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玲执意要求之下,成功说服慈溪和家人。毕竟包办的婚姻也不是像所有人想的那么罪恶,要不然这个时期的整个世界充满了罪恶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实包办婚姻不仅在中国流行,在西方也是贵族的要结婚方式。只不过欧洲多少也开明了那么一点点,那就是给自己的女儿或儿子物色好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之后,一般都会让他们相处一段时间,看看那个比较合适。再决定结婚的对象而已。好像苏联时期的婚姻,很多都是上面的领导一个命令,下面的人就接受了互不认识的对方。这个难道就是现代婚姻吗?
所以说嘛,德玲比谁都清楚包办是没有办法的。只能先去看看自己的包办对象,看看是不是像慈禧说的那样是个诚实的人。
1903年秋
德玲一路上,下了火车,上马车,下了马车,上轿子,反正是每到一地都伴随着各地的不同交通方式变换着自己的交通工具。
不过德玲并没有直接就到科布多,因为他在哈密的时候听说了公孙云霸占了哈密北部的一处带湖的峡谷。
公孙云还在那里建起了一个城镇,而且那个城镇已经展成了哈密北边的重要货物集散地,几乎整个哈密的商业已经转移到哪里去了。
所以她要到哪里去看看。
德玲听说,哪里最近好像还有了当地人自己生产的小百货。对,那里的人将自己生产的各式各样的东西统称为小百货。
西部的走商以前到迪化才能买到的东西,这个镇上也都有了。这样一来只要是不携带货物到西部的商人,想贩点什么东西到中原去,那么必定会先去这个人们口中的淖毛湖镇。而且那里还可以买到不用去迪化也能买到的科布多特产。
这次,德玲的交通工具变成了马匹,因为那个地方实在是很难通行车辆。来往的客商,也多是一个一个的马队驼队。看着一路上川流不息的行商。德玲还真对这个小镇有点好奇了。如此一个城镇到底有什么样的东西,冒着艰难的路途前往呢。
带着慈禧特地安排给他的侍卫,德玲骑着马到了这个镇。先给德玲印象深刻的不是城镇,而是镇外的一大片相连的田野,一眼看去田野中没有一户人家。
而且这些田野之中,还有很多道路相同,可以看到农夫们驾着马车在期间穿行。和中原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农夫不是一户一户的收割粮食,反而是很多马车停在道路的一侧,整齐的排列着,而边上的农田里也是上百上百的农夫一起在干着活。
德玲有些震惊了,这好像有点像自己听说的美国西部的那些农场。
撇下田间的农夫,德玲像镇里进。可是她才道镇边缘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镇里传来的巨大的喧嚣声。德玲不仅有些疑惑,难道是生了什么事情了嘛。打马前行,进入镇内,德玲知道了那些喧嚣声是怎么来的了。原来她进入城镇的区域搞好是一个规划好的巨大的市场,里面有着各式各样的店铺。不过虽然店铺不一样,可是房子确实一摸一样的,而且还是整齐的排列着,每个店的门上还想欧洲一样,竖着自己的店号和货物简介。这个中原又有不同了,中原的店铺的牌子都是悬挂在门上的,只有靠近了才能看见,而这些竖着的牌子,只要眼里没有问题,很远都能看到了。
德玲吩咐侍卫找了一间客栈歇脚。刚刚休息的差不多,德玲又带着几个人外出,开始游览起这个奇怪的城镇了。德玲一边逛一边心想:这那里像个小镇,简直就是一个县城嘛。
来到镇中心的地方,德玲惊奇的看着一片巨大的空地,这里难道还有像欧洲一样的广场不成。咦,那栋白色的砖瓦建筑还真是奇怪,屋顶是中国式的,而房子的样子却是欧式的,看上去有点怪,但是好像还很不错。
走进看那栋建筑,现这门上悬挂着一个大大门牌:淖毛湖镇镇公学。
只听一阵铛铛铛的声音响起,一会就传来了孩子们嘈杂的生意,不一会从这座而成的小楼里涌出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后面还跟着几个吆喝的大人。
德玲迎面走向那些孩子,不过她没有停下来,反而是看着一个个疯癫不已的孩子从自己生变穿过。来到大人面前,德玲开始跟他们攀谈起来。
德玲:“亲闻,你们是这里的先生吗?”
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见德玲问,莞尔一笑:“呵呵,又是一个带着好奇的到访,你肯定是想问,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奇怪,跟别的地方不同吧。老朽都已经被你们这些人问了不知多少遍了。”
咦,德玲心想:我还没有问呢,你就知道了,不过听你说的,好像来人还很多啊。不过你们这所公学还真是特别,谁能不好奇呢。
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怎么会建这样一所公学的?”
