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散花寺熙凤得神签(四)
作者:曹雪芹拾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34

( )大了道:“我们的签最是灵的,明儿奶奶去求一签就知道了。。”

贾母道:“既这么著,索性等到后日初一你再去求。你先把妙玉的事安顿好。”说著,大了吃了茶,到王夫人各房里去请了安,回去不提。

这里凤姐勉强扎挣着,预备了车马,带着平儿并许多奴仆,跟着妙玉的灵柩到了散花寺。大了带了众姑子接了进去。一切安排停当,当夜就住在寺里。

到了初一清早,献茶后,凤姐便洗手至大殿上焚香。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于是叩头拾起一看,只见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

大了忙查签薄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

凤姐一见这几个字,吃一大惊,惊问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么?”

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难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这一段事也不晓得?”

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儿还说这一回书的,我们还告诉他重著名字不要叫呢。”

凤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说著,又瞧底下的,写的是: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看完也不甚明白。

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奶奶自幼在这里长大,何曾回南京去了。如今老爷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来,顺便还家,奶奶可不是‘衣锦还乡’了?”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

凤姐也半疑半信的。心中思忖着,讼宜和,婚再议?难倒我还真要贪官司不成?那又是谁的婚再议呢?莫非二爷那里又有了喜欢的人了?

大了摆了斋来,凤姐只动了一动,放下了要走,又给了香银。

大了苦留不住,只得让他走了。

凤姐回至家中,见了贾母王夫人等,问起签来,听了说解,都欢喜非常,道:“或者老爷果有此心,咱们走一趟也好。”

凤姐儿见人人这么说,也就信了。不在话下。

却说宝玉这一日正睡午觉,醒来不见宝钗,正要问时,只见宝钗进来。

宝玉问道:“又到哪逛去了?”

宝钗笑道:“我给凤姐姐瞧一回签。”

宝玉听说,便问是怎么样的。宝钗把签帖念了一回,又道:“家中人人都说好的。据我看,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原故,后来再瞧罢了。”

宝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圣意。‘衣锦还乡’四字从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儿你又偏生看出缘故来了。依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解说?”

宝钗笑道:“自然有别的解说!”正要说,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丫头过来请二奶奶。宝钗立刻过去。未知何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