易鸣琴于人前。古琴之会,所邀者不过区区一、二十人……那么其余人等,似可称之为“看客”!

这会儿凤栖阁中坐满的宾客,其实俱是无缘与会的,纷至沓来的聚于此处,便只得了一个“看”字!

看客中不乏豪门贵胄、名士才子,其中确有嗜琴如痴的狂热之人,亦有对苏晏清的琴曲无限推崇之辈,不过更多的还是往来凑热闹的!

`

“苏晏清琴会那晚,本人便在凤栖阁中!”这话说出去就觉面上有光!

另有些虽不懂琴却附庸风雅的自然不甘人后,以彰显自己实为钟于琴曲的高雅之士……

种种想法不一而论,久而久之,每逢苏晏清的琴会之时,凤栖阁中必定座无虚席,几已成为长安城中士人们的交游盛会。

凤栖阁自然不会错过这等绝佳的生意机会,但有琴会,即精心地装点置办一番。

尤为特别的是,凤栖阁棋阁一楼大厅正中布设的“寒食台”。

“寒食台”由长桌码成,餐台呈长条状分布,台面铺以素帛。

寒食台上摆放着各色精致糕点小食、果子菜蔬等,橙黄嫣绿、煞是喜人。

餐台旁更有琉璃酒杯拼筑成宝塔形状,杯中艳红的葡萄酒映着烛火华光生辉!

宾客们可随意挑选喜爱的吃食,自行放入食盒;亦可从杯塔上轻拈一杯红酒,浅浅品酌;不喜果酒的也无妨,那边还有种种水酒罗列,以玉舀淘上一樽,亦显真味。

虽是素食冷餐,然肴馔精美,品类丰富,加上独特的取食之法,别有一番情致!

平素许久不见的故交们不妨叙叙旧,偶然相识的也可以坐在一块吃吃酒,更有伺机攀附权贵、自荐高门的……

总之,有幸得与琴会的嘉宾们志得意满,身为“看客”亦其乐融融,可说各得其所!

`

此刻凤栖阁中,便有两名才刚相识的“看客”正在侃侃而谈。

“赵兄,往日只听得苏先生便只一名弟子苏乐真,但不知什么时候又多出了一名弟子?”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位亦筠公子原本便是苏先生的高足,只是性子不喜张扬,是以大多数人均不知其详!”说话的这位赵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地言道。

“哦!原来如此啊!”先头说话的那人恍然道,又问:“不喜张扬,莫非这位亦筠公子的性子也同苏先生一般?”

赵兄摇了摇头,一幅你很无知的样子,“张兄弟,你连亦筠公子的大名都未曾听过吗?”

先头这位张兄弟一脸惭愧地说:“小弟初来京城不久,对长安城中的风物人情不甚了解,还请赵兄指点一二!”

“那就难怪了!”赵兄听到这话不由激起了谈兴,“若说这位亦筠公子,乃是辅相李公之孙、长安城中数得上的剑术高手,前段时日又得了诗才名家杜子华的盛赞,如今有个名号称‘九曲公子’!”

“九曲公子?”张兄弟语声转弱,脑袋微微凑近,“小弟倒是听闻长安城平康坊有名的九曲巷陌,不知与此有甚关系么?”

赵兄却是邪邪一笑,“兄弟只是听闻么?既然到了长安城,难道还未曾去过九曲巷这般有名的烟花盛地不成?”

“赵兄明见!”张兄弟闻言也是低低一笑,自有一种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男人间聊到了风月之事,兴致不免高涨了许多,彼此的关系也似近了一步,即使衣冠楚楚的士人们也不例外,好一会儿才又转入了原来的话题。

“赵兄是说,这位亦筠公子凭借一首《九曲诗》,博得绛云楼两位名花的青睐,还经诗才大家杜子华盛赞,年纪轻轻便在士人中享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张兄弟的语气中显然不胜羡慕。

“张兄弟以为这是侥幸得来的么?”赵兄不以为然地说道:“人家亦筠公子乃是凤栖书院中的高才,如今更得了师长的举荐,参与金秋文会的四舆学子之争!”

“四舆学士?”张兄弟轻呼一声,“难怪呢!果然是少年才俊啊!不想陇西李氏军功世代,如今竟也出了一名才子!”

“说的是啊!你道苏先生此次琴会为何令他出面?”

“莫非,便是为了他的四舆学子之争?”

“照我看来正是如此了!”赵兄说到这里也是向往之意溢于言表,“苏先生清高于世,一向不理这些俗务,此次竟然为了亦筠公子这般着想,想必对这位高足关爱有加啊!”

……

“两位仁兄请了!”

这两位士子正在闲聊间,突有一人出现在面前。

两人抬头望去,只见来人年岁不大,身着松绿锦袍、头系青丝帛巾,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此时正含笑拱手而立。

“这位兄台有礼了!”两人起身还礼。

“在下刘正源,草字永明,亦是才来到长安不久,适才无意间听闻两位仁兄谈及一些士林轶事,颇感兴味,叨扰勿怪!”

“哪里哪里,兄台若有兴致,不妨坐过来一起聊聊如何?”两人见其谈吐文雅、一表人才,不觉心生好感。

“正有此意,如此这里谢过了!”

三人坐在一处互相介绍了一番,这才重叙话题。

“小弟才听得赵兄谈及苏先生的弟子李家公子,果然少年俊才,实令人心生向往!不知赵兄对其所知多少,能否细细道来?”

这位刘正源到底为何方人物呢?且待明日分解!

—————————————————————————————————————————————————————

这一章内容有些少,不过为了情节的连贯就这样吧。见谅!

才出场的刘正源乃是一位书中重要人物,诸位不妨猜猜此人是何等由来,小小地卖个关子,猜中的有奖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