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收藏,实在太少啊。前面的章节有修改,书友可以看看。
1902年2月,从北京沦陷到回北京,整整在外呆了18个月的慈禧、光绪,应该说是两宫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清帝国都----京师。
慈禧已经在先呆了整整11个月,当他看到联军与九月分撤军时,他还是不敢回来,至于得到联军真的撤军了,他才敢在岑椿萱等大臣护卫下,才敢返回北京。当然了留在使馆区和京津铁路上的驻军被他自动忽略了。
在付出了4.5亿两庚子赔款和签订了带着无尽屈辱的《辛丑条约》,还有一个名义上被收复,却实际上再清朝时再也没有收回的广大的辽东地区,因为这个宝地,那是俄国占完了日本占,日本占完了,苏联占从来没有消停过,好在不是一个国家一直占领着,要不然就是另一个琉球了。
而且途中还听闻了一个对清朝来说,绝对的噩耗,李鸿章逝世。对于李鸿章的死,清廷是格外的优容的,光他的灵堂就设了一年。当然,不是毫无目的的,是以此来安广大李鸿章旧部的心,告诉他们,我会如何对待李鸿章,当然也不会忘记你们得功劳啊,你们还是大清朝的顶梁柱啊。
而且一淮军在清朝军事体系中绝对的主力地位来说,毫无疑问的优容李鸿章的事情是马虎不得的。
要知道李鸿章淮军体系中带出来的督辅、巡抚、道台、镍台、总兵,那是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不计其数。当然了知识夸张的说法,但是夸张也要老底的啊。
这一块人心笼络好了,那么那些在这场战争中,对勤王护驾有功,对稳定朝局有功的人,当然也不能不赏功,尤以勤王中的岑春轩,镇压义和团稳定山东、保存武卫右军的袁世凯,危急时刻电联合东南督辅联合炮制东南互保的盛怀宣,勤王保驾的马玉昆,当然了也不会少了我们第一勤王名将、协绞山西义和团的公孙云了。
岑春煊,由甘肃布政使,升至陕西巡抚,之后再调任山西巡抚,当了今天也没有什么可以奖励的了,勤王保驾有功。只用加个荣衔----太子少保
袁世凯,山东巡抚,武卫右军统领,李鸿章死后实际上他已经是暂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不过这次慈禧回京真要表现的时候,就把他拉过来,实授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外加一个荣衔太子少保。
盛宣怀,原来只是上海一个铁路局督办,加封工部左侍郎,太子少保。此次功勋:上海的英军已保护侨民为由,妄图驶入长江,进占亚南地区,形势十分恶劣。盛怀宣策动东南各省督抚于各国驻沪领事谈判。东南互保对于保存国家实力十分有益,使得南面半壁江山免遭荼毒。
马玉昆,原来是浙江提督,后调防北京,参与京畿防卫。八国联军入侵时,他率所部在津郊、北仓等地抵抗,后不敌撤军向北京。正好赶上八国联军陷城,他帅部到西直门,刚好遇到公孙云护卫的慈禧、光绪。旋与公孙云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加太子少保衔。
庆亲王奕?,这和谈有功(鬼扯),着领外交部(没有办法,辛丑条约给规定死了只能是一个人统领总理衙门,而且还要改成外交部,奇了没有看过这样的条约)
等其他的大臣也封号了之后,按顺序轮到公孙云了。
由于在李鸿章的灵堂上太出彩,后来传到慈禧耳朵里。慈禧一听不禁也感慨啊,李鸿章啊,你是尽力了。看来这个公孙云的确是个忠诚啊,恩,这次还是给他封一封。恩上次好像,给了他个总兵衔,从二品武官,勇号“哈尔巴拉巴图鲁”,赏赐黄马褂,抬满洲镶黄旗。
慈禧心里不由念叨:公孙云,汉人,哈尔巴拉蔑儿干,蒙古人,蒙古人,哦,一半蒙古人(恩,太后,我说我骗人的行不行,我只是会说蒙语,因为我以前学过,我他妈百分百汉人啊)。恩,蒙古,好像在俄罗斯边上,俄罗斯,这个该死的老毛子国,霸占了祖兴之地还不肯还,还逼死了李鸿章。开来蒙古是跟中原一样是要变一变了。然后把亲自写好的旨意给军机处。
