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漠北改制之战*票
作者:冉闵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01

日俄战争在1905年九月已经完毕,俄国人实在是应付乏力了。国内有暴动,远东又要应付越来越彪悍的日本,打吧,一次又一次的输,在补给难以到达的情况之下,无奈的选择了求和,并且割让了南库页岛。

当然了辽东也被分成了两份,一份归日本,一份归俄国。不过这次倒是双方都撤军了。撤军也只是名义上的了,只不过换了个名字为了维护铁路利益的驻军。

清廷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实质上的管理辽东了。

说来也搞笑,好好的跟俄国人谈判,人家怎么都不干,等被俄国人被日本人打败了,反而自然而然的交接了。

日本人也得到了英国人之前许诺的东西,辽东这块肥肉到嘴了。

朝鲜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吞并了。

。。。。。。。。。。。。。。。。。。。。。。。。。。。。。。。。。。。。。。。。。。。。。。。。。。。。。。。。。。。。。。。。。。。。。

公孙云交办完生意上的事情,送走岳母和小姨子之后,公孙云并没有急着离开。

因为朝廷已经下旨让公孙云停留一段时间,讨论关于漠北匪患异常严重的问题。军机处已经被漠北那些还没有卖地的王公搞得头大了。

这些王公一天到晚嚷嚷着让清廷派遣援军,可是现在清廷那里有援军啊,编练的新军可是驻扎北京周边,时刻盯着北边的沙俄和日本。

就算是能抽调军队,可是面对俄国人的时刻准备着的抗议,也不敢真的往哪里派援军啊。所以清廷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敷衍那些个王公们。

但是现在却不敢敷衍了,因为那些王公已经开始向清廷建议让俄国人进来帮忙剿匪。看来这些个人也真是被那些马匪害惨了,已经是逼急了。

这些马匪有的本身就规模很大,最大的恨不得有上千人了,小的也有上百人。而且公孙云也暗地里支持弓箭一类的武器,但是枪械却没有敢给他们。不过几个老大倒是送了几只手枪。

这些人现在有公孙云暗地里支持,俄国人不敢碰,难道那些个已经没有了什么武勇之气的部落还不敢动吗?不动他们补给那里来?总不能去碰那些来路奇怪的庄园吧。

就连那些漠北的喇嘛也看不过了,也开始向朝廷上书了。因为匪患已经开始影响了大贵族给他们的供奉了。

之前公孙云的科布多也闹匪患,公孙云又受伤了。这次既然好了,而且还为了吊孝来京师了。那么军机处的大臣们觉得对这个二愣子要敲打敲打了。

。。。。。。。。。。。。。。。。。。。。。。。。。。。。。。。。。。。。。。。。。。。。。。。。。。。。。。。。。。。。。。。。。。。。。。

早朝上,光绪一如既往的像个木头一样,坐在慈禧的身边。整个早朝好像完全跟他没有关系似得。这次光绪能参加早朝和最近的新政不无关系。

打着新政的幌子,的确干着新政的事情,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就连军队都没有钱编练,中央编练的16军还未完全到位,有些部队还在不断的筹备中。当然了地方也在按照朝廷的要求编练地方军队。其中公孙云这一部也算是精锐的了。

现在漠北出现了这么大这么多的问题,无论如何也要公孙云上来顶顶事情了。

大多数军机处大臣们认为,之前公孙云生病八成是装的,他们认为公孙云虽然是个二愣子,但是大规模出兵漠北其他地方,他肯定有点不敢,怕触犯俄国人和地方王公的利益。

但是朝廷养着你,就是让你来抗事情的的啊。以前不管你是真病也好,假病也好。这次你是逃不掉了。

。。。。。。。。。。。。。。。。。。

李莲英:“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啊。”

奕?作为军机处大臣们的头头,先就来事了。

奕?:“启禀太后、皇上,漠北王公再次来报,漠北马匪大有壮大之势,不断骚扰各地,如今已经到了一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朝廷再不派军队支援,恐怕那些王公真的要请俄人了。臣觉得,科布多参展大臣公孙云编练军队有功,且科布多境内马匪已经全部剿杀,可以派公孙云的西域军前往漠北等地剿匪。”

慈禧觉得也是公孙云既然已经到了北京,伤也好了,而且他自己领地里的马匪也剿杀的差不多了。是该让他出力了。

慈禧向公孙云问道:“公孙云,哀家看你身体也好了,科布多的马匪也剿灭了。是该为朝廷在出出力,派你去剿匪,正是其时也。你意如何?”

公孙云在那里低着头直翻白眼:我意如何,当然是不爽了。就这样为朝廷出力,朝廷难道就没有什么封赏吗?这年头要想先出力,再讨赏的人已经不多了。恩,看来得自己争取了。

公孙云出列恭敬启奏道:“启禀太后(看,是个二愣子吧),哦,还有皇上,为朝廷效力,臣敢不效死。不过自从朝廷开漠北之禁以来,北地移民垦地无数。臣觉得朝廷应更进一步,移民实边还不够,应当撤驻屯将军,设省。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对漠北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辽东更应如此,辽东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原移民,日俄战争之后,朝廷既然能够顺利接管,那么应该立刻设省,以便掌控。

而漠北稍有不同,此地部落林立,寺庙遍地。今已有部分王公卖地迁入库伦城中。其余王公仍留原地,不过朝廷可以先改土归流,允许王公们先招募屯民,自行屯地,再许之自行管理州县之权。此等王公,虽有税赋之权,但不可募军。护卫也应当控制人数。

如今,漠北有事,朝廷正可派军弹压,一可剿灭马匪,二来也可监视各地王公行止,使其不敢有异动。”

哗。。。。。。

满朝诸公哗然,心想这个二愣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精明了。这不是邀功吗?漠北设省,那么巡抚当然不行的,定要设一任总督了。看来公孙云是像更进一步了。

慈禧听了公孙云的话之后,没有立马表意见。她自己拿不了注意。问起了下面的大臣来了。

慈禧看向阶下的大臣:“诸卿,认为如何?”

