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棉花
作者:爱雪纷飞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10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内阁传来消息,内阁老臣彭时病故,很多大臣,尤其是有资格替补内阁的大臣,眼睛都盯着内阁阁臣的位置。 首发--无弹出广告(_&&)可没想到叶阁老一句话,一个月以前还是鸿胪寺丞的刘吉,官儿升了好几级,还进了内阁。一时间舆论哗然,这就是裙带关系的力量,都恨自己没生出一个漂亮的女儿送给叶三来打通仕途。有资格的老臣又不甘心让刘吉得天独厚,纷纷怂恿言官弹劾刘吉,言官们也是吃饱了没事可干,有了这个机会,那还等什么,每天弹劾刘吉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递到内阁,和前一阵子力谏叶三登基的折子有得一拼。

大明朝本来就弹劾成风,言官们吹着浮土找裂缝,都是爱管闲事的主儿,刘吉这种一飞升天的人自然成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刘吉这位仁兄现在有了叶三做后台,心理承受能力大增,言官们弹劾他什么权当耳边风,什么都没听见,照样每天上朝下朝混吃混喝,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言官们无奈,集体送给了刘吉一个雅号“刘棉花”。何谓棉花?棉花者,不怕弹也!

言官们忙于弹劾刘吉,却把始作俑者杨秋迟给忘了,杨秋迟忙里偷闲又在东海连云岛上演了一出好戏,也没有别的什么新鲜玩意,就是传说东海连运岛叶阁老出生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条金龙,很多人都看到了。如此老套的情景,在中华大地不识的一般武将,章将军做事还是很有深意的,诸位同僚说是不是啊?”

“那是,那是,的确很有深意。”众官附和道。

大典之前有许多礼仪规格需要准备,从叶三身上的着装到韶乐布置都是有章法的。但是众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官位,甚至爵位。于是叶三召集了部堂以上是重臣在内阁衙门商量这事儿,并且说出了令在场阁臣和部堂重臣最为吃惊的事,那就是叶三将成立两个内阁,一个是还没有退位的皇帝朱见深的内阁和部堂级的人选,一个是他的内阁和部堂级人选。这下吵吵好几天都没定下来的事彻底安静下来了,这下他们心里都明白叶三这个皇帝想干什么了,不过这样也好,大家都有官做,也不用争抢的头破血流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可有件事所有的功臣都盯着呢,那就是加入哪个阵营的问题,这对他们才是最实质的东西。一旦定下来了,那是关系到他们百年气运的关键。官位的大小大家都不奢求了,只求能在叶三的阵营里不被边缘化。不过这也是众人的必争之地,能进入叶三阵营那就是一等一的开国辅运功臣,等于说是辅佐叶三夺取江山的核心成员,那将富贵荣耀之极,不能不让众臣垂涎三尺。那些自觉功劳不大的人,也开始想着能在朱见深的朝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好能弄个免死铁卷什么的,才一劳永逸,不枉遇到这样的大好时机。也有忠于大明朝廷的老臣不为所动,国家不出现内乱,不被血腥所冲击就是他们最好的愿望,不过做官儿谁不愿意?最好还是做大官儿。

大臣们开始分成两党,两边各自吹捧自己人互为声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总不能厚着脸皮吹捧自己。你还别说,还真有人自己吹捧自己,就是那位棉花老兄刘吉,他认为自己是促成叶三称帝的最大功臣,这话差点没把杨秋迟的鼻子给气歪了,拿杨秋迟的话说,孺子棉花球也,不可同殿称臣。意思就是说和刘吉同殿称臣太丢份儿了。所以要让别人为自己摇旗呐喊,当然也要为别人摇旗呐喊。可总不能都站到叶三这边?大臣们只能再想办法让对方一派的人委屈些,把位置腾出来。

于是内阁里的大臣一个个都振振有词,吹捧着某某人干过什么事,做出过多大的功劳。叶三此时也像一团棉花,软软地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姿态,认真地拿着毛笔在纸上有模有样地记录着。但是他的心里却很清楚这两派人在搞什么,而且他们都是和后宫和自己有关系的人,无非就是后宫唐甜、周太后一派和拥护自己的一派在内外声援,想在自己的新朝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