于是,公孙云的封赏下来了:公孙云,举人(众人奇了,西域也有举人,什么你说武举,哦,难怪了),蒙古名:哈尔巴拉蔑儿干,抬旗满洲镶黄旗,勇号“哈尔巴拉巴图鲁”,西域军总兵,此次护驾有功,后协绞山西拳匪(看,用完了,就扔了你),公忠体国,忠心甚佳,领蒙古台吉衔同一等鹿鼎公,参赞科布多大臣,境内蒙古部整为一部,所部西域军家眷悉数随行,另可在山西自行募民,以充边塞(过了,过了,再说下去,俄国人听了要闹事的)。赏银万两(心痛啊,听说你是商人,你自己想办法筹钱吧)。
公孙云一想坏了,听说蒙古的扎萨克们都是跟明朝的亲王一样,不得允许不得私自入关啊。给囚禁好像是一样的啊。怎么办,怎么办,不要可不行,这个是大官啊。
只听,传旨意的太监又念叨:因扎萨克不可轻离封地,此乃祖制,然公孙云有功于国家,特开此列,各地报备后可自由通行,不必通报理藩院。
听到这里公孙云开心了。也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样啊,不错,不错嘛。哈哈。
本来,听说对公孙云如此封赏,军机处很多人有意见了,但是公孙云不怕,他后台硬啊,因为上次出城之前,刻意通知了很多王公大臣,所以嘛,什么军机处反对,放屁,要不是他公孙云,也的家财都没有了,人可能都没了,你看崇绮,那叫一个惨啊,老婆儿媳女儿全让人给祸害了,哎惨啊,实在是惨啊。哦,回来,爷告诉你不行也得行,要不是他爷这条命还得两说呢。
很多人,可能郁闷了,这些王公大臣还有说话的权利?哈哈,看管们别太想当然了啊,袁世凯牛逼吧,可是后来他照样让这些王公大臣们在政治斗争的时候,给干败了,人家可是在这个北京呆了250多年了啊,DNA里就遗传了政治斗争的基因。
所以嘛,军机处除了奕?之外,没有不反对的了,但是奕?不是这样想的啊。你们傻逼啊,这个可不简单啊。人家可是救了太后的,你看这章程还是太后亲自写的,什么意思,好,我告诉你,这个人太后说怎么办就怎么啊,懂不?不懂,我靠,你真傻逼啊,你不知道,有没有搞错,你的耳目呢?什么,都死了。你想气死我啊(某某心想,咦,你咋知道我想气死你啊,气死你,你那个位子就是我的啦,哇哈哈,不过,不能说出口啊,哎,我的怨念啊)。你还不知道,李鸿章的淮军的人都跟他结交了,知道吗,你的耳朵啊,张佩纶都亲自拜访他了,这个人面子大啊。还不知道,你个傻逼,爷要被你气死了。实话告诉你吧,也今天家里还有钱财,就是因为他通知到爷府里洋鬼子破城了,也才能从容的搬出去,要不然还有吗?满城多少王爷,都是如此,你想得罪多少人呢?
咦,不对啊,昨天爷府上的晚宴,你不是也在吗?那些王爷,都在夸公孙云懂事呢。
我靠,你耍你爷我啊,看我不揍你(某某军机大臣腹排,我溜了,且,你个老王八,老子就是看你不爽,耍你,怎么了啊)。
奕?气的半死,郁闷啊。一个砚台丢过去,刚好砸到那人逃跑时面向他的屁股蛋上。
这就是坊间传闻的“一个西域武夫加土包子引的军机处血案”。
。。。。。。。。。。。。。。。。。。。。。。。。。。。。。。。。。。。。。。。。。。。。。。。。。。。。。。。。。。。。
再说公孙云,公孙云回到北京不久,马上赶到巴彦所在的山村里。村口巴彦一看到公孙云带人来了,那个激动啊。
巴彦(喀尔喀蒙古语):那颜啊,你是怎么搞的,我们这里,可是等了你一年多了啊,好在你在山西的时候,差人来报过信了,要不然可怎么办啊。
公孙云:我靠,不是吧,巴彦,镇定,再镇定,你怎么能哭呢?厄,收不住了,我靠,好了,好了啦,你家那颜不是还好好的嘛,告诉你啊,你家那颜升官了,老大的官,你猜猜?
侯孝:呜呜~~~~少爷不玩这个好不好,我知道你升总兵了,上次来人说了(公孙云腹排,我靠不是吧,你说不玩这个,怎么自己先猜起来了)。
他傍边的陈笠也是一脸激动,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还没等公孙云想马上拿出圣旨给他们看看,猛不丁的他看到了一个让他浑身起毛的人。而且这个人有暴力倾向,严重的暴力倾向。
这个人正向他丢过来一坨随地捡起的泥巴,但是由于手太小,打击半径有限,刚好砸到公孙云的脚,公孙云被这样的举动吓了一跳。看到公孙云往后一跳,结果这个人笑了。不会是。。。。。。。。
猜猜是谁?
