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坐在院里想心事,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武三思进门惊喜地说:大哥,天皇要让位于姑母。
武承嗣没精打采地答着:知道了。
武三思不解问:这是个好消息呀,你怎么愁眉不展的?
武承嗣老谋深算地说: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这事不好办。
武三思望着武承嗣百思不得其解,他问:不好办,有什么不好办的?这是天皇的意思,谁敢抗旨?
武承嗣沮丧地说:你忘记迁都的事了?迁都就那么困难,传位的事就更难办了。
武三思强调着:不好办也得办,俗话说,枪打出头的,只要看住刘仁轨和裴行俭,我看这事就成了。
武承嗣为难地说:他们是朝中重臣,裴行俭还手握兵权,你能把他们怎么样,看得住吗?
武三思握着腰里的宝剑说:我是兵部尚书,到时候我派重兵守往函谷关,他们就是插翅也难飞进东都。
武承嗣一拍大腿站起来,他夸着:好,这是个办法。
魏元忠遇事爱动脑子,听到天皇要传位于天后的事之后,他不觉一惊,此等大事,如何对应?他心里拿不定主意。于是,找来几个大臣,来府中商议。
魏府客厅里刘?之、李昭德、狄仁杰、徐有功、魏元忠说起这件事来,各执一词,吵得翻天覆地。
刘?之,年轻儒雅,?持大方,他款款地问:魏大人,召我们来何事?
魏元忠没有开口,他知道李昭德必定要打第一炮。果然如此,李昭德用目光扫着众人问:朝中风传天皇要传位于天后,你们是何态度?李昭德见众人不语,他走近刘炜之问:刘大人,你是中书侍郎,也算是个副相,总得有个说法吧?
刘?之不屑地笑了,他说:历朝历代,哪有女皇,下官从不相信。
徐有功沉默了一阵说:信不信由你,可这股风越刮越利害了。
李昭德应和着说:原来下官也不信,听得多了也就相信了。
狄仁杰看了李昭德一眼说:既然你相信了,也该有个态度嘛。为何不言呢?
李昭德反问着:态度,什么态度?这是皇家的事,谁能管得了?
魏元忠不同意李昭德的说法,他递过一个眼神说:李大人,你说这话就不对了。你是吏部尚书,有专奏之权呀!
李昭德寻思着说:也就是啊,若是天皇在朝堂上问起来,可该如何应对?狄大人,你是什么态度?
狄仁杰若有所思地说:太子年轻、任性,缺乏历练,天皇若把大位传给他,只怕要天下大乱。诸位也看到了,天后临朝多年,聪慧果断,远见卓识。她是李家的媳妇,替李家管理一段朝政,也未尝不可嘛。
李昭德点头同意,他说:狄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大唐是李家的江山,她百年之后,还要把江山交给天皇的子嗣才是。
刘?之这才开了口,他说:要坚持这个说法,这一条太重要了!
众人奉承着:刘相国所言甚是。
武府客厅里灯光闪亮,武氏兄弟也在想着这事。多天来,武承嗣一直闷闷不乐,这件事总归说是一件好事,能不能成为现实,他心里没有底。见二位弟弟进门,武承嗣询问着:趁着夜深人静,咱们兄弟进宫一趟如何?
武三思神秘地问:可是去见姑母?
武承嗣想了想说:当然是去见姑母,有几句话要与姑母敲定。
武攸嗣问:大哥,要对姑母说些什么?
武承嗣沉思着说:朝中那些风言,原来我也不信,现在看来,姑母当皇上,那是迟早的事儿。
武三思眨了一下眼笑了,他说:你是说,咱们要提醒一下姑母,她若是当了皇上,江山不能传于外姓之人。是吗,大哥?
武承嗣只是笑着,并未开口。
武则天是个明白人,她不是不想称帝,是觉得条件还不成熟,若是听了天皇的话,必然身败名裂。如何办呢?她思来想去,选中了一个高人,她将狄仁杰找来面授机宜。
御花园中,武则天与狄仁杰边走边谈,武则天讲着,狄仁杰并不开口,他只是点头。
武则天抱歉着:狄爱卿,让你勉为其难了。
狄仁杰坦然地答着:为了国事,臣甘冒风险。
傍晚时分,武则天带武氏三兄弟进了御花园的亭子,刚进亭子,武则天吼着:跪下,给我跪下!武氏三兄弟跪在地上,武则天训斥着。
武则天:想当太子?妄想!大唐是李家的天下,你们凭什么当太子?
武承嗣:姑母,我们错了。
武则天紧逼着说:你们不要命了,这件事不能说,不能做,连想都不能想!
武三思尴尬着:是,我们不应该胡说八道。
武则天双眼喷着火:不是你们胡说八道,是你们鼠目寸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像你们这样,不是好好做事,认真处人,满脑子太子啊,皇位的,总有一天要大祸临头。现在有我遮挡着,本后百年之后,看你们怎么办!
三人:多谢姑母教训。
武承嗣受了训斥,他并不死心,回到府里三个人还在议论这件事。
武三思郁闷地问:大哥,这事可怎么办?
武承嗣眼珠一转,他狡猾地说:我们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要以静制动,只要她登上皇位,天下便是我们武氏的,到时候,她总不会找个外姓人来当太子吧?
武三思佩服地点着头说:是啊,大哥说得有理。
武承嗣问一边修理锄头的武攸嗣:四弟,你怎么老不说话?
武攸嗣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当太子吧,我不想当。
武三思问:你想干什么?
武攸嗣安然地说:还是种地好,怪安生的,我想回老家去。
武三思耻笑着:没出息。
武承嗣问:三弟,函谷关把好了吗?可别让刘仁轨、裴行俭进来搅了大局。
武三思大包大揽地说:大哥,放心吧。守关的把总认得这两个人,他们对我发誓,这两个人永难进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