老人,被他问的一愣:“哦,你是从东边来的吧,也不奇怪,这都是镇长他们商议的,听说还是按照少爷的意思来兴建的,其实你看这房子还很新,也才刚建好没有多久而已。半年多吧。按照镇长的意思,哦,以前也只是叫管家,现在改叫镇长了。还是新来的蔡参将带来的少爷的命令,这里也算是个大镇了。而且少爷说了,公学一定要是镇上最好的建筑,这样才能符合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之所在。”
德玲越好奇了:“这所房子是这个正上最好的?那衙门呢,哦,你们还只是个镇,应该没有衙门,只是些士绅管着。”
老人胡子一抖,不高兴到:“谁说,我们没有衙门的,哦,不对,我们这里叫官署,这可是少爷亲自起的名称,也是蔡参将带来的命令组建的。老朽还是镇上的元老院的元老呢,好在今天没有事,老朽要在这里视察一番,看看孩子们书念的如何。”
“哦,那老先生,能不能带我们去官署看看,我们都是从东边新来的,对这里着实有点好奇”,德玲亲切的询问道。
“有何不可,老朽也不是第一回带人参观这里的官署了,恩,反正公学里也没有什么事。你们跟老朽来吧”,老人豪爽的答应了。
德玲跟着老人来到学校对面的一座中国式的古朴建筑。这座建筑很大,占地也很多,不过相比于公学而言,它看上去跟大气些,也跟沉闷些。
来到里面,原来也像个北京的四合院,不过它的房屋布局却是好比西方的办公室,反而不想中国的衙门。里面是一排排的房屋,都不是很大,每个单间前还挂着各种各样的牌子。
德玲从这些有牌子的屋子前走过,看到的是各式各样的后缀为办公室的名称。
镇长办公室;
镇兵长办公室;
镇税长办公室;
镇财长办公室;
镇教育长办公室;
镇畜牧长办公室;
镇粮农长办公室;
镇工锻长办公室;
镇法务长办公室;
等等。
德玲,想到老人还说过一个元老院。于是问老人到:“元老院不再这里吗?”
老人得意道:“那当然,元老院都是民选的,就像少爷说的负责监督镇内一切事物,官署的人员办事不利,元老院有弹劾权。然后提名给上级另行任命。元老院在广场的中央啊,你们有看到嘛,就是那座大大的空房子。里面有些座椅而已。当然了,还有镇医官长的办公地也不再此地,而是在镇医院处,本镇所有的大夫都在医院内一起行医。”
德玲仿佛见了鬼似得,心想:这,这,这里不是欧洲嘛,好像就少个法院。
德玲离开哈密地界,往西经巴里坤前往科布多。她现科布多的大地上,所有的城镇跟最初见到的那个淖毛湖镇简直如出一辙,只是这里毕竟刚刚建设起来,所以也只是有点简陋而已。
德玲,在科布多带了几天之后,马上返回了,她怕自己在逗留,就回不去了,因为这西疆的冬天可是出了名的恶劣。
再说了,德玲从科布多这些城镇的布局上已经看出了,公孙云的一些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刚好跟她在欧洲接触的极为相似。那么无疑公孙云是个初具开放精神的人士,相对于京城中的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子弟只知道整天的做着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来说,公孙云的领地让德玲看到了北方已经有一个小地方官,开始从最低级的行政单位开始了变法改革了。
这个现,对她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德玲从内心希望中国能觉醒起来,然后在强大起来。不过慈禧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她那还不是很老年的心,也变得沧桑起来。可是看到公孙云的这一番作为之后,德玲就像现了新世界一样激动不已。
但是,她决定保守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或许当朝的诸公根本不会去注意一个县下面得小单位的改变,但是要是真的把科布多的那套东西搬到他们面前,搞得不好科布多的大好局面就会夭折在襁褓里了。
激动平复以后,德玲内心已经有了微微的惊喜,心想:自己虽然没有来得及见见公孙云是个怎么样的人,不过从他的治政方面来看,无疑还是跟她要求的理想夫婿有了一个交汇点。
只是让人很是无语的是,德玲由于时间上的匆忙,没有现公孙云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要是她知道公孙云已经有了一个三岁大的女儿会作何感想呢?
‘’‘’‘’‘’‘’‘’‘’‘’‘’‘’‘’‘’‘’‘’‘’‘’‘’‘’‘’‘’‘’‘’‘
德玲,回到京城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对这桩婚事的默认而已。她在科布多的所看所感都统统的放在了心里。
再强调一下,还请多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