各位看官,果然被你们猜到了,这位就是我们的超级无敌小小姐,公孙薇同学。这位小同学,由于身份地位特殊,结果在公孙云不在的情况下,被巴彦、侯孝联合陈笠给宠坏了,逮住什么就打,抓到什么就投,哪怕就是侯孝给她的金锁,她玩腻了以后,照样砸向她愤恨宠物小狗,因为小狗也是她玩腻的。
公孙云,赶忙一副奴才相的拿出买到的糖果献上,心想:小样,我看你还不投降。
结果很遗憾,公孙很无奈,小家伙居然直接跑到巴彦身边,张开双臂,腻人的叫道:阿巴嘎(蒙古语叔叔)。公孙云楞了,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自己的女儿吗?太雷人,鸟都不鸟他。
公孙云这是才想起,小家伙已经三岁了,可以开口了,只是对爸爸没有印象而已。
想到这里公孙云眼睛一热,哎,做父亲的不称职啊。
看的周边的人一笑。公孙云愤怒了,于是他:嗯哼。
心想:女儿啊,你够狠,这么久没有见老爹,结果一见面就给你老爹一个下马威。果然有你老爹的风范。八错,实在是八错。
所有的笑声都没有了,可是公孙云准备再接近她时,居然现小家伙睡着了,公孙云看着看着,脸上一副幽怨的样子出来了,众人只能看在眼里,憋住脸颊,笑在心里啊。
且说公孙云,到了山村之后,告诉侯孝,叫他们赶紧把东西挖出来,然后,运到大同。他已经通知了吴青山,让他带五百人,在昌平贯市等着。
公孙云心想,在京里带着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在这里住着,先跟女儿联络联络感情。还别说,小家伙实在难缠,公孙云在去了半条命之后,终于把她哄好了。父女两这才算搞好关系。当然了公孙云对自己这个女儿的语言能力想到的佩服,蒙话说得像模像样。汉话那简直是小case。
等到侯孝他们花力气把东西都弄出来,公孙云有趣打开了书箱看看自己的真正的宝藏。开心啊,《永乐大典》,哈哈。哈东西。越想那是越乐啊。
然后看到一个布包,看到这个布包公孙云想起来了,好像是他从翰林院一个被杀的看门小太监手里夺下来的,当时公孙云看到有义和团看也不看一刀捅了这个真要逃跑的太监的时候,还感叹了一把,觉得自己本可以救他的,不过他走近这个太监的时候,现了这个太监,居然死死的压着一个布包,于是公孙云觉得可能是好东西,就摆开了他的手,拿下来丢在书堆里了。不过公孙云这时才想起来,不自觉的想看看里面是什么。
当他一打开布包时深感震撼,封面居然有两种文字,一种当然是汉文了,但是震撼的就是另外一种文字--希伯来文。这封面下面居然写着“大唐总章二年”,公孙云心想我靠不是吧,你们这么早就来了啊。
再看,这本双文字的犹太圣经实在太厚了,翻看里面的汉字经文的时候,现居然是文言文,翻着翻着公孙云没有耐心看了,于是习惯性的想翻到最后,完事收工,可是当他翻到书的最后时,现全是泛黄的空白页,很多地方已经有被虫蛀过。
。。。。。。。。。。。。。。。。。。。。。。。。。。。。。。
公孙云心想,怎么回事,然后顺着空白页倒着翻回去,终于翻了好多页后,有文字,不过全是名字,什么,利末家的所罗门,利末家的犹大,利末家的摩西。再翻,我翻啊翻,前面就不同了,纪录名字页的第一个名字是希伯来文写的,然户下面有一大串。后面的文字慢慢的在变,有了希伯来文,也有了汉文注解名字,比如有的下面写着利末家的亚伯拉罕,还有这个人的出生和死亡时间,不过都是唐朝的年号。等到了那些纪录明朝的年号时,开始只有汉文的名字了,不过名字还是什么利末家的以撒、利末家的雅各,再往后,就是到了清朝,最后一个名字写写着利末家的摩西,出生:光绪二年。死亡:_____(空白)。
公孙云拿出自己的度牒一看,出生光绪二年。然后一个古怪的注意在他脑海中诞生了。于是他把这本书用布包包好。自己收了起来,放在身边带着。
几天后,吴青山也到了,于是公孙云巴彦带着公孙薇先走,侯孝则继续跟着他
十天后,到了三月份了,公孙云跟所有该打招呼的人几乎都打过招呼了,说他可能要回去了。
于是他决定,去一趟李府,在看看那位张佩纶先生。随便也跟李鸿章道个别。
然后再跟慈禧、光绪告辞。
只是他去李府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故人。
公孙云心想真是要枕头,就满上有人送来了。服务真是周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