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环境卫生与市场整顿
一张告示贴在了市场管理办公室门前的宣传栏上。几个高音喇叭架在了市场里和进市场那条街上的高处上喊着什么整顿通知。十几个身穿公安制服和戴着工商牌牌的人,在几个干部的指挥下,把不时赶到市场来卖东西的人,赶进市场里。进市场那条街上不准卖东西了,是所有进市场的人看到的第一现实。
进市场后,只见市场打扫的干干净净,整个上千平方米的市场被划成六个区,分别为:蔬菜区,家禽、家畜、鲜鱼区,杂货区,干货区,熟食区,纺织区。每个区都挂有一个大牌子,都有两个干部在那儿看着。这是进市场的人看到第二个现实。最让人新奇的是,在每个区都有一个共平台,上面放有一杆称,一把尺。还写有说明,告示买东西人,如果复尺、复称后,卖东西的不补或者不退,请到市场管理办公室申诉,由办公室来处理。
牛民主是最早进市场卖山杂的人,已经在这里由开始提个篮子,到现在有了个三米长的摊子,由无证到成为有营业执照的正式个体户,就一年时间。可就在昨天下午,被一大群人喊到大棚里开会。要不是看到武主任,他差点认为要被取缔了,不准搞了。原来是要对市场整顿,划区经营。他原来在东区,现在被划到西区。还被通知所有固定摊户停业半天,将东西拖回去,明天早上在来。并每户留一个人参加打扫卫生,再每户每个月交10块钱卫生费,由市场统一打扫,保证市场干干净净。每户面前三米归每户自己负责,由市场每天检查卫生,凡是没有打扫干净的,罚款5块。每个月连续三次检查不合格,取消在市场经营资格。
等牛民主第二天早上六点来市场,就看市场大变样。先是进市场那条街上干干净净,没有一个在那里卖东西,这让他的板车通行无阻的进了市场。再是市场里黑乎乎的道路变清爽了,露出水泥路那灰色的干净,陈年的老泥巴都被拖走,臭烘烘的气味没有了,清晨的清新在风儿的带动下让人精神一爽。来到自己的5号摊位前,竟是一块预制板搭成的半米高柜台,这比自己原来用门板搭的柜台要好好牢固。等他摆好货到原来厕所去洗手时,就看见每个区都有个洗手池,四个水龙头,都有下水道,把个地下搞的干净完了。到厕所一看,那种屎尿横流,苍蝇乱飞,脚都下不去的臭厕所,变成干爽洒着石灰的干净厕所,还有一个人在那儿看着,正忙着拿笔在每个坑前墙上写“注意卫生,保持清洁”的字。牛民主终于松了口大气,每个月10块交的值,环境好了买东西的人心情就好,买卖就好做了。他一回摊就跟老婆说:“武主任在做好事啊,我们门前一定要搞干净。”
张世凤是三江菜农,每次来卖菜都是在街上卖的,没有进过市场,用自行车驮两筐菜,卖两个小时就完了。今天一到街上就被公安拦住,请她进市场。她一看是穿制服的就马上推着车子进了市场,来到蔬菜区找了个地方就把菜摆好。刚在摆菜,就来个女干部戴个市场管理员5号的牌牌喊她:“大姐,你这菜还真水灵?。”“还行。自己种的菜,我每天都来卖。不过进市场还是第一次。这,这在市场里卖还要收钱啊?”
女干部就笑着说:“原来不收,现在为了保持市场清洁卫生,对固定摊位收10块一个月卫生费。对流动摊位,就是大姐你这种按价值收,每次最低收一角,最高收五角。你这点菜就值几块钱,我们就按最低标准收,一角钱。收了发你个号牌,你凭这个牌牌可以到水池那免费用水,免费喝开水,上厕所。”
“那我不交钱就要出钱了?”
“是的。用水一次一分钱,上厕所也是一分钱。喝开水也是一分钱。但不能卖东西。卖东西都凭牌牌。东西卖完了把牌牌交给我,我会来收的。”
“那我是天天要来卖菜的,能不能发个固定牌牌,给个固定地方啊?”
“能啊。那要登记,要你们大队证明。每个月交3块钱卫生费,划你一个半米宽的预制板柜台。看就在那里。看见没有。”
“那行。我下午就来登记。同志你贵姓啊?我找你可以吗?”
