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只有一个下伙计在站堂,一看见陈寒一伙人进来,赶忙迎上前来:“几位想要看些什么,我们这里有青瓷陶器、佛像香炉、名人字画、文房四宝...”说的一套一套的。
“我们今个来不是看这些物件,我们找你老板,他在吗?”张福顺第一个开口说了话。
“找我老板呐,他在后院呢,你们在这等一下,我帮你们叫去。”说着就往后院跑去,最近老板身上发生的事他也知道,怕这几位是来要账的,所以不敢得罪几人。
小伙计进去没两分钟,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先生就急急忙忙的跑了出来。这位老先生就是觅古斋的老板,老板面色倒是挺白的,不过那是惨白,身体也很消瘦,眼窝深陷,头发长的有点像八十年代末的文艺小青年,也不知道几天没洗了,都快结成一个个小辫子了。
“我好像不认识几位吧,不知你们找老朽有何事。”这老板虽是没落了,但是礼节到没有丢下,一见面先是行了个礼,然后问道。
对于这样的人,陈寒非常的尊敬,人待卧以诚,我当待人以礼,这是陈寒的处事原则,陈寒连忙回礼。
“我是从北京来的,想要在天南常住,我们听说老先生想要将这个院子卖出去,就赶过来了。”陈寒回礼后说道。
“老朽确实有此意,就是不知先生想要出什么样的价格?”老板倒也干脆,就是心底担心陈寒落井下石,前一阵子被人下套,亏了很大一笔钱,现在急需大笔钱还债,没法跟人讨价还价。
“这是老先生你的院子,应该你出价吧,只要你的价格不是太过分,我想我都可以接受。”陈寒淡淡的说道。
“这个,560万,你看如何?”老先生有点犹豫的说道。
“老先生,您这院子转让的价格,的确是高了一点,要是再合理一点的话,我想我们就可以签订合同……”陈寒头一转,看向了老板,他对老板的经历表示同情不假但他又不是做慈善的,自然想用最便宜的价格把这店给盘下来。
“这位先生,看您也是行里人,这古玩街现在是一家空闲的都没了,像我这好位置的更是想都别想,再说了,市中心的套房还两万一平米呢,我这里也有近300平米的,加上我这店里的货,还值个一百来万,这价实在是不算高的……”一听陈寒对价格不满,老先生有点急了。
听完老板的解释后,陈寒沉思了起来,老先生说的挺有理的,其实几十万对陈寒来说确实不是问题,只不过一向节俭惯了,省一点是一点嘛。
"那好吧,就你说的这个价,我们什么时候签转让手续?"
张福顺在一边并没有吱声,他知道陈寒不缺几个钱。再说了他们也都不是落井下石的人。
“我们一会就可以签。你们先等一下,我一会就回来。”说着老先生就转身走出门去。
“喏,你先看看,没问题就签字,再把公证书签一下。”不一会老板赶了回来,并把一份文件递给陈寒,然后招呼身后的两人坐下。
这份股权书做的很详尽,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陈寒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当着公证人的面,开出一张五百六十万的支票交给老先生。
看到手里的支票,老先生苍白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的红润。
公证人在宣读了公证词之后,三方都在公证书上签字,各自保存一份。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整个手续就算是办完了,陈寒也不得不佩服老先生在这里的人脉,居然能将公证员都请到家里来。
等公证员离开之后,陈寒向老先生问道“老先生,我能冒昧的问一下,您这档子事,到底是怎么出的啊?”
老先生脸上露出一丝惭愧和苦笑,想了想还是说道:“唉,实话说吧,这是别人下的一个套,而且为了这个套,那帮子人准备两年之久,算我识人不准,栽在他们手上,我无话可说……”
原来这老先生的朋支很多,经常一帮子人在一起喝茶聊天谈生意,在两年前的场合里,通过一位老朋友认识了一位藏友,是玩字画的,虽然一开始两人的关系不是很熟,但大家都是藏友,有很多的话题交流,这一来二去的也就熟悉了。
这家伙后来就经常到老先生店里聊天喝茶聊天谈生意,很巧的是,有次这人在老先生店里的时候,有一人拿着一副柳公权的《祭侄文稿》来老先生的店里出售,价钱倒不是很贵,只卖2万元,不过老先生也精通字画,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再说了如果是真的那价格就顶天了,不会几万的,当时就不想收。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