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宋还都后,伯颜镇守北疆,与海都周旋。可是由于未能彻底将其歼灭,于是朝中便有小人向忽必烈进谗言,说他作战因循保守,“无尺寸之收获”,甚至怀疑他与海都通好。于是忽必烈就让御史大夫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右手万户那颜博儿术的嫡孙玉昔帖木儿代伯颜镇守和林。
玉昔帖木儿与伯颜交接时,海都趁机又来进犯。伯颜不因被谗而放弃职守,他深知海都“邀之即遁”的习性,决定诱其深入,以便一鼓作气擒敌,所以交战后并不急于迎击,而是一连七天“且战且却”。然后,突然率军回师反击,大败海都军。海都带少数亲信逃走,两年不敢入侵。
1297年,海都听说忽必烈去世,不久伯颜也死了。他觊觎之心又起,便乘机出兵,侵占八邻地区。
八邻亦称巴林,在今阿尔泰山西北,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钦察都指挥使床兀儿听说海都占据八邻,遂一面派遣使者沿着驿道快马加鞭,星夜兼程,驰报京城;一面亲率本部人马越过金山,即阿尔泰山,向八邻方向运动,讨伐叛军。
这个都指挥使床兀儿,是元朝老将土土哈的三儿子,先以大臣之子奉诏跟随太师月儿鲁作战,在百塔山大破敌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昭勇大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出镇钦察。
八邻南有答鲁忽河,河面宽阔,水势汹涌,北岸地势平坦,南岸多为丘陵,有茂密的树林覆盖。海都占领八邻后,即派大将帖良台沿河扎营,凭依天险,封锁要冲,妄图切断床兀儿的进军路线。帖良台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在北岸安营扎寨,伐木立栅,严加防守。为了不让敌军渡河,帖良台还下令让所有的将士下马,排成数十列纵队,沿河岸驻扎,前排跪坐,依次向上,都张弓以待,一旦床兀儿过河,则以排阵按序放箭,阻敌于河水之南。
不久,床兀儿率大军驰至,看到敌军早有准备,便让士兵放箭,想先用弓箭把敌军队形击溃,然后乘乱渡河。弓箭手立刻上前,排成阵势向对岸射去,但是由于河岸太宽,射出的箭飞不到对岸,就在中途画了一个美丽的弧线,一头扎进了水中,接着就被河水卷走了。看看一时无法渡河,床兀儿便命令部队退回树林暂行休整,自己立刻召集将领商议渡河之计。
树林内,人喊马嘶,数万将士散落在树丛中,分不清有多少人,多少马。经过几天的急行军,部队略显疲劳,如今趁着这个短暂的间隙,抓紧休整。有几个年轻的士兵,精力充沛,不但没有休息,还爬上山巅,趴在树下,遥望着河对岸,指指点点。
床兀儿看着这些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双眉紧锁,不说一句话。作为一个主将,他知道,如何在战争中保存自己,减少士兵的伤亡,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刚才他之所以没有进军,原因就在于此。既然敌军已经作好了准备,严阵以待,等我们上钩,如果这时不计伤亡,也许能冲过去,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成千上万的将士鲜活的生命。
想到这里,床兀儿更感责任重大。
一棵大树下,床兀儿与各部将领围坐在一起,虽然气氛热烈,但仍然没有好的办法。
“不行我们就强攻吧,将军!”先锋官说道,“派出一部分骑兵,依靠马的速度,趁敌人换箭的时机冲过去,一定能行的。”
“可是河面太宽阔,马匹在水中速度是快不了的!而且,将军没有看见吗?他们分成了数十排纵队,前排放完后马上退后,后面的上来又接着放,这样根本就没有射击的间歇。我军过河,在水中那可就成了活靶子了,那样伤亡可就大了。我不同意强攻!”一位将军反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