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宴会
作者:梦幻情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71

() 天已黑,月光如洗,我换上了夜行衣。

“你这是要干什么?你不是有太监衣服吗?你又不会武功,穿成这样就不怕被人当成刺客吗?”

看她神情紧张,逗道,“怕什么,有你在,大不了你再出来一次,吓一吓不就搞定了吗?”

“那我现在就挑明了,我这次可不会帮你,我又没让你去,自己的事靠自己。”说得那么火大,好像我欠了她什么似地。

便也毫不客气的说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放心,我这次绝对不会出什么状况。”突然想到她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便又嬉笑道,“要是真的出什么意外,我也一定能平安度过,我是九尾狐,有九条命,你就放心,不会那么容易出事的。”

借着夜能视物的,耳力过人的特异,躲躲闪闪很快就来到了*香园,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人,倒是听到正西边,歌声震耳,顺声而望,灯火通明,难道是在搞什么聚会?什么样的人会有这么大的排场,好奇心让我忍不住提步。

路上听到几个侍卫说是在招待各国使者。也难怪宫内人声沸腾,宫外冷冷清清,不知道王君红会不会在那里。不,一定会在的,好歹也是一国之母,只要进去就一定能看到她。

宴会设在文景宫,里面十分的宽敞,最上面坐着的是黄衣男子,头戴金龙黄冠,因为隔得太远,角度也有差距,加上他那垂下的珠链,完全看不到长什么摸样,不过身影倒有些许的熟悉。坐在他旁边的是位身材妖娆的女子,头戴金兰凤冠,平静而不失威严,他应该就是王君红吧,果然配得上天下第一美女的称号,一袭红衣将她玲珑身衬托的完美迷人,一眼望去,仿若盛开的玫瑰,妖艳火热,美得让人窒息,就连我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不远处一群宫女在太监的带领下端着托盘有序的走来,我急忙隐入黑暗,极快换上步儿留下来的宫装,又绑了个一模一样的发结,这个时候最后一个宫女已出现视线中,一个闪身,将她击晕,藏起来,又是一个闪身,已端着托盘跟在她们后面。

果然,这里不似一般的宫,不但宽敞,还装饰的极为精致,既能体现出大国的富有又不奢侈。四周的围墙比一般宫墙要高得多,既能挡风,又能防备刺客。各国使臣分别坐成两排,挂在树上的灯笼照亮了整个宫,所有人脸上都泛出油光,此刻正细细的看着台中身上只着片衫的女子,音乐中女子扭动着柔软的小蛮腰,雪白的肌肤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妩媚动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无不吸引着在场的人,我甚至看到几双眼睛正直勾勾的看着她,那种露骨的看让人感到恶心。

将酒菜放下后,便要离开,是非之地不能久留,就算不走,也不能站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吧,心里这么想,下一秒就走不了了,转头怒瞪,又试着挣开手,对方却越握越紧,眼睛更是赤*裸的看着,长得不错,为什么露出来的笑是那么恶心呢,“先不要急着走,陪本王喝一杯。”人恶心,话更让人感到恶心。

他身后的中年人想劝,可是张口半天没一个字出来,脸色十分难看。

我强压住心里的怒火,浅笑道,“王爷,我不走,你看我站你后面可行?”

“好好好”他终于放下手,我依言站在后面,才发现已有些人注意到了这里,许是看到没有什么事,便又转移了目光,我这才松了口气。

这个时候,他突然转过头来,色迷迷的看着我,“不是说要陪本王喝几杯吧,怎么现在还不坐下?”

“王爷似乎忘了我们的对话,我只说站在后面,可没答应要陪酒。”

他还想说什么,可是这个时候,伴跳的舞女纷纷走下舞台,被安插到各个有身份的使节身边充当了酒女,一名还算俏丽的女子一脸甜蜜的走了过来,其间还恶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才解气的走在他旁边,又是斟酒又是娇语,听得我一身鸡皮疙瘩。

我只是淡淡一笑,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还该感谢她呢,要不是她,我能这么好拒绝他吗。

这时候一个朗朗的声音响起,“今日朕在此为各国使节接风洗尘,承蒙各国厚爱,朕在此谢过”

这是皇帝吗?说话居然如此有礼,还带着满满的微笑。奇怪,为什么会觉得他的身影是那么的熟悉,到底是为什么?哈哈,怎么可能,可能是见过才会觉得那么熟悉吧。

他端起玉龙金杯,站了起来,“各位,朕在此宣誓,在无他国挑剔的下,绝对与各国保持友好往来,但如果有谁敢犯我国者,朕绝对不会放过。同时希望各国也能和平相处,造福百姓。”

王君红听了他的话,眉头皱了皱,无声的离去,他也没有说什么。

众人听了他的话,先是微微一愣,然后举杯而起,“好好”却也只有几个人大声叫好而已。

待大家喝完坐下后,他又朗声道,“大家难得聚在一起,有什么话尽管说,有什么好玩的也尽管拿出来,不必太拘泥于礼节。”

这是皇帝吗?怎么像个好玩的小孩一样。

这时,对面前座的男子站起来,“听闻贵国人杰地灵,此番一游,当真如此,不知皇上是如何治国?”

这个人的胆子还真大,这样的问题也敢问,就不怕有来无回吗?长得书生模样怎么就有颗猪脑子呢?

“朕以国治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要富国强兵,首先要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此外,还要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他们要什么,需要什么,百姓生活好了,自然肯为国家卖命。”

好,果然是一代明君,难怪外面那么的繁荣,恐怕还不止做到这些吧,我感叹,其他人也是一片赞赏。

我指着那提问的男子问旁边的中年男子,“他是谁啊,这种话也问得出?”

他倒是有问必答,“他是齐国的三皇子泰明,生性直言不讳,就是他父亲也没辙,再说,大顺是以‘和平’治国,区区问题又不是什么大罪。”

“还真是个奇怪的国家”我低低的叹道,这样的制度与中国封建时代的制度完全不同,要是其它国家听了这样的话,就算他是邻国的国君,也不会这么和气的答话,再想想明清的文字狱是何其的扼杀文人啊。

他愣,不由转头细看我,“你不是顺国人吗?”

我颌首,“亡国人而已”

亡国?他不是以‘和平’治国吗?既然这样又为什么会灭了乌拉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奇心大起,便又问,“顺国一直都是以‘和平’治国吗?”

“不是,从这代君王才开始的。”

那还是很奇怪,如果真是这样,那乌拉国是怎么回事,不可能没有人知道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