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经略常山(二更求票)
作者:豆角爱地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49

常山一役,让徐振锋收拾黄巾的计划暂时搁浅,大批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还有黄番的残军等着他收服,嫡系部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常山。尽管鞠义多次要求领兵出征,但都被徐振锋压了下来。好在鞠义是个战斗狂人,不打黄巾,让他去收拾虎头镇外的黄番残余倒也让他不再吵闹。

这几天的徐振锋一直在忙着清点黄番和他收下心腹的财产。堆积起来的物资让他咋舌不已。仅仅一个常山郡,他们就收刮了黄金十万余两,白银更是达到五十万之巨。至于铜钱,徐振锋足足装了三十辆大车。粮草刀兵足够他装备三万精锐。

赵云看了这些物资,心中感慨万千,常山百姓之苦可见一斑。至于黄番等人,徐振锋按照田丰的计策,暂时软禁起来。同时,借用黄番的名义,上表冀州牧——韩馥,任命徐振锋为常山校尉,田丰为常山郡主簿,赵棕为真定县令,张芳为真定县尉。同时送上奇珍玉器若干,充作赋税。

韩馥得了众多玉器,任命的文书很快就下达到众人手中。同时,徐振锋正式任命蒋洪为虎头镇镇长,陈到为虎头镇卫队队长。并且,再次从虎头镇抽调三千精壮交由陈到训练。

自己的嫡系人马安排好之后,徐振锋开始将势力慢慢向整个常山郡延伸。石邑和灵寿两县县尉交由从赵家庄出来的两个汉子担任,并且从虎头镇带去了四百人的驻军。

巩固好自身的老根据地,徐振锋又展开了一系列收买民心的举动。首先是实施赋税改革,废除进城税和人头税,改用摊丁入亩法,按照田亩征税。其次,在自己控制的县城中广设粥棚,大肆接纳流民。再次,在常山城中设立招贤馆,并且开科取士,寻求有才华的文人协助治理常山各县。

军队方面,将原收降的常山军队改编,清除了其中罪大恶极的“痞子”兵,将老弱病残发配回家,同时在军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只可惜,这方面的人才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徐振锋亲自担当政委的角色,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理念。

政令一件一件下发,但是这些政令损害了世家大族们的利益。他们觉得徐振锋这一系列的政令似乎都是在针对他们。这些大族,在常山城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对于常山的权力更迭自是清楚不过。

所以,这些世家大族对于新政令的态度,异乎寻常的统一。再加上一些县府暗中支持,新政令的执行大打折扣,就连真定这个老根据地都举步维艰。除了虎头镇全力支持以外,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把新政当一回事儿。

徐振锋特种兵出身,对于政令的执行本就一窍不通,这些政令的出台完全是得益于他对历史超前的了解。

倒是赵云这两天对徐振锋的态度明显好转,因为他的这些政令大多都是为了百姓着想。除了这件事情还算得上好消息之外,其他的事情徐振锋依旧是焦头烂额。

终于,徐振锋将自己的所有嫡系都召集起来,对工作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

“诸位,我想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新政令到达各个县城都成了一纸空文,我想问问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进政令的实行!”

最先开口的是鞠义。他对于文人们的弯弯绕绕本就不屑,一开口就大喊大叫:“主公,以我老鞠的性子,谁不服,砍了再说!”

鞠义此言一出,赵棕和田丰同时叫道:“不可!”

两个文人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由赵棕发言。刚开始的时候,赵棕还对徐振锋没有任命他为常山郡主簿一事耿耿于怀。但是见识了田丰的才能,听了徐振锋的解释,他已经对这个新入阵营的文士刮目相待。“鞠义将军,内政不比战争。杀人倒是容易,只是将这些人杀了,县城的政治谁来管,而且,将这些人逼急了,联合起来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还不宜动武!”

田丰点点头,补充道:“而且,这些天,那些所谓的县令和世家大族纷纷向韩馥递出消息,说我们大逆不道,擅改政令。州牧大人已经多次下文要求我们停止新政,若不是黄番等人收刮来的钱财甚众,只怕州牧大人的军队已经开进常山了。”

徐振锋听了这些分析,简直就是一个头两个大。刚到三国那会儿,他还是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改造计划完美无缺。但是真正开始实行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所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这些政令一旦实行,最先反对的绝对是那些世家大族。而各地的行政长官又多是这些家族中的子弟,让他们乖乖的按照政令行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而且,这个时候他才深刻的认识到文人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他手上拥有足够多支持自己的文人,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撤换掉那些只为自己的官员们。

可是,形势逼人,招贤馆刚刚开设起来,考试也刚刚进行,他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人同时换下常山郡所有的官员。别的不说,就连真定县,也只能勉强维持正常运转,至于新政,根本就无力实施。

赵棕和田丰的分析,让大家心情低落,倒是蒋洪这个虎头镇镇长说了一句话让大家眼前一亮。“主公,这些政令在虎头镇倒是颇受欢迎,百姓们对主公都是感恩戴德。而且,这半个月以来,涌进虎头镇的流民更多了。赵棕大人规划的三个卫城也都建立起来,但是依旧装不下闻讯赶来的流民。属下已经在考虑将虎头镇扩建,将城市范围再向外推进两公里。”

徐振锋似乎心有所悟,但有说不出具体的想法,只好看向田丰,“元皓,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田丰也有些感想,理了理思路,“主公,所谓乱世当用重典!对于那些违抗新政的人,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处罚。”

“哦?”徐振锋有些惊讶,刚才还说此时不宜动武,现在又要大加处罚,“怎么做?”

“以丰之见,主公新政深入民心,只是那些世家大族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才会弃之不顾。若是大人能够相处办法暂时安抚那些世家大族,等到新政的名声传开,我想那些人也不敢违背民心。而且,那个时候,主公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只要有人敢不从,杀了便是!”

“这样啊!不知我们需要等多长时间?而且,万一那些人真的群起造反,我们的损失也不小。”赵棕忧心忡忡。

“子文不必担心,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三个月,等到我们的考试结束,一切条件都将有利于我。这些参加考试的学子,多为寒门,对于主公的新政定会大为支持。而且,那个时候,陈到队长训练的三千士卒也将形成战斗力,常山这边新收降的五千军队也会为我所用。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对于我们的新政肯定会支持。况且,那个时候,新政的名声传开,即便有个别人不知好歹,也会被人群起而攻。”田丰越说越觉得事情可行,一双眼睛射出明亮的光芒。

“这,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这次说话的是徐振锋。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分化那些世家大族,等到大势一成,便以雷霆手段将其拿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