马上就有人跳出来了,直接指着公孙云的鼻子大骂:“昏聩,漠北、辽东之地,俄人侵蚀日久,若设省,俄人能放过我大清。此乃招祸之举,不可为也。”

原先还以为公孙云精明的人,马上恍然大悟,原来他还真是个二愣子啊,刚才实在是高看了啊。

统统向公孙云投去鄙视的目光。

公孙云也不理众人的目光,不徐不疾道:“启禀太后、皇上、各位大人,日俄之战,俄人空耗国力,战而不胜。另俄人国内亦逢大变,叛乱不断。若不是如此,俄人何能败于日本?此时俄人正是内外不可兼顾之时,其正兴改革之事,必不能再顾及我大清之事。此乃千载难逢之际啊,若是此时不做,恐辽东龙兴之地得而复失矣,况乎漠北。诸君且细思之。”

这下,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不论是慈禧,还是大臣们,都做深思状,就连眼里毫无生气的光绪,此时也不禁眼睛一亮,饶有兴趣的看着公孙云。

公孙云瞄了众人一眼,现光绪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立马低头,心中却翻腾:光绪啊,你命不好,没有多少活头了。可惜了,要是慈禧死了,你还能活着,或许还真有人会好好的辅佐你。不过,估计是不可能的了,要是你活着,其他人不就不自在了。到时你来个清算,大家还玩个屁啊。更不用说我这种在你眼里看来铁杆的慈禧宠信之人了。千万别怪我啊,要怪就怪你命不好吧。

慢慢的大家开始讨论起来了。最后认定公孙云的意见可行。但是还是要观望一番,北边漠北可以马上实行,但是大家认为辽东之地,还是先观望一番再说。

退朝之后,军机处的大臣们做了一番功课,知道公孙云说的不假。必须马上实行。

但是找谁去做这个漠北总督呢,而且这个总督有特殊性,太弱了怕是镇不住那些漠北的王公。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派别人,公孙云会出全力吗?万一中途出了问题,那可不是玩的啊。

众人思来想去,觉得也只有公孙云最合适了。商议已定,就报知慈禧。

但是大臣们觉得还是等到公孙云把马匪搞定了在封为妙,要不然还不知道那些个漠北王公们会怎么样呢?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考验他的意思,看看他说的和他做的是否能够一致。然后再行封赏也不晚了。

1906年4月,公孙云在北京呆了一个冬天之后,开始接任他的新任务了。

清廷任命科布多参赞大臣、西域军总兵公孙云为漠北剿匪提督,全权负责剿匪事宜,荣衔陆军部侍郎。

公孙云拿着圣旨呆:我靠没有搞错吧。陆军部侍郎也就算了,荣衔没有花头。可是漠北剿匪提督是个什么东东,乌里雅舒台将军怎么办?莫名其妙!***,老子先把漠北控制起来再说。

公孙云辞别北京,立马上路。中途用军事驿站快马通知侯孝立马准备粮草,通知巴彦等军事领,立马集结大军等待公孙云到来。

七月公孙云赶到科布多,二话不说。除下必要的防守力量之外,集结五千军队,开始向东挺进,以大盛魁的情报为基础,一路以清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漠北诸匪。

同时大势通知沿途各扎萨克,朝廷下达的改土归流的旨意。也不等他们答应,立马收编他们的部落,然后调集大批物资,就地建立庄园。

而这些王公们,公孙云考虑之后并没有按照朝廷的意思来个拉拢。而是暂时看押,之后把他们送到了北京。让朝廷养着先。

公孙云没有想到,能够如此顺利的解决了马匪。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意外,他拿枪,土匪们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一阵横扫之后。立马不是死翘翘,就是就地投降。土匪们不是没有想过逃跑,可是架不住公孙云还有一队职业骑兵的狂追。到后来不得不投降了。

公孙云一狠将真正的土匪全数剿灭之后,就搞起了其他的心思。

公孙云认为要不趁着现在军队还在,朝廷还没有下其他命令的时候,把这些个王公解决了,那岂不是太亏了。于是也就不等朝廷有什么意见,立马自己就动起手了。

配合的还好说,人财得以保全。不配合的那就不客气了,反正要怪你们就怪朝廷把。公孙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他们慢慢表意见。

(兄弟们,看了觉得可以,动两下啊。很惨啊。票啊,收藏啊,点击也行啊。)

全数收拢了这些王公,就连那些停留在库伦的王公,公孙云也想办法让人先监视起来了。

公孙云心想:你们当我是二愣子,老子就当回二愣子给你们看看,也让你好好的见识见识二愣子的厉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