“我姓胡。你喊我小胡就可以了。我下午在。整个蔬菜区都归我负责。”
党书记看到小胡和这个卖菜的对话,还这是服了武厚民鬼点子多。虽然昨天一点钟开始由县直机关负责街道清洁,由城关镇负责市场清洁,一直搞到半夜才搞完,但今天一看效果,就让他觉得值。最让他满意的是解决了镇机关20个家属和子女就业问题。六个子女分在管市场,14个中年男女负责扫街道、市场、厕所。武厚民会算账:市场厕所一分钱一个人一次,一天就算三千人次,就是30块。而两个人工资就3块钱,还把厕所管理的干干净净,让人一进厕所就对市场管理有好感,这才是拿钱买不来的。现在有120个固定摊位,月收入是1200块,流动摊位最少500个,每月最少收1500块,加起来就是2700块卫生费,加厕所收入900块,还有开水、自来水收入最少4000块钱。我们就投入20个劳力,月工资900块钱,加上工具、低耗什么的不超过1500块。每个月结余最少2500块,一年就是三万。我们就可以用这笔钱不断搞好这个市场环境,环境越好来卖东西人越多,生意就越好,我们收入就越多,这就是良性循环,就是我们目的。
体制办在盯着市场7天后,就认为每月问题了,于是就着手第二个问题门前卫生和街道卫生。现在关键是宜都收入小就三条街,十条巷,但把街巷一算,就是一天扫一遍也要40个人。一个人一月45块,也要1800块,加上工具板车什么的,一个月最少要3000块钱。这钱那个出?按理这是公共卫生,就要归财政出。财政一听,现在吃饭都吃不饱没有钱。还说你们体制办有2%的提存,可以从那里面出。你们就八个人编制,现在只有4个人,用不完。武厚民就说:“我不是人啊?”财政就说你是正股级干部,专职副主任,低职高配,已经把你算到科级干部里面,不在定编之列。
财政局长还笑道:“你就想买部吉普车,就说买也用不完,迟早要被人盯上拿走,不如就做这事,还算真正的给宜都人民办了件实事。”
这一说还真把武厚民提醒了。对呀,这钱分又不能分,用又有规定,按规定还真用不完,再说卖车钱不够可以找财政借。把这钱护着还真没有什么好处。想通后,就答应这笔钱由体制办出。县里马上就批准了。
招人的事归党书记。卖东西的事归小孙。武厚民就带着其他人在其它四个单位派来的人配合下,把城关镇分成十个区,组成十个小组,每组5个人,拿着门前卫生包干合同一家一户的签,确保在10天完成。
小孙找杜大队长定了40部板车,宜都自己有力车厂,买了40对滚子给了杜大队长后,就不管了。又买了40把铁锹,40个铁撮箕,40把竹扫帚、40把地扫帚。定了40套黄色工作服裤,帽子,口罩。等衣服拿回来一看,上面都印有“宜都环卫”四个字。武厚民就问:“这什么意思?”
小孙说:“这还不懂啊,就是宜都环境卫生的简称。我板车上,工具上,能写的都写上了。”
武厚民就笑道:“我看你有城市卫生管理天赋,我就推荐你当环卫所所长吧。”
小孙就说:“好啊!那我大小是个官了。我保证搞好。”
正说着杜大队长把板车送来了。几个人出门一看,40部板车就是40件工艺品。一色生漆漆成鹅黄色,半船型斗车,还有个拉档,把挡板一抽,垃圾就到出来。板车还有个边板,正好放竹扫帚,地扫帚,铁锹。把手方向还有个搭板,正好放撮箕。把手造型是到锥形,圆滑顺溜,让人一握就感觉舒服。整体感觉十分满意,而且是用山梨木做的,十分结实。一问就100块一部。党书记不相信这么便宜,一问加上滚子就200块钱一部,当时就定了两部给自己镇政府拖垃圾。
人员找好,工具准备好,武厚民还不放心,又要小孙和蔡黄牛给他们培训了三天,特别是工作态度和说话语言语气,要千万注意你们是代表宜都形象的。
三天后这些人上了街,五个副主任都上街看着,连续看了三天才放心,市民也对这些评价很好。但又出了问题,就是垃圾太多,用板车根本拖不远,现在就到在城边,三天就是一大堆。最后决定买一部拖拉机来转运垃圾,拖到离城10里远的乌龟冲,到到冲里填坑。买拖拉机又去了4000块。武厚民一下就成了穷光蛋,还欠财政局3000块钱。最后帐一算下了,一个月要4000块才行。
武厚民正在想把这些弄到那里管,就接到黄主任通知:地区体制改革现场会在宜都召开。宜都体制办要做专题发言,要武厚民写好稿子,交县委审查。并由体制办负责接待。会议下周召开,还有5天。并告诉武厚民宜都经验已经登在了今天的宜昌日报上。是随地委任志刚书记来考察时顺带发现的。这会就任书记定的,艾副专员主持召开的。
武厚民马上带着办公室的人忙得脚朝天,迎接会议,准备发言稿,最后又是接待,又是发言,又是看现场。当任志刚书记,艾光忠副专员高高兴兴走了后,他才松了口气。这个会最大好处就是卖出去600部环卫板车,让杜大队长,不现在要叫宜都友爱木器坊杜老板大出风头,任志刚书记还亲自到他坊里看了那些精致的雕花刻凤地家具。宜昌日报还发了他一遍通稿《昔日御匠今天为人民》。杜老板的木匠队伍一下就扩大到100人,正式更名为宜都友爱家具坊。把个食品公司搞成了家具厂,就剩两个车间在杀猪。
在杜厂长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县里批文下来了,张长青同志任体制改革办改革股长,苏三苟同志任体改办发展股副股长,孙爱红同志任体改办管理股副股长,蔡黄牛同志任体改办个体经济股副股长。
接着又调来五个办事员,两个中专生,三个大学生,成了宜都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武厚民的四个兵,现在都有个把兵带了。
截止八月底宜都已经办证的个体户是5000户,从业人数是30000人。体改办提存是工人10000块,老板5000块,合计15000块。
谢谢阅读!为了让武厚民这混小子更精彩的从小白到英雄,请收藏、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