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经事的我(9)
作者:安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71

少年不经事的我

9)

萧涛涛从办公室出来,踩着课间操的音节跑上高陡的石阶,疾走几步,来到行政办公最集中的“三合院”,跟师生们一起准备做广播体操。

所谓“三合院”,就是三栋平房“凹”字行排列,空着的一面,面对着依时节翠绿或荒芜的田野。视觉效果比“四合院”好。

院坝一周,栽种着被修剪得很齐整的“万年青”。

“万年青”内,是一块刚好够地上用做篮球场场地的水泥地面,地面的两端,各支起一个篮球架。

“万年青”的外围,是屋檐下的走廊。

课间操时间,走廊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走出“三合院”,转左,还要往上登两段石阶的上面,是以后的“干部”,现在的学员们上大课的小礼堂。

再登两段台阶,才到了山顶。

山顶不是山,是一个自然篮球场,还是支了篮球架。但是学员们很少去山顶打篮球,一是风大日头高场地也不规范,再者,没有“三合院”更加集中的人气呐喊助威,赛场上就没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所以,班级之间的比赛,大多还是到下面进行。

山顶两旁还有两幢房子。

往上走的左边有栋红房子,外观很象一座寺庙。

已经结婚,又双双都在本校工作的员工,大多被安置在这个象座寺庙的红房子里面居住。

和红房子并列的,也就是往上走的右边,还有栋楼,从底楼到顶楼,总共四层;是学校最大的建筑物了。大楼在萧涛涛参加工作初期,用做教室和学员寝室。

因为学校初期并没有很多学员,一年一个循环周期的培训,每一届集中起来,也不过百多点人数。最初只有中文和数学两个班级,后来才逐渐增加了政治,化学,外语之类各班级;至于美术,美学,计算机之类;那又已经是后来又后来的事情了。

整个学校,从河边往上走,不多于500米长度;但宽度就没办法测量了,因为东一块西一块都属学校的地盘,而在学校的地盘之间,又夹杂了东一块西一块农田。

学校就这样,狭长而陡峭,完全没办法围成一个周长或方圆。

最能够集中的地方,就是“凹”形三合院了。

课间操虽然不过二十分钟时间,那些来自八县一市,城,镇,乡村各极学校的骨干,穿着“灯笼裤”,粗布村衣长吊吊地盖过了臀部,走路还带着风尘赴赴的未来“领导”们,除了抓紧空挡到办公兼收发室领取汇款或挂号信件,还要经常更抓紧的小赛半场,给沉闷多时的办公区域,添了几分闹嘈。

当然,进行上述各项活动之前,首先是做广播体操。

伸伸腿,弯弯腰,左摇摇,右摇摇;踏踏步,再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长大要把祖国保。

每天的课间操,是很盼望的一点时间。

很多年以后,就在原“行干校”的地盘上;萧涛涛创办起了自己的学校(是属租借教育学院的场地)。

在倒背着双手,挺直着腰身,一路检阅着自己区区数百,但两手平肩踏着广播体操音节,成行成列地散开在由以前的废旧池塘改建出来的一个宽阔的运动场上,因此就显得好大好大个阵容的一片学生;萧涛涛是很有点成就感的。

很有成就感的萧校长,只要伸只指头一点,那企图敷衍的某个学生就利马吐吐舌头端正了姿态,而那个学生的班主任,也会立即赶去严加训责。

担任着计算机学校校长兼法人代表的萧涛涛,那是一度威仪众生(学生)的。

作者题外话:有很多感慨,却没有语言。。。</p>