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创业,就要去做多数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舍得丢面子,到更多人面前去赚钱。只有舍掉你所谓的颜面,你才会摆脱贫穷,才会与多数人不一样。
天道有衡,不舍不得。非有放弃,岂能得到。所得所弃,权衡由心。得时无喜,弃不足惜。无忧无惧,功乃天成。
18.创业没有不可能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于行动,那就“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因此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多被人称作“疯子”、“狂人”,但正如马云所说,被称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你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
年,马云很低调地给阿里巴巴定的盈利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这就是可以预期的目标和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的区别。所谓志在蓝天,脚踏实地也是这个道理。2002年12月底,经过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
但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狂”性大发,竟然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说不可能,马云纯粹是异想天开。然而马云的个性是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目标提出的同时,马云也相应地调整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组织结构,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加灵敏和高效。在此之前,公司由事业部主导,设有工程部、销售部和网络部。调整之后,马云把这几个部门合并为两个部门,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供应商和贸易通产品,也都改由配备专业的队伍及时跟进。另外,马云还在公司成立了一支针对大客户的直销队伍。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基于有网站作为平台的理解,都忽略掉了。
阿里巴巴推出了专注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的中国供应商服务网。中国供应商会员可以分享50万海外买家和进出口商的有关信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想做国际贸易,阿里巴巴协助在国际网站推广,服务费从2万元到6万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应地提高价位。
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阿里巴巴报告日收入100万元。在所有收入中,主要来源是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费和诚信通会员服务费,前者占70%的收入,诚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为广告收入占到2%~3%。
在2003年年终会议上,马云又抛出了一个更疯狂的目标: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元。每天盈利100万元!这再次引起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更激烈,马云充耳不闻。他仿佛是上帝的宠儿,一切都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手里,2004年,阿里巴巴再次实现了马云的梦想,马云再次征服了他的部下,让当初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谈到“不可能”这个观念,不禁想起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使用的“疯狂”的方法。年轻的时候,希尔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这三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并不是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去除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各种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你认真去做,它将山重水复变成柳暗花明,只要你主观上去努力,去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